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摘要: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使得跨國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在當今全球經濟當中,跨國企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市場對世界敞開了大門,我國也積極的引進外國多種形式的投資,使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包括外商獨資、中外合資等等。雖然發展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在我國的大部分跨國企業中,都存在使用轉讓定價的方式,通過內部貿易將盈利轉移的手段。無論這些跨國企業的目的是什么,其行為的最終結果都會造成我國稅收金額的縮減,不僅僅減少了我國財政收入,還對我國經濟秩序有負面影響。這種情況的存在也證明了,我國在應對跨國企業轉讓定價方面的法律還不完善,應該對跨國企業的轉讓定價行為給予有效的規避措施。
本文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轉讓定價的概念和轉讓定價的作用。第二部分介紹了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策略的特點包括跨國性、隱蔽性以及危害性。第三部分闡釋了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勞務、金融以及經營成本。第四部分分析了跨國公司轉讓定價五個方面的負面影響,第五部分提出了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的風險規避措施,第六部分為結語部分,對全文進行總結。
關鍵詞:跨國公司;轉讓定價;風險規避;措施;內部貿易
我國對外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進入我國,跨國企業的經濟行為不僅僅對我國的經濟情況具有深遠影響,乃至對于全球經濟都具有重要影響[1]。跨國企業進入其他國家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更加豐厚的利潤和收益,以及擴張企業的經營規模[2]。但是由于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稅制存在巨大不同,這為跨國企業的逃稅行為提供了好機會。在國際逃稅行為當中,轉讓定價就是主要的逃稅方法之一。
一、轉讓定價的概念和作用
(一)轉讓定價的概念
轉讓定價也被叫做內部定價或劃撥定價等等,它指的是跨國企業為了實現其更大的經濟收益和價值的最大程度實現,在整個跨國企業內部,包括總公司和分公司之間、分公司和分公司之間,對商品進行售賣、勞務、技術、資產等方面的轉讓行為,它有悖于經濟市場的公平交易原則[3]。近些年來,大量的跨國企業在我國使用轉讓定價的逃稅手段,其通過將稅費減少到最少,而獲得企業的收益最大程度實現[4]。僅2016年一年,跨國企業通過轉讓定價手段,就使得我國稅收金額減少400億元人民幣。
(二)轉讓定價的作用
第一,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能夠有效減少納稅金額。跨國企業通過利用各個國家和地區繳納稅費率的差異,將繳納率高的國家的分公司,通過高價格進口低繳納率國家的分公司的原材料,實現了繳納率高的國家的經營成本,收益必然降低,賦稅也就下降了[5]。跨國企業實施內部交易,分公司使用非常少的定價,將產品賣給其他分公司,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進口稅費。
第二,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資金回籠[6]。跨國企業將高定價的產品賣給分公司,再使用低價格買進產品,這樣就提升了分公司的經營成本,也就減少了分公司的收益,實現了資金回籠的目的。
第三,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能夠避免許多風險[7]。如果跨國企業的總公司和分公司所處的國家和地區出現了政治格局動蕩的情況,那么跨國企業能夠使用較高的價格買進其他國家和地區分公司的產品,這樣就實現了將企業的資金順利轉移到此國家的目的[8]。如果跨國企業的總公司和分公司所處的國家和地區出現了通貨膨脹的情況,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可以將分公司的收益轉變成為母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實現了將資金轉移到母國的目的,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的減少經濟損失[9]。如果跨國企業的總公司和分公司所處的國家和地區出現了貨幣匯率下滑的情況,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采取提前付款或延時付款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貨幣匯率下降造成的經濟損失,這其中,跨國企業極有可能會得到貨幣匯率出現差價而帶來的經濟收益。
