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它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文章將從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動機和面臨的挑戰方面進行分析,為更好的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借鑒。
【關鍵詞】一帶一路 動機 挑戰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簡稱一帶一路倡議?!耙粠б宦贰背h既是新時期中國擴大開放和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以加強對外經濟合作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面向未來經濟發展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性安排。本文將分析一帶一路倡議的動機和實施過程中會遇到的挑戰。
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和實施的動機
較長的一段時期,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一直努力保持一個低姿態,但近些年中國開始提倡要在國際秩序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中國公司也逐漸離開舒服的國內市場開始積極拓展、開發海外市場。目前國內經濟環境和國外政治局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第一、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降低貨物運輸成本。一帶一路建成后,將會顯著降低國際貨物途徑這些路線的運輸成本,這不僅僅對中國有益,也對全球貿易有益。所以一帶一路建成后,不僅有利于沿線國家,使用這一路線的其他出口國家也將會獲益。
第二、解決產能過剩。從目前中國產業發展來看,很多產業的產能在國內嚴重過剩,比如鋼鐵、水泥等基建行業,而這正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如果我們能投資這些國家,就能變相出口這些產能,進而為調整中國國內的產業結構提供空間。中國目前正致力于擺脫經濟增長對國內基礎設施投資的過度依賴。這也迫使中國各大建設公司、裝備制造公司及其他企業必須向其他國家尋找機會。。中國希望這些公司可以承擔建設一帶一路沿線項目的重任,這樣便為這些公司進行海外投資提供了機會,也能積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經驗。
第三、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來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即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最終實現人民幣的國際結算貨幣地位的目標。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金融機構如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將為一帶一路沿線項目提供人民幣貸款融資便利。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也將會不斷增長,從而增加對人民幣結算的需求,進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第四、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來建設新的管線,從而獲得保障能源供給。中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如何保證充足能源供應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所擔心的一個問題。中國私人擁有小汽車的數量由1990年的82萬輛飆升到2016年的1.46億輛。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構想的實施,我國加強對西部的開放,拓展了包括俄羅斯、中亞、南亞的石油貿易和運輸渠道?!耙粠б宦贰睉鹇缘膶嵤哪茉垂┙o來源、進口途徑和合作深度、廣度等多個方面為解決我國能源安全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所面臨的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推行區域合作共贏與全球協商共治的宏偉戰略,其愿景非常美好,已經贏得了沿線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此戰略的實施也必將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進沿線國家人民的福祉,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但“一帶一路”戰略也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其推進實施過程中必然面臨諸多不容忽視的風險和挑戰,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項目的實施和完成的可能性。中國公司在國際工程項目的建設上有成功的案例,例如中國公司成功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成一個運行良好、高收益的企業。但中國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失敗的案例,例如由中海外參與建設的波蘭A2高速公路項目,該項目本應向歐洲展示中國建設公司的實力,但最終確慘淡收場。
第二、融資項目的選擇?;A建設項目存在著投入大、周期長、不確定因素較多等問題。相對于其他國際競爭對手,中國的國有銀行在審查項目方面經驗不足,在向工程項目提供資金方面處于更大風險。例如,有關產業專家分析稱通往中亞的鐵路和公路很可能會由于客流量和貨物量低于預期水平使得前期投資的預期回報不足?;ㄍ顿Y項目的管理不善也是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除非中國快速提高基建項目的投資和管理質量,否則國家可能會陷入一場由對外基建引發的經濟危機。
第三、中國政府在項目支持方面能否做到區分經濟動因和政治動因。中國政府在選擇支持的諸多項目方面存在政治考量大于經濟考量的現象。如果不能做到這種區分則會導致雙重有害的結果,一是投資不能實現收益;二是可能會導致例如印度、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反對。目前一帶一路項目的選擇上有政治動因過重的現象。
第四、建設項目資金供給壓力大的挑戰。一帶一路項目耗資巨大,資金壓力問題尤為突出。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20年以前僅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就高達7300億美元。若項目資金來源只是依靠亞投行、絲路基金還是難以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故應切實推進金融創新,創新國際化的融資模式,深化金融領域合作,打造多層次金融平臺,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
第五、中亞諸國的反中情緒。根據Eurasian Research Institute(Serikkaliyeva,2016)發布的調查統計顯示,大約有31%的哈薩克斯坦受訪民眾認為中國移民對于哈薩克斯坦當地的勞動力市場產生威脅。2016年3月,哈薩克斯坦政府通過土地租賃法案修正案,允許將租借給外資(主要是中資)的土地從10年延長到25年。一些哈薩克斯坦民眾對此政令表示不滿,上街游行以示抗議。這種反中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許多中亞老百姓仍留有中蘇對立時期意識形態對立的偏見,對我們比較排斥;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許多中國企業只是去那里搶奪他們的資源而沒有很好地幫助他們發展他們的國家。
第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動亂的威脅。中亞地區曾經發生過社會動蕩,而“顏色革命”在中亞地方再發生的可能性不能說完全排除。并且中亞地區國家比如哈薩克斯坦等國還存在“老人政治”問題。目前中亞國家政權還比較穩定,但這并不意味著中亞政局在未來不會發生動蕩。
三、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相對較新的事物。一批金融機構如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已準備就緒,這構成了成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堅實基礎。一批項目例如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也已建成投運。這一展示了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下去的可能性。如果一帶一路計劃能順利完成,它將使得歐亞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市場,并能影響全球以美元為主導的金融體系。我們應當在充分了解一帶一路建設的動因和挑戰的基礎上,實現沿線國家的充分合作,實現沿途國家的共同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孟慶強.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動機的實證研究[J].工業經濟論壇,2016(4):136-144.
[2]馬昀.“一帶一路”:挑戰、風險與應對[J]經濟研究參考.2015(3):45-52.
[3]譚暢.“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及對策.[J].2015(7):114-118.
作者簡介:朱志恒(1991-),男,漢,山東菏澤,研究生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國際直接投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