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勝+蒲亭+商凱祥
【摘要】面對我國總債務規模相對龐大,其中非金融企業杠桿率畸高的現狀,中央將“去杠桿”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主要任務之一,并積極地深入開展工作,已經初現成效。但是去杠桿之路仍舊艱辛曲折。本文基于對我國經濟高杠桿率的風險分析,然后提出關于供給側背景下去杠桿路徑的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去杠桿 路徑選擇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供給側改革得到積極推進,同時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任務,在實體經濟方面,去杠桿政策延緩了全社會債務總量的上升速度。目前,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相比較,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偏低,政府部門杠桿率適中,然而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明顯過高。高杠桿不僅導致企業融資的成本上升,社會資金周轉率下降,在去產能的背景下,風險更加快速積累,從而極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去杠桿仍為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必須切實地、穩妥地進行下去。所以在此背景下,本文選取去杠桿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經濟高杠桿率的風險,給我國去杠桿的路徑選擇方面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對我國經濟去杠桿起到一定的幫助。
二、我國經濟高杠桿率的風險
(一)導致企業經營狀況慘淡,違約風險不斷增加
企業的杠桿率持續走高,會使企業的財務成本不斷增加,反而會弱化企業的投資能力,這將嚴重影響企業長期的持續盈利能力。另外,過高的杠桿率可能會使企業面臨債務陷阱,并由此引發“債務-通縮”現象的發生,償債成本不斷擠占經濟再發展資金,企業再投資不斷減少,使得企業的違約風險不斷加大,甚至會使企業陷入破產。不僅如此,市場主體資產價格會隨著經濟下行出現較大波動。而經濟仍處于下行的階段,隨著資產價格下降,企業資產凈值下跌也會放大違約風險。
(二)高負債綁架銀行,去產能的難度增加
我國杠桿率高的企業主要是煤炭、鋼鐵、房地產等加杠桿比較嚴重但產能明顯過剩的行業。以煤炭行業為例,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大型煤炭企業虧損面超過90%,行業利潤總額僅441億元,是2011年的十分之一,而負債總額則同比增長10.4%至3.68萬億元,90家大型煤炭企業負債總額高達3.2萬億元。這部分企業大多都是依靠政府信用背書獲取銀行存款,當然這部分企業也承擔著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保障民生、推動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除此之外,這部分企業還要養活大量在編員工以及退休工人。因此,導致去產能的成本過大,可能導致失業率驟增與經濟不可控制的下滑,進一步引起社會的動蕩。
(三)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上升,金融風險的累積會加速
據銀監會統計,2015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額達12482.75億元,較2014年末增加48.61%;不良貸款率1.65%,上升0.43個百分點。2015年18家上市銀行累計核銷及轉讓不良貸款3861億元,為2014年的1.67倍。這只是銀行部門自己的統計數據。供給側改革雖然經濟帶來了紅利,但是我國經濟仍處于下行的通道,資產價格的不斷下行會很可能導致資金鏈的斷裂,金融風險的累積也會不斷加速而觸及風險底線,最終導致系統金融風險的發生,引發金融危機。
三、去杠桿的路徑思考
(一)適度緊縮信貸,引導資金流向
據中國政府網數據統計,我國上半年GDP增長率是6.7%,而廣義貨幣M2增長率預測與去年相當,在13.3%左右,比GDP增長將近高了7個百分點,這樣的貨幣增長已經不能說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供給量不斷過度增加,導致利率的下行,企業貸款需求也將會不斷增加。同時更多的資金流向那些“僵尸企業”,這些企業的杠桿率降低、退出市場、并購重組的步伐將放緩,去杠桿在如此寬松的貨幣政策下進行是很難獲得實質性進展。因此,我國應該適度緊縮信貸規模,引導商業銀行調整貸款結構,改善對高效企業的金融資源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二)多方位調整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比例,降低融資成本
第一,分類建立并推廣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基金,明確投資對象標準。我國中小企業一直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在這方面與大型國有企業分化嚴重。針對不同行業領域的中小企業,應該設立不同類型的風險投資基金,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資金配置效率,還可以幫助提高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比例,降低杠桿率和違約風險。基金在投資后,不能進入企業的日常管理,原有股東依舊保持對公司的控股權,但是基金可以向企業提供更好的財務管理、更清晰的戰略投資計劃,幫助企業維持合理地資產負債率。另外,基金應當明確投資對象標準。投資對象的選擇上應該綜合考慮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現金流量等綜合指標,著重傾向于成長性高的中小企業,這樣在去杠桿的同時還可以達到優勝劣汰的效果,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第二,鼓勵民營企業建立股權融資平臺,更大程度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建立股權融資平臺,增加中小企業權益融資渠道。因為該類平臺是民營企業的性質,將會提供更加包容性、互惠性的服務,并且民營企業打造該平臺的同時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形成自己的產品特色、模式特色,切實降低中小企業股權融資成本,進一步推進去杠桿化進程。
第三,商業銀行應幫助企業引進境外低成本資金,降低債務成本。去杠桿的過程,不僅要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更為實際的是降低企業的債務成本。商業銀行應該借助自己外國及其他境外地區的分行,為中小企業借入本外幣資金,開辟融資的新渠道。同時商業銀行應該針對特別的中小企業降低中間手續費、財務顧問服務費等,以此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
(三)積極穩妥地降低杠桿率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社會主要矛盾核心仍然是供給側矛盾,供給側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需求。單純地、硬性地降低杠桿率,會導致企業無法合理利用債權融資擴大經營規模和改善經營狀況,從而進一步導致經濟的下行。因此,降低杠桿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極穩妥的過程,保留適度的杠桿水平,有助于保持市場的資金水平。具體措施,一可以是不斷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如知識密集型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和養老產業等,鼓勵和推動民營經濟的成長,使企業降低杠桿率之后能夠擁有新的成長點,更加持續健康發展。二可以圍繞“一帶一路”加快戰略布局,完善和創新相關對外投資合作支持措施,推動從商品到產業到資本輸出的轉型,促進國內設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作者簡介:陳光勝(1992-),男,漢族,湖北黃石人,河北金融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資理財;蒲亭(1993-),女,漢族,四川南充人,河北金融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資理財;商凱祥(1992-),男,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金融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資理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