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恩靜,龔榮花,左紅梅,顧 梅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江蘇揚州 225001)
·手術室護理·
巧用子宮旋切器改良腹腔鏡取脾技術
尹恩靜,龔榮花,左紅梅,顧 梅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江蘇揚州 225001)
總結電動子宮切除控制器專用器械在腹腔鏡脾切除術中取出脾臟標本的應用效果。借用電動子宮切除控制器中的旋切專用器械,將脾臟標本旋切成條柱狀,從腹腔鏡原操作孔中將脾臟標本取出。施行手術219例,均順利取出脾標本,且未擴大腹腔鏡操作孔或增加輔助切口。
腹腔鏡;脾切除;子宮旋切器;改良取脾技術
隨著腹腔鏡技術迅速發展,腹腔鏡下脾切除聯合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不斷成熟,并得到越來越多的外科醫生開展[1]。但脾臟在腹腔鏡手術中的標本取出,一直是一項技術性的難題。目前常用的方法是術中增加一輔助切口或擴大其中一個操作孔至4 cm以上用于取出脾臟[2]。本院外科從2012年2月開始利用電動子宮切除控制器的專用器械旋切脾臟,將標本從原有的操作孔取出,使手術的創傷降至最低[3]。目前已成功開展使用子宮旋切器改良腹腔鏡取脾術21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材料 某公司生產的電動子宮切除控制器、旋切專用器械(見圖1)以及旋切手柄。

1 旋切抓鉗 2旋切鋸齒導管 3 旋切器套管 4 擴張器 5 導向棒
圖1旋切專用器械
1.2 使用方法 器械護士將旋切鋸齒導管、旋切抓鉗與旋切手柄安裝固定牢固(見圖2),遞旋切手柄線給巡回護士連接電動子宮切除控制器,調節馬達轉速200 R/min,檢查功能完好后備用。當手術醫生將患者脾切除和賁門周圍血管離斷后,器械護士將導向棒、擴張器放于旋切器套管內遞給手術醫生,更換原操作孔的曲卡。器械護士將安裝好的旋切器和大抓鉗遞給手術醫生。手術醫生左手用大抓鉗抓住脾臟,右手握持旋切器手柄并按動開關將脾臟旋切成條柱狀取出。取標本時,器械護士左手固定旋切器套管,以免套管滑出,右手及時接取標本。脾臟取出后器械護士將37℃的等滲鹽水3升袋與“Y”型沖洗管路連接于腹腔鏡吸引器上,手術醫生進行反復沖洗腹腔。

1 旋切手柄線 2旋切鋸齒導管 3旋切手柄 4旋切抓鉗
圖2旋切手柄與旋切鋸齒導管和旋切抓鉗安裝圖
行腹腔鏡下脾切除手術219例,手術時間120~360 min,平均(190.9±28.9)min,脾臟旋切時間15~30 min,取脾臟標本時間3.0~5.5 min,平均(3.97±0.64)min,術中出血量50~1 300 ml,平均(164.0±230.3)ml,術后無出血。患者下床活動時間2~4 d,平均(2.7±0.7)d,術后住院時間8~18 d,平均(11.4±2.4)d。
電動子宮切除控制器為婦科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取標本的常規儀器設備,用之來改良腹腔鏡取脾技術,取脾時無需擴大切口或輔助切口,無需切斷腹壁肌肉,充分發揮腹腔鏡手術操作優勢,減少取標本時間,簡化手術流程[4],真正地做到微創化。患者術后疼痛輕,下床活動早,肺部感染率低,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率低。
[1] 帥曉明,韓高雄,陳俊華,等.完全腹腔鏡脾切除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癥[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9):706.
[2] 段鑫,何清,鄭直,等.完全腹腔鏡下切除聯合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0,25(9):702-705.
[3] 蔣國慶,錢建軍,姚捷,等.改良的完全腹腔鏡下脾切除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28(2):149-150.
[4] 謝萍,王靜.改良的完全腹腔鏡下脾切除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護理配合[J].護理與康復,2017,16(1):85-87.
尹恩靜(1969-),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2017-04-23
顧梅,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
R472.3
:B
:1671-9875(2017)09-1009-02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