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學榮
內蒙古化德縣第一中學
高中文言文教學模式改進之探究
田學榮
內蒙古化德縣第一中學
文言文是古代思想、文化、藝術、科學、歷史等中國古代文明的語言載體。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文言文教學長期以來陷入困境,亟待改進。按照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要求,嘗試改進高中文言文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文言文”的教學方式。
文言文教學困境;傳統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式學習方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的先輩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文言文,文言文是現代語文的源頭,現代語文是文言文的繼承和發展。要想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文化,就必須要學好文言文。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文言文的學習能力是中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是古代思想、文化、藝術、科學、歷史等中國古代文明的語言載體。它不是一種孤立的語言存在,而是蘊蓄著豐富的人文積淀的歷史語言。學習文言文是豐富語言倉庫、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需要,是培養審美情趣、提高鑒賞能力的需要,是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養的需要,是繼承祖國文化、了解祖國歷史的需要。
文言文教學長期以來陷于困境,教師教得煎熬,學生學得痛苦,甚至因其學起來枯燥而有人質疑學習文言文的意義。當前,學生中流傳著: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本應充滿情趣的文言文成了學生的最怕。確實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較難的環節,由于文言文時代久遠,教學中受到文字、讀音、句式、修辭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僅學生學的難,老師教的也傷腦筋。
在文言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偏重工具性而忽視其人文性的問題。教師講古文,不外乎就是逐字逐句地翻譯,于是老師如和尚念經般地絮絮叨叨地串譯,學生則昏昏欲睡地聽。死氣沉沉是文言文教學課堂上的最大特點。為了改變現狀,又有老師嘗試著改老師串譯為學生接龍式串譯,于是學生抱著翻譯的資料書應付差事。還有的老師順應教育改革,翻新出一種所謂的文言文教學的高效課堂:每個學習小組出一人把課文的一部分抄在教室前前后后的黑板上,其他組再出一學生把翻譯寫出來。這種課堂上,看起來學生在動,但這種動是被動的而且也還是少數幾個人在動,不用抄也不用譯的大部分同學自行其事了,而且這一抄一譯耗費時間長,其效率甚至低于傳統教學,且課堂氣氛依舊死氣沉沉。這些教學模式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能挖掘出文言文的人文性,又如何能擔負起傳承祖國文化的作用?
(一)從宏觀,即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的角度分析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這樣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庇纱丝梢姡覈乱惠喺n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這一理念要求教育過程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基本的教育目標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于他是否會講述知識,而在于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故文言文教學的新思路應該是改進傳統教學中的單一的串講法,讓文言文教學的形式多樣化、生動化,讓文言文教學的真正的主體——學生,動起來。
就教學目的而言,需改變只重文言知識的掌握,忽略文言文的文化內涵、人文教育的作用的現狀。
(二)從微觀即文言文具體教學過程的改進上的探索
1.以學代教
高中學生,因有小學和初中的文言基礎知識,基本可以讀懂文言文,具備了自學的基礎條件。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并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故應給其自己學習知識、探索問題的空間。
下面這一研究成果,還不足以讓我們放棄滿堂灌、一言堂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嗎?

2.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和紙質資料,促進學生自學
“盡信書不如無書”,我以為“盡信師也不如無師”。教師的一言堂往往讓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主動性,只一味地照單全收,不敢質疑。這是極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F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眾多的紙質資料為學生的自學提供了保障。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它們查閱到各種知識,看到不同的見解。然后對這些知識、見解進行比較、篩選,這是一個查閱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思考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提高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能力、適應社會能力的過程。這不正是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個具體實施過程嗎?
