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藝術奇葩;而古詩詞歌曲,則像一股清新的春風,讓古詩詞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給學生們以美的享受。
當今社會,音樂的多元性使小學生對民族文化藝術的鑒賞興趣逐漸降低,一些諸如《滑板鞋》《小蘋果》之類的流行歌曲成了他們心中的“神曲”。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說:“現在的孩子都在唱一些與其年齡不適宜的歌曲。聽他們唱《老鼠愛大米》的時候,我就會感到很不安。”為此,她特地為學生們進行了創作,為流傳千百年的古詩詞譜上旋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入古詩詞歌曲,就是要“借音樂傳播古詩”,從音樂的角度,利用音樂的特殊性,讓學生在音符與漢字之間享受音樂與古詩相結合的神韻之美。
一、認真傾聽,品味古詩詞歌曲的韻律美
古詩詞歌曲的欣賞是培養學生對古詩詞歌曲的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生雖然對古詩詞有了一定的數量儲備,但對古詩詞歌曲接觸得還不是很多。為了能讓他們盡快喜歡上古詩詞歌曲,教學中我以聽賞為主,通過“聽”,感知古詩詞美的意蘊,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品味古詩詞的韻律之美。
古詩《春曉》韻致優美,充滿了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美、自然美。谷建芬老師創作的古詩詞歌曲《春曉》,采用旋律活潑、優美的兒童歌舞音樂,大都一字一音,很自然地捕捉了詩句的語言音調與節奏,讓人感覺到歌曲的語言音調和旋律音調的一致性。谷老師在使用琵琶、古箏等古典樂器和現代管弦樂伴奏的基礎上,又配合吉他等流行樂器,力求古今契合。欣賞這首歌曲時,我先播放伴奏樂,師生共同配樂朗誦,然后再聽歌曲。在學生聽的過程中,還加入一些詩中景色的描繪,讓學生在輕松明快的音樂旋律中,感受到自己仿佛置身在春天的田野上奔跑、歌舞。歡快、充滿朝氣的音樂旋律,生動地表現出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學生在認真傾聽中,品味到了古詩詞的韻律美。
二、音畫結合,想象古詩詞歌曲的意境美
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韻律的和諧完美,同時還在于它能給人們一個想象的空間。在音樂欣賞中,只有讓每一個學生都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心獨立地去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才能喚起其無盡的遐想。
《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最為膾炙人口的詩,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感激和愛戴。由谷建芬譜曲的《游子吟》,以平緩起伏、動人優美的旋律,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激與歌頌,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歌詞和旋律的完美結合,牽動了學生們的心。在讓學生欣賞這首古詩歌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關于《游子吟》的圖片,先讓學生感受畫面,通過看畫面有感情地朗誦,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抑揚頓挫,使詩的語言活起來,從而體會古詩詞的音樂美,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接著轉入旋律,從語言美轉入旋律美,通過欣賞歌曲《游子吟》,讓學生從優美流暢、情感細膩的旋律中感受母愛的溫暖與偉大。最后,啟發想象,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音畫結合,把詩與畫還有音樂完美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具體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意境,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體會了其中的美感。
三、以演傳情,展示古詩詞歌曲的形象美
低年級的學生表現欲望特別強烈,表演能力也很強。在古詩詞歌曲欣賞的過程中,我們應創設一個輕松、開放的平臺讓他們盡情發揮,傾灑熱情,通過表演來再現古詩詞的意境,展示古詩詞的形象美。
由谷建芬老師譜曲的《詠鵝》,是一首學生非常喜愛的古詩詞歌曲,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強大的藝術魅力。她在創作這首歌曲時,將原本四句的歌詞分別用單二部曲式結構呈示,曲式規模的擴大,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生動。歌曲輕松愉悅的旋律和明快活潑的節奏,十分適合低年級學生欣賞,也極易激起學生表演的興趣。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這首詩的意境,我首先通過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欣賞鵝在水里游玩的姿態,拓展學生視野;接著分小組設計表演動作,啟發學生想象如何用動作來表現鵝的各種美麗的姿態 ;最后,讓學生整體表演。學生們帶上事先準備好的道具、頭飾,隨著音樂表演著各自的動作:唱歌的學生,隨著伴奏深情地演唱; 扮演“向天歌”的學生,戴著鵝頭飾,隨著音樂的旋律不斷地向上仰;扮演“綠水”的學生,輕輕地抖動扇子,仿佛平靜的湖面上泛起層層波瀾;扮演“撥清波”的學生,輕輕擺動雙手,仿佛一只只小鵝在水中嬉戲。學生們如癡如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世界里,在輕松、和諧、歡樂的氣氛中感悟詩的意境美,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展示“白鵝戲水”的形象美。
古詩詞與音樂的完美結合,勾起了少年兒童對古詩詞的重新認識與熱愛,給兒童歌曲注入了新鮮的養料,為學生們送上了一頓豐盛的音樂大餐。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欣賞古詩詞歌曲,不僅能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還能使他們的情感在美妙的旋律中得到宣泄與升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