第四,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能夠占有和控制經濟市場。跨國企業可以利用轉讓定價的手段,向旗下分公司提供價格低廉的原材料、零部件、勞動以及技術等等產品,這就會使得其分公司的經營成本大幅下降,在商品的價格競爭方面就具有較大的優勢,也就能夠使用較低的定價輕易的擊敗對手,從而能夠占有和控制市場。
二、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策略的特點
(一)跨國性
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策略具有跨國性特點[10]。假使跨國企業的總公司和分公司,均處于同一個國家和地區,那么其外部環境是一樣的,轉讓定價也就沒有了其預期的作用,無法實現其逃稅的目的[11]。所以只有將跨國企業的總公司和分公司,分別建立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其外部環境具有巨大差異,才能夠通過這種顯著的差異,利用較高的定價或較低的定價,實現收益的轉讓,從而使得跨國企業的利益實現最大化。
(二)隱蔽性
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策略具有隱蔽性特點[12]。作為運營的戰略性策略,跨國企業的轉讓定價是規劃稅費的策略。在跨國企業的運營當中,轉讓定價作為會計工具,能夠對公司內部貿易的定價產生關聯。跨國企業對于產品的定價標準,不是依據成本,也不是按照市場供求,僅僅是為了實現跨國企業的利潤和收益最大化,定價者是跨國企業的領導層級[13]。所以,轉讓定價的價格具有較大的隱蔽性特點,尤其是國家相關消息不通暢時,跨國企業就能夠躲避國家關于轉讓定價的檢查,實現通過調整收益的方式,達到逃稅的目的。
(三)危害性
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策略具有危害性特點[14]。跨國企業實現逃稅的目的,主要是按照跨國企業總公司和所有分公司所處的國家和地區的具體狀況,利用轉讓定價的手段實現企業的收益再次調整[15]。例如使用轉讓定價手段,降低處于稅費率高的國家的分公司所具有的收益,這樣的行為會導致跨國企業出現收支非正常分配,企業的財務信息無法客觀的對其運營狀況進行解釋,繼而造成所處國家和地區稅收金額的減少,出現經濟方面的損失。endprint
三、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的主要表現形式
我國境內的跨國企業轉讓定價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種:
(一)有形資產
從有形資產來看,跨國企業利用對中國投資額度的提高和增加,實現對商品對外銷售途徑的控制和占有,對公司商品的銷售價格實現抑制和制約,并對公司的原材料進口途徑進行控制,或將進口商品的價格制定的較高等手段,將公司的收益進行轉移,從而實現將公司資金藏匿起來的目的[16]。
(二)無形資產
從無形資產來看,跨國企業將無形資產轉讓價格定的較高,多次收取特許權的使用費用,在特許權利的轉讓費用收取過程中,通過提高管理費用,或以多種方式將技術費用進行拆分等手段,以實現逃避繳納無形資產稅費的目的[17]。
(三)勞務
從勞務角度來看,第一,跨國企業可以為地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分公司提供一些無償的勞務,或提供價格低廉的勞務,其產生的勞務成本由跨國企業自己承擔[18]。第二,跨國企業為我國公司提供勞務時,會增加其勞務費用,跨國企業通過給付勞務費的方式,實現公司收益的轉移。
(四)金融
從金融角度來看,跨國企業的經營成本主要包括貸款的利息,但是并不包括股份的利息,所以跨國企業將股份方式的投資變成了貸款方式的投資,為中國合資公司提供貸款,這樣就增加了跨國企業的經營成本,也就降低了跨國企業的應稅利潤[19]。跨國企業既能夠利用利息獲得公司的收益,還能夠依據合同條款分得繳納賦稅以后的收益。
(五)經營成本
從經營成本的角度而言,跨國企業使用的主要手段是將費用的支出項目胡亂增加,使得經營成本增加。主要的實施方式有員工待遇、獎勵制度等等,交往費用超額度支出,多種費用的預提、不結轉余額、折舊標準隨意提升、折舊時間人為減少等等。
四、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的負面影響
(一)侵吞中方合作者的利益
中方與跨國企業合作,可以通過股權的持有占比獲得收益分紅,對于中國公司和跨國企業而言,中國公司的收益是通過合同確立的,中方企業具有收益分配比例[20]。但是,如果跨國企業使用了轉讓定價的手段,就會使得兩者合作的收益出現下降,或出現沒有收益以及出現虧損的情況,這就可能造成中國公司的收益下降或沒有,但是跨國企業的利潤卻明顯增加。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會造成中國企業的收益被侵吞。比如:2000年,日本日立企業與我國杭州太陽企業合作,在合作時期,雖然產品增長速度快,但是公司卻每年都虧損,最后太陽企業虧損嚴重,日立公司卻賺得盆滿缽滿。
(二)導致國家稅收流失
中國對于跨國企業的引進是否成功的判定標準,就是其能夠為我國繳納多少稅費。2016年,中國跨國企業繳納稅率是30%,盡管這一數字比美國的42%低,但是相較于我國香港地區,還是比較高。所以,大部分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的方式,高開低走,使得我國的跨國企業收益轉讓,其目的就是減少高額的繳納稅費。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的范圍較廣,不僅僅局限于進口產品,還廣泛存在于勞務費的支出以及無形資產的采買等方面。最后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稅費繳納額度明顯降低,造成中國的稅收金額大幅度減少,導致我國稅收下降。