3.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
合作可以減少工作量。比如一篇《廉頗藺相如列傳》長達20段2124個字,無論是老師從頭串講到尾,還是學生查資料從頭翻譯到尾,都會因疲勞和生厭倦,都會感到枯燥無味的。所以化整為零,小組內每人承擔一部分內容的深入學習和分析,然后組內互相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為了避免肢解文章的現象出現,在小組合作前和后,應分別有一個整體把握和整體感悟、思考的過程。
小組合作式學習文言文的具體方法,以《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具體操作分為以下五步:
第一步,分組合作前的整體把握和調動學習興趣階段
導入,如,教師:“誰來給同學們講講“負荊請罪”的故事?”學生講后,教師引入:“廉頗、藺相如曾同朝為官,因何有了恩怨?讓我們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為我們講述的廉頗、藺相如的故事?!比缓笠髮W生自讀全文,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泛讀之后,教師利用戰國時期的地圖講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并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理解。
第二步,分任務,提要求
文章為總分結構,一二段總說,介紹了廉頗和藺相如。后面分別講述了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分任務時要在保證故事情節的完整性的基礎上,做到盡可能組內每個同學的任務量相當。本著此原則,我把此文分成四塊,一(1段-5段),此部分內容是對趙國廉頗、藺相如的介紹,以及完璧歸趙故事中在趙國發生的事。二(6段-12段),完璧歸趙故事中藺相如攜璧入秦的情況。三(13段-16段),澠池之會。四(16段-20段),負荊請罪。每小組四人,每人負責一塊,利用周六日休息時間查閱資料備課。
分任務之后強調:1、周一檢查備課情況并開始組內合作互講。2、講后通過考試再查每個組內每個同學的講課效果及整個小組的學習效果。小組獎勵辦法:平均分90分、80分、70分以上的小組分別得小組獎勵分5分、3分、1分。3、希望同學們對自己和自己組內的同學負責,認真、充分地備課。
學生的自尊心會促使他們認真對待,懶散往往是基于此行為只影響自己,如果影響了別人而讓自己沒面子,這是大部分人尤其是年少而自尊心強的學生所不愿意的。為了不拖小組的后腿,絕大部分學生是會認真負責地完成任務的。另外有言曰:“你若希望你的孩子總是腳踏實地,那就交給他一些任務讓他為之負責。”為了學生的成長,我們不妨讓他擔些責任。
第三步,組內互講、質疑、討論階段
備好課后,每人把自己負責的一部分內容講給組內其他同學聽。如果是老師講,學生會選擇全盤接受,有不懂或異議時大多選擇沉默;而同學互講,因平等和親近的原因,有問題會及時質疑,其中煩難的問題往往會引發組內的討論。這是一個輕松愉快的自主學習過程。這個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進步、在合作中成長。培養了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學習金字塔中學習內容的留存率數據:被動聽講為5%,討論是50%,講給別人聽是95%。所以文言文教學中還是老師少串講一些,多留給學生一些自學、講解和討論的空間為好。
第四步,化零為整,整體感悟、思考階段
學生的講解多停留在文言基礎知識上,另外因分塊易導致內容上的割裂,故在組內互講之后還需有一個化零為整,整體感悟的教學過程。在此教學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文言文的人文內涵和教育價值上。設置幾個有價值的討論題讓學生結合歷史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經歷展開思考、討論。
第五步,檢測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查漏補缺階段
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是督促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的一個極為有效的策略。每篇文言文在開始學習時我就強調:學完就考,而且只考這一篇文章的內容,所以考試成績和你的基礎無關,只和你的學習態度有關。當然這個話是不嚴密的,但僅就一篇文章而言,端正態度確實是可以學好并考出好成績的決定性因素??荚囶}分四塊,每塊25分,分別與組內四個同學講解的內容對應。如此既可以考察學生學的情況,又可以考察每個學生講的情況。如果備課不認真,那么他所講的一塊內容組內同學得分相應的會低些。這是每一個學生都不愿意面對的,這也就促使他們盡可能認真負責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我從事高中文言文教學工作二十多年,因不滿意文言文教學的現狀而做過多種的改進嘗試。以上對文言文教學的一個嘗試我稱之為“小組合作式學習文言文”。此種教學方法我已實施了近七年,并在這七年中不斷地對之進行摸索、改進。采用此種教學方法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狀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中有兩點尤為明顯,其一是學習興趣高漲,其二是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特別多。另外每篇文章后的測試成績也明顯提高。但就長遠而言,在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上是否比傳統教學方法更勝一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1]朱利強.論文言文教學的意義[J].科技文匯旬刊,2009-6
[2]毛遠林.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Z],2012-5
[3]姚磊.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初探[D].遼寧師范大學,2005
[4]戴萍湘.淺談文言文教學的困惑[J].長江叢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