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溥,王志泰
(貴州大學林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貴州山地公路景觀設計研究
——以貴州省凱雷公路景觀設計為例
劉德溥,王志泰
(貴州大學林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貴州山地地區的公路建設正處于一個迅速發展的時期,分析貴州喀斯特地區山地公路景觀設計特點,確定貴州山地公路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以貴州省凱雷公路中標景觀方案為案例,通過對設計過程中前期調查,場地處理,景觀布局,植物配置的梳理,探討了貴州山地公路景觀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和可能采取的手段,為貴州山地公路景觀設計的內容與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索。
山地公路;景觀;設計方法
1.1 山地公路自成景觀
山地公路通常布置于連綿起伏的山脈之中,山地公路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之間存在較大高差,因此山地公路隨山水地形布線,加之沿線錯綜茂密、種類多樣的植被及喀斯特地貌,宏觀上看,公路線型本身已成為獨特的帶狀景觀。
1.2 可利用空間靈活多變
山地公路蜿蜒曲折,峰回路轉、依山傍水,路域景觀豐富多變,景觀空間景深變化大,立體多向的外在形式特征使道路沿線空間層次分明,可利用空間靈活多變。
1.3 觀景效果多變
山地公路彎道多、縱坡變化大,行車速度的變化會對觀景的方式產生不同的效果。
1.4 綠化方案結合行車安全
山地公路景觀設計需要結合現狀地形充分考慮行車安全,針對不同的細節給出不同的綠化方案,減少安全隱患的同時還要保證景觀效果。
1.5 山地公路沿線人文景觀多樣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各民族長久以來形成各自的的歷史與文化,路域范圍內,豐富多彩的民族與民俗文化為沿線公路景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1 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
“因地制宜”源自中國古典園林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這一基本設計思想。山地地區公路景觀建設應尊重當地特殊地脈情況,對現有高差合理改造利用,在地勢層層升高處將景觀通過微地形改造進行梯田式布局,減少土石填挖方工程從而保護生態環境。對沿線設計地形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得出需要進行景觀處理的路段及景觀處理類型,設計時盡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結合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將公路整體融于沿線大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沿線人居環境),與周邊環境或沿線建筑相協調,維持動態生態平衡的同時也能保持優美的視覺景觀效果。
2.2 可持續發展原則
1987 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 《我們共同的未來》 報告中第一次闡述的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概念得到了廣大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共識。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指現代人在發展的同時應該保證不損害后代人發展的需求和可能性,就是經濟、社會、自然的協調發展,要以自然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與保護為原則。建設公路景觀的建設必須以環境保護為前提,設計之前需要了解國家在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充分考慮不同環境特征單元的敏感性,盡量繞開生境敏感區,保護珍稀、瀕危物種,減少對生境的干擾,結合山地地形,建立安全環保的山地景觀體系,從而保證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山地公路景觀設計中堅持可持續發展就是在以施工、使用、維護時少破壞生態環境為目標進行規劃設計,凱雷公路的設計理念提出“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強調了要盡可能保護和利用公路沿線現有自然植被,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原則。
2.3 景觀美學理論為指導的原則
在保障公路交通功能及行車安全的前提下,公路景觀既要符合現代社會審美觀,追求藝術美與自然美的和諧統一,同時還需將公路景觀與城市中精致細膩的人工景觀區分開來。
凱雷公路的景觀綠化設計方案中針對路側的不同情況分別采取“封、透、誘、引”的景觀處理方式營造“公路景觀與沿線周邊景觀和諧相融”之美。
2.4 地域性設計的原則
基于山地公路景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且每個地區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歷史,打造具有鮮明風格的道路景觀不僅有助于增加當地居民的歸屬感,而且可以加深乘車人員的印象和心理舒適度。遵循地域性設計原則可以根據不同路段的功能空間要求,挖掘山地自然資源和人文特色,構建與山體形態、人文風土相協調的特色山地公路景觀,將其與山區自然風景、地方人文有機結合,打造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的道路景觀。
凱雷公路經過對路域環境背景特色型分析(包括自然景觀特色分析和人文景觀特色分析)后,確定了“串聯山水生態,印象民族風情”的景觀設計主題。

表1 路域環境背景特色型分析
2.5 兼顧經濟與生態效益的原則
山區公路建設提高了不同地區交流的便利性與快捷性,從而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但有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生態效益是否得到保障則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凱雷路在設計之初從可行性分析、勘察設計、施工過程、后期養護管理等全過程都秉持該原則嚴格把控,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使公路的修建對自然的破壞降到最低同時積極恢復因施工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從而達到保護生態的目的。
3.1 前期調查
(1)明確調查任務及內容
在進行實地調查之前,應先了解所調查現場場地的路域環境及公路的性質及定位,公路景觀設計應以公路性質與地域文化的客觀需求為基點,通過設計提升打造出鮮明的公路景觀形象與時代特征。