(三)惡化我國國際收支
跨國企業高價格買進,低價格售出的方式,能夠提高跨國企業的整體收益。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以及外商獨資經營企業,買進一樣數量的產品以及技術等,購買價格的高昂和出售價格的低廉,會造成中國產品進口的支出增加,而出口下降,從而惡化我國國際收支狀況。
(四)不公平競爭
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其所繳納的稅費,相較于正常的稅費水平比較低,這就會造成市場競爭的不正當和非公平。比如:有部分跨國企業,利用定價優勢,導致了競爭的非公平性。有部分跨國企業將分公司設置在中國,利用轉讓定價手段實現傾銷的目標,這樣會對中國經濟市場造成嚴重的沖擊。此外,有部分跨國企業利用技術壟斷的優勢,導致市場競爭的不公平。知識商品很難對其實行價格的制定,跨國企業利用內部貿易手段,實現其非公平性,使得跨國企業對掌握的技術實施壟斷,導致市場的不公平競爭。
(五)其他影響
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造成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以及外商獨資經營企業等三資企業,從賬本上看始終處于虧損狀態,對中國的投資環境聲譽造成不利影響。由于跨國企業已經將豐厚的收益通過轉讓定價的方式轉移了出去,這就給跨國企業所在國家和地區制造了一種假象,即本國的投資回報率較低或沒有利潤收益,這就給打算對此國家和地區投資的其他跨國企業造成認知上的錯誤,大大打擊了其他跨國企業投資和入駐的積極性和信心,這對于一些處于發展時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國家和地區而言,是具有不利影響的。
五、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的風險規避措施
(一)健全預約定價機制
我國可以參考國外一些成功的經驗,使用預約定價機制。預約定價機制(APA)被世界范圍內廣泛認為是有效規避轉讓定價逃稅的有效辦法之一。預約定價機制主要的準則就是,公司與我國稅務部門協商,提前對稅務部門以及公司兩者均認可的交易定價準則給予認定,也就是說,對轉讓定價之后的稅務審核,變成了事前審核。預約定價機制能夠有效降低國家審核稅費的成本,減少逃稅的危險,同時跨國企業能夠有效規避被查到逃稅后,加重稅費繳納的風險。目前,預約定價機制是世界范圍內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反逃稅辦法。我國應該對預約定價機制予以健全和完善,逐漸普及預約定價機制,充分發揮預約定價機制的作用。
(二)加強中方管控權
跨國企業可以隨意使用轉讓定價手段的基礎是對于公司經營主動權的控制,這些權利的實現,是利用銷售途徑等股權和非股權實現的。所以,如果想要遏制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傷害我國公司的收益,那么中國公司應該盡可能多的掌握股權,同時加速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工作和普及工作,減少對于跨國企業高新科技的依賴程度,才能夠實現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幾率的下降。endprint
(三)增加海關和稅務的監管力度
對于跨國企業所處的國家和地區而言,大部分使用世界通用的市場價格標準,對跨國企業的賬面進行嚴格的審計,以達到最大程度的減少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而造成的損失。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具有健全體系的世界市場價格信息系統,這也就導致我國的相關稅務機構,在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手段時,無法使用權威的衡量標準對跨國企業的定價行為作出考量,這實質上為跨國企業提供了轉讓定價的大好機會。所以,我國政府應該做的就是,盡快的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國實際的、世界化的價格信息系統,關注世界價格信息的變化,及時更新我國價格信息庫,并與國際價格信息隨時保持互聯。此外,我國政府應該建立價格信息系統與稅務機關和海關部門的一網通,使得我國稅務機關和海關部門能夠及時的對價格信息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夠對跨國企業報出的進口價格和賬本信息嚴格審查,針對跨國企業的報價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并有利于海關部門和稅務機關對跨國企業實施嚴格的懲罰。
(四)強化國際合作
