○ 江西省公共健康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醫教授 梅雨霖
夏季養心的關注點
○ 江西省公共健康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醫教授 梅雨霖

中醫認為,五臟的功能與時序中的五季相對應:春天管生,對應于肝,主風;夏天管長,對應于心,主火(熱);長夏(夏至至大暑,相當于南方的黃梅天)管化,對應于脾,主濕;秋天管收,對應于肺,主燥;冬天管藏,對應于腎,主寒(冷)。正是基于此,所以中醫才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這里為大家介紹一下夏季養心的關注點。
1.養陽就要珍惜陽氣。一得注意防暑。盡量減少室外活動,如有室外活動,也應放在上午10點以前、下午3點以后進行,盡可能地多利用早晚的時間,以規避暑熱。夏至時陽氣最旺、陰氣則剛來,也是心臟病高發的時段,很多中老年人都易出現身體不適的感覺,這時最好哪兒都別去,只在家安養為好。房事也應努力節制,三伏天尤其應避免。二是巧用空調。原則上盡量少用空調。如果必須用,溫度則應控制在25攝氏度左右,晚上入睡更應調至27攝氏度左右,同時在室內放一盆冷水,以調節濕度。
2.護心就是保護心陰。一要避免大汗。“汗為心液”,汗出多了就易傷心氣,消耗的陰性物質也隨之增多,一時很難培補。汗多的中老年朋友,可以泡一點花旗參、麥冬水喝喝,麥冬盡量去芯(曬半干時剖開去掉,或干品泡水后去掉),以免傷心氣。夏天還必須注意保護汗腺。力求做到:①汗后不立即擦去,讓汗液在蒸發過程中自然散熱;②大汗后不立即去沖涼(洗澡),而應先休息一下,讓汗液自然干后再去洗,以防靜脈曲張或濕氣入內;③不要脫衣(光著身子)吹風,因為汗出當風,最容易阻遏陽氣。二要勞逸適合。陰生陽長、陽耗陰消。過勞過逸,都會使陰陽的一方偏盛,造成另一方偏衰。陽盛則心火旺盛,陰盛則陽氣衰微,最終必然兩敗俱傷、難以回天。三要睡好子午覺。即午間的11點到1點和半夜里的11點到1點,這兩個時段一定要睡好、睡熟,目的是使陰陽二氣交接順暢。原則上,晚睡要求深睡眠,午睡只宜1小時。如果實在睡不著,閉上眼養養神也好。
3.戒怒,盡量保持心態平和。夏天天氣熱,氣血都跑到外面來了,里面的氣血也就相對不足,所以這時候的人特別容易上火,動不動就會發脾氣。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釣魚、打太極拳等緩慢運動,都有利于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夏天除了要多喝溫開水外,只要沒有腎臟病,還應按生理鹽水的標準(0.9%),在水中補充適度的鹽和糖,以平衡流失的營養和電解質。適度地補充鈣、磷、維生素B1等,也是防止汗液流失太多造成體內營養素流失的好辦法。平時喜歡飲酒的人,夏天宜減量少飲,道理同樣。
夏季心臟主事,心臟喜苦,苦能瀉心火,所以平時喜歡喝茶水和咖啡的人,應該適當地減點量,以免咖啡補心太過或茶水瀉火過量。瀉火過量易造成陽氣外泄,心火太過又易造成對肺臟的傷害。肺臟喜辛,所以宜適當吃些薄荷、人丹、辣椒等,以助肺氣。辣椒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質等,也是增加營養的一個好辦法。換句話說,減苦增辛也是為了維持好心肺之間的平衡。
夏天的飲食宜清淡,宜多用流質、半流質,如荷葉粥解暑潤腸,冬瓜粥利水消腫,百合粥潤肺安神。體弱或食欲不振的人,則以少食多餐(三餐兩點)為宜。這是因為陽氣旺,精神易亢奮,用流質就容易吸收,能及時用最快速度補充營養。餐飲也不能太燙,目的仍然是避免過分出汗。但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吃粥應注意節制,以防血糖波動太大。
夏天飲食宜微溫不燙,避免助汗而傷陽氣;多吃散風解表物,保持毛孔通暢;少食燥性食物,防止傷津以后更畏暑熱。向來體質偏于陽虛者,夏天也可以喝些姜茶,或吃些羊肉,以補陽、助陽。
夏天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墨鏡,鏡片顏色的深淺依各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因為很多人患白內障,就是由于眼睛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所致。
責編/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