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成洪
【摘 要】近些年頻頻發生的城市內澇問題給城市居民帶來諸多的困擾,加快海綿城市建設成為緩解這一現狀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研究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如何進行城市園林設計,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消除城市內澇的現象。
【關鍵詞】園林設計;海綿城市;生態;現狀
當前我國許多城市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水患危機,比如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洪澇災害、城市內澇、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棲息地喪失等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在這一背景下,2012年4月“海綿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強調了海綿城市。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滲”即利用路面、屋面、地面、綠地,從源頭收集雨水。“滯”即利用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等延緩峰現時間。“蓄”即利用濕地、蓄水池、調節池等調節時空分布。“凈”即利用濕地、生態濾池等設施減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用”即灌溉、綠化、生活服務用水,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排”即利用市政雨水管網、河渠水系排除雨水。
一、海綿城市的相關概述
1.海綿城市就是將城市中的水資源像海綿似的,通過環境的變化和各種自然災害來的影響進行“彈性”利用,這是新一代的城市水洪管理的概述。在城市要想提高排水系統的作用,就需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從而利用自然排水的力量、建設中自然存水、自然地滲透來凈化的城市。
海景城市的內涵是以景觀作為載體的水生態的基本設施建設,是通過景觀中的園林植物的種植建造出園林植物景觀,從而形成具有特點的景觀生態體系,更好的維護了城市中水的問題。當前,在海綿城市中,雨水花園是構建海綿城市的重要部分,雨水花園是生物的滯留區域,常把喬木或者灌木種植到低洼地帶,或者地被植物或樹皮等進行覆蓋到地表上。
2.海綿城市的基本措施是水位為中心的,不同于傳統的工程系統的硬性或者沒有彈性的基礎建設,而是如同一個生命體,不是只有單一的功能或者目標,而是可以綜合的、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水飯來的諸多問題。城市的水問題主要指洪澇、水源問題、地下水問題、地下水不足、棲息地破壞,海綿城市可以把洪澇進行調蓄、水源保護、地下水回補、雨水凈化、棲息地修復、土壤凈化等等有效的解決上述水生態過程。
二、海綿城市的發展現狀
海綿城市的建設要以生態環境為優先的,利用自然和人工的方式進行結合的方式,在保證城市中的排水防澇沒有影響的狀態下,進行最大限度的進行城市的部分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從而利用雨水資源進行環境的生態保護。然而園林設計服務的對象已經擴展到整個大地上生物中,是多個生態的互相作用,形成了人類和生物的互相作用互相影響。
三、園林景觀在海綿城市中的應用
海綿城市,就是把水自如的調動在城市之中,遷移活動更加“自然”。海綿城市注重的就是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生態濕地、透水路面等措施進行排水徑流雨水,就可以達到緩慢排水和釋放雨水或者在源頭進行分流等控制,這些就是園林設計的建設理念。
(一)構建生態環境,綠地連接重組
海綿城市就是水基礎生態和景觀生態的建設,在景觀生態學理論知識中,城市中的水源和綠地是重要的部分,植被可以改善城市中的結構和氣候,也對保護物種多樣性是有重要作用的。比如,澳大利亞城市的外圍就有很好的空氣過濾區,就是用斑塊進行重新組合進行保護的。波士頓公園、河道公園、富蘭克林公園等等將多個公園連接到一起形成景觀秀麗的公園。
(二)凈化水的質量,修復生物棲息地
水生態基地的建設在海綿城市中是最重要的部分,主要是對污水進行處理。在以前傳統的污水處理只是單一的進行處理,不能對復雜的水進行治理,而且城市中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去,造成了再次污染。利用綠色基礎設施來處理污水,主要是通過植物進行凈化的,例如濕地、水質量的凈化、氣候調節、生物的保護等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國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利用了水生植物進行水質的探究,主要是通過不同的植物對不同的污水進行水質凈化,通過多種植物的優勢、生長狀態、生長階段的不同,會比單一的植物更能長期的穩定的進行水源凈化。在濕地植物中可以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和各種元素,也減少有害藻類的進一步繁殖,從而保持生物的均衡。而高等的植物既可以凈化水源也可提升水體的自身凈化能力。
(三)利用雨水補充地下水,達到防洪防澇
濕地除了能更好的凈化水質之外還是更好的儲水基地。傳統的方式不能完全將水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大部分直接排入湖中,地面的不透水的處理使土地不能的儲水能力降低,徑流的增大就形成了洪澇災害。然而植物景觀就是利用生態環境合理的解決了超標準的徑流系統,和城市中的雨水罐渠相互配合達到控制水流的目的。植物的根和葉都是由儲水能力的,在經過道路兩側的生態建設,將多余的雨水進行蓄水達到降低徑流的系數,在干旱的天氣中可以通過蒸發作用把多余的水分釋放掉,從而達到不從地下水為和調節氣候的作用,也降低了城市中熱島效應的產生。植物的根系能夠很好的固定土壤,從而避免了泥石流災害的發生。
(四)選用可滲透地面
可滲透地面是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能的材料所鋪設的地面,雨水可透過此類地面往下層滲透,解決地面積水問題。在人流量大的廣場、公園一級道路等地面,可采用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青磚鋪地、透水洗米石等材料;在二、三級公園道路可采用面包磚、碎石、嵌草汀步路等材料;在公園、游園、廣場建設生態停車場。同時,通過設置一定的路面坡度,坡向道路兩側,如植物護坡等。這樣,在雨水較小時,可直接通過可透性地面將雨水滲往下層;在雨水較大的豐水季節,也可以通過路面向兩側的坡度向路旁的水渠排水,不至于使地面積水。
(五)植物的凈化空氣,以達到降塵降噪
植物總葉面積的多少就是綠量的多少,就決定了植物生態作用的大小,所以增加植物水量和層次就能形成喬、灌、草的植物群落,在增加綠葉面積的同時也更好的提高了光合作用。從而達到生態系統越來越完善。例如普通的草坪會比喬灌草結合的植物群落低四倍之多,植物群落的特點有結構復雜、植被穩定性強、防風防塵、降噪、吸收各種有害氣體等等。由于植物不同的生長狀態、不同的代謝功能,不同的階段,就會產生對于污染不同的吸收量。例如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有月季、廣玉蘭、石竹木槿等等,吸收氯化物的植物有紫薇、桂花、樟樹等等都有很好的吸收。再有,就是帶有絨毛或者粘液的植物可以阻隔或者粘附的作用,植物也可以進行聲波的吸附,例如4米款的植被群可以有效的減少交通帶來的雜音,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設海綿城市中,園林景觀的作用是尤為重要的。海綿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全面綜合性的問題,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要把園林景觀的美學價值和海綿城市同時進行,通過園林景觀對生態起到積極地作用,更好的提高了文化的發展和自身的關注度。海綿城市不單單是單一的建筑,而是通過海綿城市運用多種學科多個部門進行共同的投入,從而達到修復城市的生態,更好的改善了城市中人們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周延偉.海綿城市理論在道路綠化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河北林業科技,2015(06).
[2]李永祥,王磊城市植物景觀中的植物附屬污染現象探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2(08).
[3]安宣剛.環境對生態植物景觀影響及作用[J].湖南農機,201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