轉讓定價并非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它由于涉及到多種財務方面的信息,其實施起來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繁雜性。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對跨國企業的轉讓定價手段進行管控都是一個公認的難題,如果僅僅是依靠某個國家和地區的力量,對跨國企業的轉讓定價手段進行控制是很難成行的。我國政府應該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相互配合共同應對跨國企業的轉讓定價行為,多國家、多地區聯合起來,共同打擊和防范跨國企業使用轉讓定價的手段,提高國家和地區的稅收金額和收入。此外,我國應該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構建全球信息網絡,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和多邊合作反逃稅協議。強化國際合作還應該增加世界市場信息的采集合作工作,將價格信息的數據進行互通,在對跨國企業轉讓定價情況的審查過程中,國家之間應該相互幫助,為合作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精準的、及時的相關數據信息,相互協助合作成員國家和地區對跨國企業轉讓定價情況進行的綜合調查和檢查。
六、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觸角不斷觸及世界的各個國家和地區,外資企業也不斷涌入我國,這使得我國的經濟形式不斷豐富起來,繁榮了我國市場經濟,拉動了經濟增長,也增加了我國稅收收入,但是大部分跨國企業為了最大程度的實現經濟利益和利潤收益,會使用轉讓定價的手段,對資金進行轉移,這使得我國的稅收收入大幅度減少。本文通過分析跨國企業轉讓定價手段的負面效應,提出了我國應對跨國企業轉讓定價風險規避的有效措施。我國應該轉變傳統的觀念,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健全我國的法律,不斷強化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實現我國經濟環境的穩定,確保我國外資工作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康亞華.跨國公司轉讓定價風險規避探析[J].會計之友,2012,01:33-35.
[2]李九領,張磊.我國轉讓定價避稅與反避稅問題研究綜述[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2,01:91-96.
[3]劉紅紅,劉麗莉.轉讓定價問題研究綜述[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2,08:48-50.
[4]張輯.跨國公司規避風險的轉移定價策略——兼論我國企業跨國經營轉移定價規避風險的策略[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2,12:81-82.
[5]付月紅.對在華跨國公司轉讓定價風險管理的思考[J].中國商貿,2011,24:40-41.
[6]戴婷婷.外商投資企業轉讓定價風險規劃研究[J].財會月刊,2011,26:44-46.
[7]曾卓瑜.試論轉讓定價與反避稅[J].財會通訊,2011,35:81-82.
[8]陳濤,葉莉娜.轉讓定價審計研究[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4,05:52-58.
[9]李賀.HL跨國公司無形資產轉讓定價稅務風險分析[D].遼寧大學,2016.
[10]張新陽.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稅務風險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5.
[11]施穎奕.跨國公司無形資產轉讓定價的稅制規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
[12]丁芳.對我國轉讓定價稅制思考[D].西南財經大學,2013.
[13]鄂立彬.跨國公司轉讓定價與政府規制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
[14]戴平.C公司轉讓定價研究與運用[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5.
[15]朱紅莉.跨國公司轉讓定價在我國避稅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15.
[16]劉可.歐盟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監管政策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6.
[17]劉欣曼.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的研究對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建議[D].上海交通大學,2014.
[18]趙靜.針對跨國公司轉讓定價的反避稅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2.
[19]劉琨.跨國公司無形資產轉讓定價避稅及其調整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3.
[20]張小鋒,朱寶玉,王馨晨.轉讓定價的稅收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2013,13:85-87.
(作者單位:希杰(中國)咨詢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