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生旺
不知什么時候,古槐就這么不聲不響地佇立在村子中央的一塊空地前,古槐有多大的樹齡,人們不得而知。古槐周圍住著五六戶人家,人們只知它從風塵滾滾的歲月中走來,猜測它可能翹首望見過唐朝的太陽和月亮,宋代的星星或北斗,可能俯身注目過昔年從村中趕考走出的貢生和舉子,也可能留意見過千年里從樹下途經的長袍短褂的客人或衣衫襤褸的農人……古槐滿身的褶皺與滄桑,飽經風霜,遭遇過無數的風霜雪雨或更惡劣天氣,樹皮發黑變朽兩三寸深了,老的不能再老了。樹身卻粗得令人訝異,要七八個人才能合抱過來,人們想這株古槐有上千年了吧,甚至更老,也不知幾千年了,沒法去考證,也沒人去深究。在人們心目中,古槐永遠是一個古老村莊的見證和符號。因為古槐下是同樣有著千年歷史的村落,一代一代的人們在古村里繁衍生息,瓜瓞綿延。到今天,古村落人煙稀疏的時候,古槐依舊風采依然地站在歲月的歷史深處,以沉默與悄靜的姿態和古村融為一體,億萬斯年地彼此相守,不離不棄,無聲無息。除村子中心這一株外,我們村還有一株,兩人合抱粗,樹齡相對年輕許多,此株算是小字輩了,也沒有太多的故事和傳說。
古村不大,有五十余戶人家,二百多口人。古槐在村中等同于年邁的長者,人們以擁有古槐而自豪不已,仿佛有了底氣和力量。古槐枝干遒勁,冠蓋如撐開的巨傘,有五根若人手指一般的枝干向四面岔開,托在古村的正中,以千古不變的姿態,生長形成一朵綠云,并拓展到周邊人家的屋頂,遮住一大片陽光的光顧,給人無盡的清涼舒服之感。由此人們在茶余飯后或農閑時,總是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聚在此處閑坐海聊,傾心暢談。談生活,談社會,談周圍村莊的趣事或傳說,常常盡心盡性,樂不知返。人們的說笑給古槐下的空地帶來了些許快樂的空氣,變得活泛許多,熱鬧許多。古槐下成了人們獲取信息和消遣心情的最好去處,多少年承襲著這個傳統。這也是時俗的必然和人們的所好,可以追溯到很久的從前。近年來有文化學者評估,古槐要比古村早許多,古村再老也沒有古槐老,古槐成了人們追溯歷史的探路者和向導,讓人們更多地為此生出綿綿不盡的遐思,生出百思不解的疑問,去追尋這塊土地這座古村很早以前蟄居在此人們生活的情形。
汾河沿岸的山村大都有共同的建筑特征,以藍磚修砌窯洞,并建成四合院格局,一個村莊往往由幾十個這樣的四合院構成。當初沒有誰給他們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布局,只請享有聲名的風水先生把把脈相,看看風水,僅此而已。大多數村中均有一兩株古槐,多了也找不到了。古槐和古村就這樣極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且村村都是這樣。
居住在古村落的人們,普遍是某一同姓家族居多。我的鄉村以程家溝為名,卻至今找不到一戶程姓人家的遺存。而且傳說此姓人家最早來此居住并建村,后來不知什么原因,又搬走了,反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今,我的鄉村以孟姓人家居多。古槐日夜陪伴著古村,始終如一。雖然古槐的樹身中心已然老朽了,成了空心樹,但依然年年吐綠,歲歲返青。樹冠枝椏縱橫交錯,如喜鵲搭得黑壓壓的鳥窩一樣。古槐生長在村民的每個人心中,人們常常共同默守一種承諾,不攀援古槐,不打古槐上的小鳥,不砍古槐樹枝作柴燒火,以至于古槐成了村中最高地位的象征,人們連一丁點的皮毛也不去傷害。古槐為什么受到人們的如此尊重呢?
