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林迪 李曉驍 ●盧戈
乘坐中國航空公司承運的航班日后或不再有“手機關機”提示。18日,中國民航局表示,第五次修訂的《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將于10月起實施,這次修訂允許航空公司為主體對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影響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和使用政策。專家表示,樂觀的估計認為,中國航空公司最快將于年底在航班上對使用手機“松綁”,手機可連接客艙WiFi付費上網。下一步,如何實現機上WiFi的商業化是航企需要面對的問題。
評估權力下放
乘坐飛機禁止使用手機最早由美國開始實施,1991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認為,手機發射的無線電波可能會干擾地空通信,因此禁止乘客在飛機飛行期間使用手機。目前,我國規定飛機飛行期間乘客不得使用手機,情節嚴重者將會被公安機關處以警告、罰款、拘留,甚至刑事處罰。
18日,中國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副司長朱濤透露,航空公司可以根據評估的結果,來決定在飛機上使用何種便攜式電子設備,原來政府是禁止的,現在政府把這個權力交給航空公司來評估。他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中國的航空公司允許在飛機上使用相應的便攜式電子設備”。IAIO-NARDO納頓航空技術副總裁兼首席創新官李晨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舉可以有效地幫助航空企業制定使用自己的服務標準,一旦推廣,乘客可以實現更個性化的航空娛樂體驗。
有媒體報道,對于民航局發布的修訂版規則,多家航空公司表示暫時沒有收到通知,仍執行禁用規定。中國民用航空網民航專家安利國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開放使用手機是市場倒逼行為,目前國外航空公司很多都解除了使用手機禁令。此次放開管制,最樂觀的估計是今年年底就會有些航空公司實施。
商務旅客用腳投票
截至目前,國際上已經有超過40個司法轄區允許在飛機上使用移動通信服務,一些航空公司還在飛機上提供無線網絡服務:阿聯酋阿提哈德航空是全世界在整個飛行過程提供機載網絡連接服務的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在國際上率先允許乘客在1萬米高空使用手機;美國聯邦航空局于2013年10月31日宣布,美國航空公司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擴大乘客對便攜電子設備的使用范圍,但語音通信除外。
彭博社稱,全球范圍內,不允許空中旅客使用手機的規定都在發生變化,這與當今技術進步且用戶偏愛智能手機的便利性有關。報告顯示,78%的美國航空公司正提供某種形式的互聯網絡。相比之下,中國航空公司的比例僅為23%。但空中上網服務如今已成為中國旅客選擇航空公司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調查顯示,90%的中國人更傾向于乘坐提供此類服務的航空公司。
有觀點認為,國航、東航、南航等國有大型航空公司的腳步將會慢于其他航企,對此安利國表示,目前很多商務旅客對在航班上使用網絡要求很高,他們一般都是航空公司的高級會員,如果航空公司解除禁令有先有后,且間隔時間很長,旅客會用腳投票,對航空公司來說是一大損失。
空中WiFi,新商機?
對于目前的智能手機而言,WiFi是必備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于國內航空公司來說,空中WiFi在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了,航空公司需要解決的是手機上網的商業化問題。
高遠洋表示,空中WiFi的成本很高,包括改裝、運營、通信資源等多方面成本。一位民航業內人士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每架飛機的空中WiFi改裝成本在300萬到500萬元人民幣之間。因此,國內航空公司如果計劃為客機普遍配置空中WiFi,成本將達數億元人民幣。安利國認為,各航空公司大規模安裝WiFi設備,會形成批量效應,成本也會隨之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WiFi使用費也會人人都消費得起。
彭博社稱,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空中電商市場規模將達17億美元。高遠洋認為,航空公司可以利用“手機+WiFi”的方式“開源節流”。一方面,可上網的手機一定程度上能替代機上娛樂系統,減少航空公司此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WiFi本身可以搭載廣告,為航空公司提供收益,航空公司也可以提供更完善的在線購物等服務,尋找新的增值點。▲
環球時報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