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文
我國啦啦操運動研究計量統計分析
劉倩文
我國正處于發展啦啦操的初級階段,我國啦啦操的發展潛力非常大,普及程度還不夠。本文通過使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來研究我國啦啦操文獻的研究情況。研究發現,我國學者對于啦啦操的理論研究主要偏向于五個方向:啦啦操基礎理論、啦啦操生理學、訓練與教學、人文與社會學和其他突破性研究。通過近兩年對于啦啦操的前沿研究我們發現了幾個問題:我國啦啦操科研水平呈上升趨勢但是進程緩慢;我國啦啦操研究文獻數量多但是研究深度不夠;我國啦啦操研究方向重人文、輕科學。基于此認為啦啦操今后的理論研究應當注重人文與科學齊頭并進。
啦啦操;計量統計;文獻研究
啦啦操起源于美國,傳入我國不到20年的時間,以其積極、陽光的項目特點迅速輻射我國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學。我國啦啦操最新規則頒布于2014年,是我國第一次采用世界啦啦操聯盟(ICU)的規則為評分標準,是我國啦啦操史上一次重要的革新。本文以2014年這一特殊的時間結點,對2014年前后我國啦啦操理論研究成果進行呈現和分析,得出無論從文獻數量還是從文獻質量來說,從2006年起至今一直穩步上升,尤其是近兩年來關于啦啦操的文獻資源相比十年前在數量上已經翻了二十多倍,數量多的同時,涉及的研究范圍也更加廣。通過分析發現學者對于社會人文學科的關注度較高,而對于科學基礎理論方面研究略有缺乏,作為以人為本的身體運動項目,其生理學、解剖學、生物力學等等做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來確保運動員的運動損傷和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啦啦操理論研究中的一個空缺。
1.1 研究對象
2006-2016年我國啦啦操運動相關理論成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查閱圖書館資料和網上數據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對我國啦啦操運動相關理論成果進行分析。
1.2.2 數理統計法
本文運用數理統計法中的excel表格對數據進行了處理和分析。
2.1 2006-2014年文獻研究數量
縱觀2006-2014年有關于啦啦操文獻的研究情況,表1統計了9年內啦啦操的文獻數量和研究水平的發展趨勢。
通過表中數據可得,2006-2014年總體對啦啦操的理論研究文獻數量逐年提高,學者對于啦啦操運動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重視,但是通過統計核心期刊的占比我們也能發現其中的一些問題,雖然啦啦操的文獻研究數量逐年增多,但是核心期刊數量少,優秀的文獻占比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從側面反映出研究水平進程緩慢,在啦啦操領域中突出的學者數量不多,這是一個值得廣大啦啦操研究學者深思的問題。
2.2 2006-2014年文獻研究類別分布情況
根據2006-2014年文獻的內容我們將其分為幾個不同的研究方向:基礎理論方向、訓練與教學方向、生理學方向、社會與人文學方向和其他突破性研究。根據主要的四大類別,我們可以更加具體地將每一個研究方向進行細分,分類情況見圖1。
對于2006-2014年啦啦操文獻研究方向分類具體的數量統計如下:
從數據中不難得出,在2006-2014年對于啦啦操的研究中,我國學者對于與啦啦操有關的人文與社會學學科方向的研究占有超過一半的比重,而在啦啦操方向的生理學學科中比占寥寥無幾,這一方面說明學者對于啦啦操的人文價值研究的熱情較高,對于啦啦操的社會發展程度較為關注,這也是因為啦啦操初在我國發展,學者們還是把視角更多的放在了啦啦操項目的推廣和發展上,但是從另一方面卻說明在對于啦啦操的研究上,缺乏成體系和科學的生理學和對于技術動作的相關力學研究,這是一個運動項目在研究方面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在該運動項目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口。
表1 2006-2014年期刊發表啦啦操文獻研究情況
圖1 2006-2014年啦啦操文獻研究方向分類圖
表2 2006-2014啦啦操文獻在不同研究方向發表數量情況
3.1 啦啦操2015-2016年研究成果數量
隨著《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頒布提出公民有依法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國家支持、鼓勵、推動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相適應的體育消費以及體育產業的發展,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定期舉辦本行政區域的群眾體育比賽活動。啦啦操運動也積極響應全民健身計劃。首先完成了2011-2015年的階段性計劃,在各地推廣啦啦操的過程中,從學校入手,廣泛吸納啦啦操運動員和相關人業人員,開展各大啦啦操的比賽和演出活動,不僅在推廣上有大幅度的影響力,同時對于學者的研究也有一定影響,現今國務院又頒布了新的計劃,《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這又會是啦啦操項目大眾化的一個政治保障,而與之對應的學術研究也將會迎來另一個春天,通過圖2可以看出啦啦操從2006年至今的學術研究發展情況,我們通過論文數量的趨勢來分析近兩年啦啦操理論研究的成果。
圖2所示的是從2006-2016年有關于啦啦操的論文總篇數,總體論文發表數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從2011年開始后,從國家開始公布《全民健身計劃》開始后,研究者對于啦啦操的研究成果越來越豐碩,從論文的總數可以看出啦啦操的發展是一個大的趨勢。從數據來看2015和2016年論文發表數量來看,雖然2016年相對于前兩年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是總體上升的趨勢沒有改變,啦啦操的理論研究成果還是隨著時間的長河愈發豐碩。
