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萍,祝鳴蘭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杭州 310009)
早期康復干預在腦膜瘤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顧秋萍,祝鳴蘭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杭州 310009)
目的觀察早期康復干預在腦膜瘤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數字抽簽方法將69例患者分成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7例),對照組按神經外科術后護理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早期康復干預,以住院期間為觀察周期,比較不同組間患者觀察指標的差異。結果出院時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康復干預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腦膜瘤;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康復;護理
腦膜瘤是一種常見的顱內原發性腫瘤,發病率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好發于30~60歲女性,男女發病率比約1∶2[1]。手術切除腦膜瘤是有效的治療手段,也是治療運動區腦腫瘤有效方法,但術后肢體功能障礙發生率高[2],運動功能損害導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有效的康復訓練可提高患者的肢體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3]。早期康復干預可促進神經側支循環或神經軸突突觸聯系的建立,增加腦的適應性改變和自身恢復的敏感性,使大腦皮層缺血損傷區域興奮性增加,有利于功能恢復的各種細胞因子的表達,起到明顯改善神經功能缺損、促進缺血性腦損傷恢復的作用[4],因此及早進行康復干預,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顯得尤為重要。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神經外科二病區對腦膜瘤術后患者行早期康復干預,觀察早期康復的安全性及對患者術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住院日、住院費用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入選標準:年齡18~65歲;術前頭顱影像學檢查(頭顱CT及MRI)明確病變部位位于大腦凸面(額葉、顳葉、頂葉、枕葉)腦膜瘤及大腦鐮旁腦膜瘤患者,依據WHO分級標準,術中快速冰凍考慮為2級以下的良性腦膜瘤,術后CT復查大腦中線結構無移位,無明顯術區出血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14分,四肢肌力≥3級。排除標準: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史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溝通障礙、遵醫行為依從性差的患者,體能虛弱或先天生理畸形有活動障礙患者,有重大臟器損害或凝血功能異常患者,研究途中自動退出的患者。在實施康復干預過程中患者剔除標準:常規病理結果與術中快速冰凍報告及術前診斷不符者,術后突發病情變化患者如癲癇大發作、血管痙攣等。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患者71例,采用數字抽簽方法分成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7例,觀察組2例患者手術當晚因術后出血及腦水腫發生癲癇大發作轉入監護室被剔除。觀察組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齡29~65歲,平均(52.5±8.7)歲;GCS評分(15.0±0.0)分。對照組37例, 男 6例,女31例;年齡32~65歲,平均(54.4±8.6)歲;GCS評分(14.9±0.7)分。兩組患者均無重大疾病史,入院時生活自我照料無需依賴,患者及家屬遵囑依從性高。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按神經外科術后護理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早期康復干預。在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2 h后予協助翻身,2~3 h予更換體位,6 h后予抬高床頭15°,術后24 h起予抬高床頭30~45°,術后24 h床上坐位訓練,協助患者自主更換體位,術后48 h后由具有資質的康復師指導下連續5 d實施早期康復鍛煉治療, 1次/d,60 min/次。操作方法:主動或被動行肩關節、肘關節、踝關節和膝關節的伸展運動,盡量增加肢體遠端的活動幅度以防止攣縮的發生,10 min/d;主動或被動進行軀干及上下肢肌肉的力量訓練,10 min/d;加強上肢及手部精細動作的功能訓練,15 min/d;平衡訓練,以坐位起始并逐漸過渡到站位,特別是患者一旦能夠完成站立動作(即使是在協助情況下)后,加強站位平衡的訓練10 min/d;在協助下來回走動并逐漸過渡到只在監視保護下來回走動15 min/d。心理干預,住院期間對早期康復患者給予心理支持,鼓勵患者消除顧慮,進行早期康復活動直至患者康復出院。
1.3 效果評價
1.3.1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 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評定[5],評價內容包括大便、小便、修飾、如廁、吃飯、轉移、活動( 步行) 、穿衣、上樓梯和洗澡10項。總分100分。0~40分為重度依賴,41~60分為中度依賴,61~99分為輕度依賴,100分為無需依賴。該評分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使用簡單,在臨床應用范圍廣。由研究者在患者出院時依據患者活動能力進行測評。
1.3.2 術后下床活動時間 術后患者借助輔助工具或獨立能行走>100 m的時間。
1.3.3 安全性 將不良事件的發生作為安全性評價指標,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墜床、顱內出血等。
1.3.4 住院時間及費用 統計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總住院時間、住院總費用(此次研究患者的住院費用皆為尚未納入醫保的總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0軟件處理相關數據,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非正態數據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及費用比較 見表1。兩組均無不良事件發生。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及費用比較
2.2 兩組患者出院時ADL評定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院時ADL評定比較
3.1 早期康復干預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神經康復醫學理論認為,顱腦損傷后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缺損后具有部分重新組織的能力或恢復性,在條件適宜時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可進行重組或代償功能缺損的神經功能[6-7]。周婷等[8]研究結果顯示,早期康復治療提高了老年腦出血患者ADL,且明顯改善了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這可能是通過康復治療,加速了腦側支循環的建立,促進了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或代償,極大程度發揮了腦的“可塑性”有關[9-10]。本研究在神經外科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腦膜瘤術后患者在術后生命體征平穩2 h后,即鼓勵患者進行活動,住院期間實施連續5 d早期康復干預,出院時患者ADL評定(74.7±14.8)分,優于對照組(63.5±19.0)分,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2.5 d,術后住院時間5.0 d,短于對照組,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早期康復干預有助于提高顱內腫瘤切除術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3.2 局限性 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患者住院時間可能與醫生技術水平等因素有關。本研究主要以單中心研究方式為主,未對不同醫療組間的亞組進行進一步分析,同時因病床周轉率高,患者病情穩定后轉康復醫院進一步治療,因此未獲取康復干預的長期效果相關數據,今后將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從而進一步觀察早期康復對患者長期預后的影響。
[1] Wiemels J,Wrensch M,Claus EB.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meningioma[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10,99(3):307-314.
[2] 趙琳,王守森,黃銀興,等.DTI對腦皮質運動區腫瘤患者偏癱肢體術后運動功能的預測價值[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2,11(6):626-629.
[3] 趙生風,陳玲莉,周紅麗.多形式綜合訓練在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4,13(6):592-593.
[4] 王印青,劉紅.腦卒中的早期康復治療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159-160.
[5] 李奎成,唐丹,劉曉艷等.國內Barthel指數和改良Barthel指數應用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8):737-740.
[6] Davis AS,Pierson EE,Finch WH.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ing[J].Applied Neuropsychology,2011,18(1):61-68.
[7] Cernich AN,Kurtz SM,Mordecai KL,et a1.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Curr Treat Options Neuro,2010,12(5):412-423.
[8] 周婷,張莉,賀建湘,等.老年腦出血患者早期康復治療效果的系統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9):1746-1748.
[9] Tamakoshi K,Ishida A,Takamatsu Y,et al.Motor skills training promotes 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induces synaptogenesis in the motor cortex and striatum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2014,260(4):34-43.
[10] Auriat AM,Wowk S,Colbourne F.Rehabilitatio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improves recovery with enhanced dendritic complexity but no effect on cell proliferation[J].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2010, 214(1):42-47.
顧秋萍(1986-)女,本科,碩士在讀,主管護師.
2016-12-08
祝鳴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R473.74
:A
:1671-9875(2017)09-0954-03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9.011
2015年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編號:Y201534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