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名雅
摘要:融資融券業務作為金融行業的衍生品,不僅可以市場的活力加以有效釋放,同時股市越活躍,金融交易方式就會越多,對投資者就會越具有吸引力,而股市的發展就在于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其促進我國股市不斷發展壯大,它的開啟是我國股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但是我國的融資融券業務開展比較晚,其制度還很不完善,容易受到制度變動的影響,會計核算和稅收籌劃是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時所必須的工作,是其中重要的內容,需要不斷加深對其的了解。
關鍵詞:企業;融資融券業務;會計核算;稅收籌劃
融資融券業務又指證券信用交易或者保證金交易,為了促進融資融券業務能夠更好的開展和順利運行,企業需要對自身的會計核算及稅收籌劃加以調節,以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作為發展目標。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會計核算對預算強化管理和成本核算制度的完善以及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應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稅收籌劃工作,能夠促進企業的稅收籌劃合理規范發展,對稅收籌劃制度的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具體內容
(一)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含義
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主要是指證券公司對客戶出借資金,促使客戶能夠有充足的資金進行上市證券購買,或者證券公司可以對客戶進行上市證券出借供客戶賣出,因融資融券業務所進行的交易又被稱為融資融券交易。在企業融資交易中,企業的客戶從證券公司中借入一些資金作為自己的成本,對正確進行購入,等到到期的時候,就需要對正確公司歸還之前借出的資金,同時支付一定量的利息,在融資交易的過程中,公司客戶從證券公司借入一定量證券進行交易活動,等到到期時,將證券進行歸還,同時支付規定的利息。
(二)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規定
企業的融資融券業務主要包含融資業務和融券業務等兩個方面的內容,我國規范化的會計準則中對企業的融資和融券業務中的會計處理具有一定的原則性規定,其中關于企業的融資業務需要證券公司和證券業務的客戶在融資交易的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準則對有關規定進行必要的會計處理,證券公司在進行資金融出的時候,首先需要對應收債權以及具體到期應支付的利息進行具體確認,同時也需要對客戶融入的資金進行應付債務確認,對相應利息費用進行具體規定,關于企業融券業務,證券公司按照有關規定融出的證券不能夠終止對該證券的確認,但是需要對其利息收入加以確認,同時對于客戶融入的證券的管理應當按照具體的規定進行必要的會計處理,并收取一定量的利息。
二、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一)融資融券業務的性質
企業融資融券業務,主要是由客戶對相應擔保物進行必要交付的具體經營活動,由于融資融券業務相關的交易又被稱為融資融券交易,因此在企業的融資交易中,客戶主要通過證券公司借入資金進行證券購買,等到時間到期就進行資金歸還,同時交付一定的利息,而進行融券交易主要是指客戶通過證券公司借入證券進行交易,等到到其的時候進行證券歸還同時支付一定利息。因此融資融券的主要內容仍然是證券,主要區別在于客戶通過證券公司進行的證券交易中是借入的資金還是證券,更加廣泛意義上的融資融券交易還包含有證券公司從證券金融公司和銀行金融機構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資金融得。
(二)融資融券業務適應相關準則
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主要包含融資業務和融券業務兩個部分的內容,都需要進行一定的會計處理工作,其所需要適應度的準則分別包括融資業務所適應的準則以及融券業務所適應的準則,融資業務中,證券公司以及融資客戶需要按照企業融資業務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工作,證券公司融出的資金需要確認應收債權和一定的利息收入,同時企業融資客戶對證券公司融入的資金,需要確認其應付債務和一定量的利息費用。
對于企業的融券業務,證券公司對融出的證券管理需要按照我國關于融券業務的有關規定,不應對該證券進行終止,但需要對利息收入加以確認,而對于客戶融入的證券,需要按照相關規定加以必要的會計處理,對其中的利息費用進行有效確認。
(三)健全企業融資融券會計核算制度
對企業融資融券的成本加以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在金融危機爆發時,股市的發展已經不斷呈現出一定的回跌趨勢,不斷跌回熊市,而也導致資本市場在以后的發展中不斷處于比較低迷的狀態,從而導致企業的融資融券活動相對比較低迷,發展呈現緩慢的狀態。直到近幾年,股票市場開始呈現回升狀態,股市的發展開始勁頭迅猛,企業的融資融券業務也逐漸發展起來。股市市場無論如何變化,其中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都是其發展的重要制度依據,它能夠促使企業以更好的狀態進行市場潛在風險的應對,在企業通過融資融券發展幅度較小的情況下,對企業融資融券方面的成本進行必要的核算,有效對企業的融資融券業務融資成本加以控制,同時減少一些額外的開支支出,同時建立更加規范化的成本核算制度,促使企業融資融券的成本核算更加規范化發展,同時也將企業融資融券的成本核算進行制度化管理,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四)融資融券業務會計核算的優化思路