(2)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收集資料
凱雷路景觀方案所采用的主要調查方式是拍攝及收集圖片資料,行車對沿線可設計場地及其周邊進行完整客觀的調查,避免所獲取的資料產生只有表面形式而不具備針對性的現象出現。
(3)利用專業化的眼光分析調查場地
努力發現其中的的可觀賞因素和有利條件,因勢利導,對于可以運用在景觀提升的元素加以提煉,根據設計場地的客觀需求去挖掘個性特征。
(4)資料的整理分類和對客觀的評價總結
對現狀照片進行整體分類,保證對于景觀設計的思考可以建立在現場調查的基礎之上,從而對于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或形成建設性的意見。
3.2 場地處理
(1)微地形改造
以適應自然為基礎,在盡量達到填挖方平衡的前提下結合設計要求對場地進行微地形改造,從而改善種植條件,調整不同的坡度達到不同種類植物種植的需求,同時通過微地形改造調整視線,遮蔽不良景觀,擴大良好景觀的視野。
(2)分層綠化
高差較小的緩坡依山就勢分層綠化,按照喬灌草的常規搭配形成公路景觀空間,人工景觀向外延伸至自然景觀,層次感豐富且景觀效果良好。
(3)垂直綠化
高差較大的陡坡考慮垂直綠化的形式營造景觀,對于種植寬度較小的邊坡,采用掛網種植攀緣植物的方式進行處理。
3.3 景觀布局
凱雷路在整體景觀布局時所采用的是點線結合的布局方式,使整個公路景觀完整統一又富于變化,宏觀上以“線式”景觀布局體現山水生態,局部則以“點式”景觀突出民族風情,呼應了“串聯山水生態,印象民族風情”的景觀主題。

表2 凱雷路景觀布局一覽
在進行局部景觀布局時,通常在山腳、山腰、山頂等視覺焦點區,布置具有興奮點作用的觀景臺或其他相應景觀建筑或小品,一方面作為行車者的休息??奎c,另一方面起到文化傳播作用。在觀景臺的位置選擇、定向、布局、路徑組織、景觀小品的設計擺放等方面,都要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打造獨一無二的景觀視覺體驗。凱雷路在前期調查時通過對沿線村寨的歷史文化資源等進行細致的梳理總結,結合凱雷公路“旅游路”“景觀路”的性質,將古典園林造園手法與現代景觀設計相結合,設計了寨瓦觀景臺(K12+560)、南花觀景臺(K17+920)和朗德觀景臺(K26+500)三個具有代表性的觀景平臺,一方面為司乘人員提供休息之所,另一方面旨在起文化宣傳作用。
另外,在山地公路特定的場地環境里,考慮打破傳統空間界限,對不同空間的布局也應在設計考慮范圍之內,例如對于由沿線山石溪瀑等自然要素所構成的視野開闊的空間,可以通過種植高大喬木采進行開放式布局,擴大視覺空間,將將自然景觀引入行車者視線,緩解駕駛疲勞,通過人造公路景觀空間的過渡,在人與自然之間取得平衡。
3.4 山地公路路側植物配植
(1)與路基在同一水平面的路側
植以樹形良好成活率高的大喬木,選取相得益彰的灌木及草本植物進行搭配;同時充分考慮植物的季相變化與病蟲害防治,適當選取彩葉樹種與花灌木。
(2)具有上邊坡的路側
選用較為低矮的灌木,山坡漏土可栽植花灌木或撒草進行過渡。
(3)具有下邊坡的路側
在高差較大的情況下,喬木種植無法達到景觀效果,選用耐陰地被作為過渡。
(4)道路節點處
進行植物造景,考慮植物在體量、高度方面的差異,針對不同路段的不同需求,采取“封透誘引”的手法有機搭配植物,使景觀整體布局統一。
凱雷公路景觀方案針對不同地段的具體情況,結合其地域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設計,使最終建成的公路既充分滿足交通使用功能,又能與沿線自然生態環境相協調,從而打造暢通、舒適、安全、生態、優美的道路交通體系及風格鮮明的山地公路景觀。
相較于平原地區公路景觀的建設,山地地區復雜多變的地形為其公路景觀設計帶來了很大的局限,但是也由于獨特的路域環境與背景為山地公路景觀的營造帶來無限可能,設計者應該更多的考慮如何變不利為有利,在遵循公路景觀設計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大原則的基礎上,把握公路整體建設風格,有條不紊的進行景觀設計,從基礎資料的準備,場地場地現狀的調查,調查資料的整理到場地處理,景觀布局及植物搭配等都需要以專業的眼光和專業的態度嚴肅對待。貴州山地公路景觀的建設還尚在探索發展階段,希望通過對凱雷公路這一已建成有益案例的探索研究,為未來貴州山地公路景觀的建設提供經驗與方向。
[1] 周曉芳,周永章. 喀斯特城市空間結構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 熱帶地理,2008,(3):212-217.
[2] 熊康寧,杜芳娟,廖婧琳,等.喀斯特文化與建筑生態藝術[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
[3] 王志泰,林永明,楊贊華,等.凱雷公路景觀地域性特色設計[J]. 公路,2010,(7):189-193.
AdissertationonresearchforhighwaylandscapeinGuizhoumountainregion——takethelandscapedesignofhighwayfromKailitoLeishanasanexample
LIU De-pu,WANG Zhi-tai
(The Forestry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China)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is developing rapidly,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in Guizhou karst mountainarea ,to determin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Guizhou mountainous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take the accepted tender for Guizhou “KAILEI”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investigation before design, ground treatment, landscape layout, plant configuration are discussed to study the problems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to and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 Guizhou mountainous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so that Guizhou mountainous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s contents and methodscould be explored preliminary.
mountain highway;landscape;design method
2017-05-12
劉德溥(1992-),女,內蒙古包頭人,研究方向:公路景觀設計。
U412
:C
:1008-3383(2017)07-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