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華
摘 要:科學素養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素養教育是當前國內科學教育與教學革新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高中化學教學中對高中生進行化學科學素養培養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的課題。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化學科學素養的培養對化學科目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對培養高中生的化學科學素養的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生;化學;科學素養
目前高中的化學教學通常比較重視教材上面的化學知識,忽視了化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將重點部分放到了化學理論,對化學的實踐和科技活動比較輕視。新課程標準正式提出了“科學素養”和“化學素養”這兩個教學概念。這就要求廣大的化學教師將高中生的科學素養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終極目標。教師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應該受到應試教育的局限,不應只是重視化學知識的傳授而沒有讓學生真正去掌握化學方法。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科學素養是一個以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價值觀等多種因素于一體的復合性概念。很多學者對科學素養做出了理論研究,最后初步得出結論,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②理解和掌握科學方法,形成運用科學技術的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③合理的科學知識基礎。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每個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的結構是有所不同的,學生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們需要在遵守教育教學的大原則之下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方法進行一定的探究。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是非常的重要的,一個具備科學素養的學生才能在化學這門學科里面找到學習的動力,更加透徹地了解化學的相關概念和一些化學理論原理。學生只有具備科學素養,才能夠運用科學的知識和思維方式來考慮相關的化學問題。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科學素養培養的方法探究
1.促進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
實踐表明,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研究性的學習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的,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一般來說,研究性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一個開放性、實踐性的大環境之中進行化學知識學習。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可以自己開動腦筋來發現化學問題,提出化學問題,并且和教師還有同學一起來討論進行化學學習。
例如,在自制酸堿指示劑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探索制取酸堿指示劑的方法,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取了幾種植物的花瓣或果實制取酸堿指示劑,并試驗它們在食醋、石灰水、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的顏色變化。在這一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動手操作的重要意義,培養了自己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
2.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1)在情境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和觀察能力。化學科目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實驗和觀察能力,很多化學理論是需要通過化學實驗來進行驗證的。所以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的時候要明確化學實驗目的,按照實驗要求來進行操作。在做化學實驗的時候,學生還需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對發生的化學反應要認真地記錄。例如,教學《鈉的性質》時,教師應用實驗創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將滴管中的水滴到暗藏在酒精燈燈芯處的鈉,表演“滴水生火”的小魔術。這樣一來,學生紛紛目不轉睛地盯著整個實驗過程,大大提升了化學實驗觀察能力。
(2)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是科學素養的一個重要的承載體。學生的化學思維對于化學學習是非常的重要。化學這門學科的獨特性要求學生能夠形成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這種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化學事物之間的對比研究。
(3)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科學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自學是要求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前提下能夠在觀察、理解、思維和記憶等能力基礎上進行一個綜合的獨立的學習能力。這是建立在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上的能力。
三、結語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性教學工程。科學素養的培養要求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化學這一門學科的知識體系特點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對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教師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對學生化學知識學習是有著極大的積極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陳 敏.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初探[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4(3):93-95.
[2]許曉韡.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Z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