對于企業的融資業務,證券公司自身所具有的發展資金對客戶借出,或者將企業外借的資金借出給客戶,在這樣的交易中逐步形成必要的應收債權,企業的融資業務和銀行的貸款業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這就使得企業的融資業務可以按照銀行的貸款業務同樣進行相似的會計處理。同時對于企業的融券業務而言,證券公司知識將本公司所具有的證券暫時借給客戶,同時雙方約定到期后,客戶需要將同等數量的證券以及相同種類的證券進行歸還,證券公司的證券并沒有發生真正意義上的轉移,因此為了能夠在會計核算中具體體現證券已經被借出的事實,而不能夠終止對證券的記錄嗎,應該將該證券進行核算轉移,將證券的“自營賬戶”的資金金額轉移到“融券賬戶”進行必要的資金記錄。而對于客戶而言,因為他們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回購證券而承擔金融負債,因此在出售該證券的時間內,企業可以相對應進行“交易性金融負債”的確認,來反映企業由于證券價格浮動產生一定的金額變化。endprint
三、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稅收籌劃要合理化
(一)企業稅收籌劃需要規范合理發展
由于近些年企業對自身業務的不斷探索和發展,企業對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對于其中的稅收籌劃已經在不斷完善,但其合理性還存在一定缺陷,需要不斷進行加強和完善,而對于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而言,對于企業的融資融券業務更加規范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規范化的法規建設能促進融資融券業務稅收籌劃體系的建設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為企業融資融券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融資融券業務的稅收籌劃需要對當前現有的法律法規嚴格實行,在營改增政策不斷加強和開始實行的當今社會,、根據關于財稅標準而發布的文件,企業融資融券業務逐漸由以前需要對營業稅的繳納,而不斷發展成為繳納增值稅費,在執行中需要對這一方面的內容進行極度重視,同時關注我國各項稅收法律間銜接作用,不斷對我國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稅收管理進行必要的規范化發展,促使我國企業融資融券的稅收籌劃不斷做到有法可依,更加規范化發展,但根據我國發布的最新規定,證券公司應該屬于實際經營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同時在企業融資融券的業務中能夠取得收入的單位,按照當前我國關于營業稅政策的具體規定,證券公司作為營業稅納稅人,根據公司對融資融券業務經營活動而取得的業務收入需要進行申報,從而繳納一定的營業稅額。因此,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并不屬于當前我國關于營改增政策調整的范圍,融資融券業務仍然需要對其產生的營業稅進行繳納。
(二)融資融券業務稅務核算的具體籌劃
企業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稅收籌劃,需要進行企業經營業務之間的相互結合,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經營過程中等的所得稅納稅籌劃需要不斷合理化發展,企業對所得稅的繳納具有一定的時間規定,關于企業所得稅納稅的時間大多是按季預交,每年都需要進行匯算清繳,而企業要根據納稅時間和自身的經營情況以及資金使用的狀況和融資融券的具體收入情況進行必要的統籌考慮,同時確定對自身成本費用的確認時間,對其成本費用的具體金額進行確認,而這會對繳納期間企業發展應納稅所得額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企業融資融券業務中的稅款金額以及稅負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影響,對企業發展進行更加合理的納稅籌劃能夠促使企業稅負向合理化的方向發展,對企業發展中的資金成本有效節約。
(三)稅收籌劃與企業經營中業務流程結合
對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稅收籌劃具體運作程序進行完善,對企業納稅規范化發展具有關鍵作用,加強對企業經營中各個業務的具體流程進行必要的管理,從而使企業融資融券的稅收籌劃管理和其偶也經營業務流程管理相結合,逐漸建立具有現代化特征和全方位全過程業務監督體系的企業,對企業各種經營活動的業務流程管理進行有效改善和發展,尤其是稅收籌劃與會計核算的具體融合,促使兩者之間能有效全面實現其業務的對接,在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以及稅收籌劃管理中,不斷對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進行有效提升。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項經營活動不斷進行規范化和合理化發展,國家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不斷制定相關規定進行企業規范發展,對于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會計核算以及稅收籌劃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雖然其發展還不完善,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使得企業的發展仍然任重道遠,企業融資融券業務的規范化發展需要不斷進行研究和完善,從而逐步促進企業各個方面的融合和發展,促進企業經營業務更加合理運行,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崔潔,賈振華.基于企業視角下的稅收籌劃探析[J].時代金融,2015(08):140-142.
[2]李暉.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7.
[3]何妍.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
[4]盛守青.奧普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對納稅管理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04.
[5]周志杰.簡論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稅收籌劃[D].廈門大學,2002.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京江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