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代勁(1996-),男,漢,黑龍江省哈爾濱人。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6-0-01
作為農民忠實的“兒子”,路遙對土地有著獨特的熱愛,他始終以農民的身份和立場從事創作。在路遙的小說的人物塑造中,作者塑造了孫少平、高加林和馬建強等一批青年男性形象。他們都有著頑強的毅力、過人的聰慧,成為命運抗爭者形象序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定程度來說,他們就是個人經歷的縮影,在他們的身上能夠看到路遙的影子。
首先,他們是城鄉交叉地帶的不安分者。城里與鄉間本是兩片不同的天地,然而處在二者結合處的城鄉交叉地帶卻比較獨特。生活在這一區域的人們一方面處于農村的大環境下,仍需通過集體勞動謀生,而另一方面,由于距離城市較近,受城市的思維影響,思想相對開放和活躍,人們接觸城市新生事物的機會較多,新思想的不斷灌輸使人們不僅僅滿足于追求溫飽以及更高的生活質量,而更強調追求所謂的“人生價值”。這樣的生存環境使路遙筆下呈現出了一大批想在城市扎根立足的青年形象。他們的生存環境基本相同,都是在陜北黃土高原上長大的農民青年,又有城鄉結合地帶的生活經歷,受到了城市文化的熏陶,正是如此,他們不是純粹的農民,也不是純粹的城市人。這導致了他們抗爭自身所處在這種環境下的不公正命運,成為了城鄉交叉地帶的不安分者。
其次,他們是艱辛的奮斗者。任何人的奮斗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就像作者本人的生活經歷一樣,作品中的三位年輕人都有著極為艱苦的生活環境,他們的奮斗之路格外艱辛,極大地彰顯出他們與常人的與眾不同。馬建強三歲失去母親,從小過著苦日子,后來在鄉鄰們的幫助下才勉強上了高中,上高中后每天又忍受著饑餓和嘲諷,可他還是努力的用學習來證明自己;高加林的物質條件相對好一些,可是他的心路歷程卻更讓他備受折磨,農村—城市—農村的過山車經歷,在巧珍和亞萍的兩份愛中難以抉擇,一次次的變故讓他的奮斗之路顯得更為艱辛;孫少平赤手空拳從雙水村闖入城市,從小工做起,到后來的煤礦工人,不管多么苦他都選擇了堅持,他們一直都在奮斗,一直都在同命運作著斗爭。
他們同樣是極強的自尊者。在路遙的作品中,三個男主人公雖然都被窮困潦倒的生活所困擾,但極強的自尊心理卻讓他們在生活面前更加昂首挺胸,馬建強寧愿挨餓也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施舍,孫少平面對潤生饋贈的糧票毅然選擇了拒絕。他們都有著極強的自尊心,盡管他們的家庭貧困潦倒,不能為他們的奮斗提供多少支持,然而正是由于家庭的貧困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們的斗志,使他們比常人更努力、更拼搏。他們有文化有思想,有激情也有熱情,他們身上都充斥著英雄主義情節,給身邊的人們傳遞著正能量。雖然結局不同,但是卻都在生活的土地上激起了一陣浪花,讓那段本就不平凡的歲月變得更加不平凡。
所以,與其說路遙寫的是別人,倒不如說寫的正是他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