圖2 2006-2016年啦啦操論文篇數
3.2 2015-2016年研究文獻類別比重
取樣萬方數據庫有關于啦啦操方向的文獻資源,2015年269篇文獻和2016年268篇文獻來研究我國啦啦操研究前沿理論,在這總共537篇文獻中,我們對其文獻進行一個分類來推測在我國對于啦啦操領域的研究,大家著重于什么研究方向及其研究方向的成果發展到了什么水平做一個整理和總結。
表3 2015年和2016年啦啦操研究文獻在不同研究方向發表數量情況
表3數據是我國啦啦操近兩年來在研究文獻在不同研究方向的發表數和占比情況,而此數據可以看出大致情況和2006-2014年沒有太大的差距,各個研究方向總體占比變化不大,專家學者依然偏向于研究啦啦操相關的人文社會學方向的論題,占比超過了一半,這說明絕大多數學者還是將啦啦操的研究方向放在了人文社會學方向,沒有將該項目推向到一個科學的高度,作為啦啦操相關從業人員都深知在這個運動項目中,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不僅可以更有效地攻克技術難點,同時在運動員的預防和運動損傷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數據中我們發現在對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占比不超過10%,這一方面說明了啦啦操相關理論研究學者在研究的重心中忽視了啦啦操中的科學,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科學基礎理論對于啦啦操理論研究學者來說是一個弱項。在一個運動項目的發展初期,我們往往傾向于將自己的研究課題放在其發展和推廣上,但當這一項目發展到一定水平時,研究學者確實應該著手于對其項目的特點、科學的訓練方法、難度的突破以及運動員的預防和損傷來進行一些課題研究,總體來說啦啦操在學術研究領域的成就還需要一個大的提升,尤其在于研究方向的轉變。
3.3 我國啦啦操近兩年各個研究方向文獻介紹
3.3.1 啦啦操基礎理論
近兩年來對于啦啦操基本理論進行研究的文獻不多,其中在周凡的《啦啦操的主要特征》中對啦啦操的起源、定義和項目特點做了介紹,提到“啦啦操是一項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目, 是在音樂的襯托下, 通過運動員完成高超的啦啦操特殊運動技巧并結合各種舞蹈動作, 集中體現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團隊精神, 并追求團隊協作和榮譽感的一項體育運動。”通過研究,這是對啦啦操做出的最新定義,這是近兩年來一篇典型的研究啦啦操基礎理論的文獻資料。
3.3.2 啦啦操生理學方向研究理論
陳婷婷、余錦在《舞蹈啦啦操對女大學生體成分的影響》中研究了通過舞蹈啦啦操的訓練來檢測對女大學生體重、脂肪重、體脂、腰臀比和身體質量指數指標的影響,最后提出了進行舞蹈啦啦操鍛煉可減少女性腰部脂肪,這不僅可以促進女性保持良好的形體,同時在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的結論。這一研究的問世也將啦啦操的研究上升到了科學的層面。許麗斌在《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疲勞營養干預探析》中從營養學的角度,采用科學的營養方法進行干預,以達到緩解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疲勞的產生和減輕疲勞的程度,這是對啦啦操運動中對于的運動損傷的方法方向進行的研究。
3.3.3 訓練與教學
王麗娟、呂萬剛的《我國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中,針對于啦啦操的訓練與教學方面研究了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模型,提出了啦啦操專項課程的教學包括18個教學內容,涉及到54個知識點,專項課程的開設以第二個學期開始為宜,總計168個學時,開課6個學期,每學期28個課時,每周6學時,學時的分配包括理論、技術、技能、考試考核和課外實踐,所占比例分別30%、30%、 20%、10%和10%,這一理論的提出推翻了傳統的啦啦操教學只一味的注重技術上的訓練,重點提出了理論教學的重要性,這一理論的提出也是我國啦啦操研究領域的一個新課題
李國江、王莉莉的《PNF拉伸法在啦啦操柔韌性方面的應用研究》中提出了在啦啦操中對各個關節的拉伸方法,拉出了PNF拉伸法在啦啦操柔韌素質訓練中的應用和現實價值。
3.3.4 人文與社會學方向
藺平的《舞蹈啦啦操運動對中學女生身心的影響及其開展策略》中研究了啦啦操項目對于人的功能價值,提出了舞蹈啦啦操對于中學女生帶來的功能價值有對于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產生的影響,同時對于中學女生的心理能帶來很多的積極影響,包括培養中學女生的審美意識、意志品質和集體協作意識。
丁輝的《校園啦啦操運動的推廣價值研究》中從另一個方面提出了啦啦操項目推廣的功能價值,其中包括健康價值、文化價值、育人價值和審美價值,進一步闡述了啦啦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影響啦啦操推廣的因素和其推廣的途徑。
最新啦啦操規則頒布于2014年,因此2015年中的文獻研究中對于規則的研究文獻相對于2016年更多,2016年的文獻中幾乎沒有對規則進行研究的文獻資源,在扈金霞、楊映紅的《新規則導向下我國舞蹈啦啦操的發展趨勢》中將新舊規則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在舞蹈啦啦操的競賽中,應該如何適用新規則、對于編排上和運動員訓練上的建議。張瑾在《基于競賽規則下舞蹈啦啦操編排的探討》中,結合了規則的變化重點提出了舞蹈啦啦操的編排原則,包括統一性、創新性、安全性、藝術性和技術性原則。并在此基過程上指出舞蹈啦啦操的成套動作編排程序應分為準備階段——創編階段——升華階段,而其中的過程應按照構思——創編——訓練——再創編的流程進行。
近兩年來文獻中關于對某地區或某高校的啦啦操發展現狀的研究比較多,謝文龍在《淺析中國啦啦操發展的現狀》中提出了我國啦啦操運動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是我國啦啦操運動后備力量不足、對啦啦操運動的文化精髓理解不足、缺乏與音樂相協調的能力和專業啦啦操教師數量稀少的問題,并在文獻中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古涵在《近10年我國啦啦操發展現狀研究》中對啦啦操的文獻和項目發展進行了研究,其中的創新點是不僅將研究對象局限在學校,而是轉向了社區的運動參與,提出了啦啦操在社區體育發展的可能性并給出了建議。