相傳,有一年的夏天,古村里的人們又一次聚在古槐下納涼閑坐。忽然間,飛沙走石刮起大風,天空陰云密布,電閃雷鳴。接著下起了傾盆大雨,有許多干枯的樹枝隨風隨雨落了下來,遇到這樣的情形,人們再也坐不住了,便紛紛往家趕。當人們剛剛跑回自己家,只聽得“轟隆”一聲驚雷巨響,還有人看到空中落下一個火球,進入古槐樹冠不見了,后來傳出爆炸聲。風住雨歇后,人們出得門外,來到古槐樹下一睹究竟。當時人們就傻眼了,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只見滿地的壁虎密密麻麻攤了一地,呈僵尸狀態,不可計數。壁虎從哪來,為何全死了?人們甚為不解,疑疑惑惑。有人言,古槐遭到雷擊,壁虎時常呆在樹洞里,盡管十分機靈,但也難躲過雷電幸免于難。雷擊后,壁虎受雷電的排斥作用,故一下子全都給電出樹身外。后來人們找來簸箕,笤帚等物將累計數百斤重的壁虎裝進袋子,倒在村子外面的溝里。此前,人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壁虎,這次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真是大開眼界。通過這件事以后,人們發現古槐毫發無損而且樹葉長勢更加枝繁葉茂了。后來遇到雷雨天氣來臨時,人們再也沒有靠近古槐,加上別的村莊發生了人在大樹下遭雷擊致死傳聞,和壁虎在古槐樹洞里遭擊事件給人們起了深刻的預警作用。此后,雨天里,人們全都老老實實待在家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原來,壁虎是蜥蜴的一種,季節性動物,鉆入樹身,以槐樹上的害蟲為食并就地安家落戶。人們的家里門頭原先偶見有壁虎爬上爬下,免不了生發厭惡情緒。這種動物雖對人類有益,但其長相很為小孩子所懼。有時大白天不經意看見古槐樹上出現的壁虎,人們也不愿輕易驅趕。壁虎遭擊后,村子里人們的家里變得安寧許多,此后再也沒見過壁虎的蹤影,人們由此潛移默化產生了對古槐的敬重之意。
每到夏天,古槐上結出不少槐米來,金燦燦的,鮮亮亮的,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不過還沒有開,開了就成槐花了。槐米是一種價格極高可做染色顏料的頭狀花絮,這時候采摘,有一定的功用價值。我小時候上學交的學費,全是哥哥賣槐米換的。父親去世后,哥哥一手務農,一手還眼瞅著機會在古槐上弄些槐米來。人們平素里不敢上樹隨意折古槐樹枝,但低處觸地或墻壁上的一些槐米還是敢碰的,高處的則任其生長。哥用槐米供我讀完了小學。槐米價格極高,雞蛋一塊錢一斤的時候,槐米一斤就賣到十幾元了。一年的學費不過十幾塊,足夠我上學使用。在那個年代,槐米是我家的救命福星,古槐也成為我在好幾篇文章中提到的感恩樹。
有一年暑假,古槐樹根上忽然住了一大窩馬蜂,蜂巢有向日葵花盤大,數不清的馬蜂嗡嗡嚶嚶密集亂飛,影響人們起居或外出勞動。馬蜂是蜂族群落里較為厲害的一種蜂,經常蜇人,不少村民的頭上額上難逃一劫地遭遇蜂害。因古槐又處于村子各條要道交叉處,人們進進出出,有時還必須到古槐下聚一下,商討事情。只要有人影晃動,馬蜂就全員出動,成群結隊地向人們發動攻擊。人們深受其害,有小孩更是被蜇得整日里啼哭不止。于是有村民找來干草,想方設法放到蜂巢上,并燃起干草,以此燒掉蜂巢及馬蜂。效果不錯,蜂巢燒沒了,馬蜂全死了,沒死掉的也飛散了,但意外的是古槐也被燒著了,濃煙四起,因為其里頭枯朽,火苗很快蔓延進去,大有吞噬古槐之勢,怎么也滅不掉。后來有人提議人工挑水往里連續倒水,火勢才有效減緩,并最終熄滅。人們根除蜂害,也殃及古槐,人們擔心會遭到報應,但后來全都平平安安,并沒發生什么禍事,日子反而越過越紅火。
如今,古槐周遭的住戶有的故去了,有的搬走了,只剩下古槐孤零零地生長在古村中心。古槐原先的四鄰院內因此長滿一人高的灌木叢莽,酷似郊野。古槐又回歸到遠古,與叢林山風為伴,日日與野鳥共棲。樹葉卻越來越綠,古槐似乎又煥發了年輕的生命力。古槐抑或就是古文明的化身和寄托。人們追尋古文化,古文明,為的就是開創新文化新文明,為世界確立永遠富有生命力和文化價值觀的新時代坐標。古槐不古,永遠青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