3.3.5 其他
除了以上幾個四的大的研究方向之外,我們也能看到啦啦操和學科的交叉,如對于啦啦操產業的研究,啦啦操與音樂的交叉研究、啦啦操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對比性研究以及啦啦操項目在醫學上交叉研究,都是比較新興的觀點,但是大都不夠成熟,深入度不夠。較為突出的有魯娟的《論運動轉移與運動項目遷移的關系》,她以健美操與體育舞蹈、體操為例,列舉出了人體身體素質的分類以及轉移種類,論述了同根項目間素質的相互轉移和運動素質的負遷移,這一觀點的提出為從事相關項目的人員開拓了新的思路。
通過總結我國近兩年啦啦操相關研究文獻,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我國啦啦操科研水平呈上升趨勢但是進程緩慢。
(2)我國啦啦操研究文獻數量多但是研究深度不夠。
(3)我國啦啦操研究方向重人文、輕科學。
[1] 沈楊,緱小燕.我國啦啦操理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文獻計量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8):22-25.
[2] 周凡.啦啦操的主要特征[J].商界論壇.2015,52.
[3] 陳婷婷,余錦.舞蹈啦啦操對女大學生體成分的影響[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2).
[4] 許麗斌. 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疲勞營養干預探析[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116-118.
[5] 王麗娟,呂萬剛. 我國體育院校啦啦操專項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49(3):75-79.
[6] 李江國,王莉莉. PNF拉伸法在啦啦操柔韌性方面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4):56-57.
[7] 藺平. 舞蹈啦啦操運動對中學女生身心的影響及其開展策略[J].太原科技大學體育學院.2015:55-57.
[8] 丁輝.校園啦啦操運動的推廣價值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6):126-128.
[9] 扈金霞,楊映紅.新規則導向下我國舞蹈啦啦操的發展趨勢[J].鄂州大學學報.2015,22(2):108-109.
[10] 張瑾.基于競賽規則下舞蹈啦啦操編排的探討[J].遼寧師專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5,(4):56-59.
[11] 謝文龍.淺析中國啦啦操發展的現狀[J].考試周刊.2015,105:99.[12] 古涵.近10年我國啦啦操發展現狀研究[J].科技資訊.2016,(10):110-111.
[13] 魯娟.論運動素質轉移與運動項目遷移的關系[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4):55-58.
QuantitativeStatisticalResearchonChineseCheerleading
Liu Qianwen
China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cheerleading development with lar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less popularity.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 to study Chinese cheerleading literatur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domestic researchers mainly focus on five aspects: basic theory of cheerleading, cheerleading physiology, training and teachi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s well as other groundbreaking research.In recent years, some problems are founded through the frontierresearch: the research of China cheerleading has an upward trend but the process is slow;the number of Chinacheerleading literature is large but not deep enough; research focuses on humanities rather than science. Based on the above, the research of cheerleading in the future should focus on both humanities and science.
cheerleading;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劉倩文(1993-),女,湖南沅江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10 Graduate School of Wuhan Sport University, Wuhan 430010, Hubei, China.
G80-32
:A
:1005-0256(2017)09-0117-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