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2017年中央高校優秀學生培養工程項目,編號:2017ZYXS170。
摘 要: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楚辭》的浪漫主義文學世界,不僅形成了遒勁雄渾的個性,奇特的想象,瑰麗的語句,深刻的比喻,廣闊的聯想,而且造就了處在“蠻夷”文化氛圍中的屈原的藝術特色,由于其文化環境的作用,向后人展示了一個浪漫主義世界的海闊天空,五彩繽紛。
關鍵詞:屈原;《楚辭》;浪漫主義;南方文化
作者簡介:宋啟文(1987-),男,漢族,河北省唐山市人,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5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6-0-01
一、浪漫主義的概念與特點
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浪漫主義強調直覺、想象力、和感覺。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特點是:以現實為基礎,通過熱情奔放的語言、絢麗多彩的想象、直白夸張的表現手法來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屈原與楚辭
屈原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宋黃伯思《翼騷序》云:“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楚辭”是以具有楚國地方特色的樂調、語言、名物而創作的詩賦,在形式上與北方詩歌有較明顯的區別。楚辭的直接淵源應是以《九歌》為代表的楚地民歌。《九歌》原為祭祀時之巫歌,后經屈原加工而保留下來,而《離騷》等其他作品則是在這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南方祭歌那神奇迷離的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響甚至決定了楚辭的表現方法及風格特征。
雖然屈原在創作楚辭的過程中并沒有主觀上追求這種特定的文學形式,但是《楚辭》作品本身符合浪漫主義文學的幾大特征,所以說楚辭具有浪漫主義風格。
三、楚辭浪漫主義風格的成因
(一)楚文化的影響
楚國是周朝時期中國南方的一個諸侯國。楚人是華夏族南遷的一支,楚人南遷后給楚地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因子。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別是姬周文明為基礎,最終形成一套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文化。
因為不同于北方的農耕文明社會結構,南方由于地理因素影響,更傾向于漁獵文明的社會結構。對南方的居民來說,土地的束縛非常小,這也造成了他們天性自由灑脫,不受禮教約束。在北中國廣泛傳播的諸子思想在南方并不被大多數人接受,獨特的文化氛圍,影響了這一時期的浪漫風格的形成。
(二)屈原創作時對楚地神話的借鑒
“楚人信巫鬼,重淫祀。”[1]巫祝文化在南方的影響力一直保持到了漢代,而來自楚地的漢代貴族對于巫祝文化也是深信不疑。這些充滿浪漫激情、保留著遠古傳統的南方神話,與楚地的祭神歌舞一起,構成了南方文化的浪漫體系。
楚地的巫祝文化崇尚多元崇拜,祭祀對象繁多造就了色彩斑斕的神仙世界。這一世界在屈原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離騷》中驅令神仙的描繪,《天問》中對神話傳說的172個提問,《九歌》中美麗可愛的自然神,《招魂》中陰森恐怖的地獄世界等等,想象極為神幻奇特,燦爛多彩。楚辭里的想象是超現實的想象。但它卻被用來表達強烈的愿望和感情,所以也是表現了真實。楚辭中神話、想象的特點是神人合二為一,現實和幻想是融為一體的。
神話美麗,民歌多情,宗教儀式有聲有色,民間風俗豐富多彩,學思想更是杳冥深遠,汪洋恣肆而不受控制。楚辭藝術就誕生在這樣的文化土壤和浪漫的文學世界中。
(三)屈原獨特的藝術思想和政治追求
屈原所在的楚地有其大不同于北方的美學特質,但由于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的交融滲透,北方的儒家文化又對其產生很深的影響,因而屈原的文學思想兼及二者。
屈原的思想整體上是以儒家為主的,主張積極入世,倡民本,重仁政。“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九章·惜誦》)。然而現實生活中君主昏庸,讒佞當道,詩人滿腔憂憤無從瀉導,便轉而借文學一吐心曲,發憤以抒情”是屈原創作的根本動因。屈原反復在作品中強調才能志向不得舒展,因此要“陳志”,且永不變此志。屈原的作品中充滿了對楚國深沉而執著的熱愛、眷戀。
屈原作品中深沉悲壯激越的情感已經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的原則,然而也正是這種激烈的感情使楚辭的浪漫主義風格達到了頂峰。
(四)屈原對“比德”手法的發展與創新
“比德”說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一種美學觀點。“比德”說的基本特點是將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們的某種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屬性人格化,人的道德品性客觀化,其實質是認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道德倫理品格,自然物的美丑及其程度,不是決定于它自身的價值,而是決定于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價值。
屈原把物與“我”,情與景糅合,擴大了詩歌的境界和表現力。在《楚辭》中,這種比喻的手法不再是簡單地以某物比某物,或觸物以起興,更多是把物的某些特質與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結合起來,融為一體,使物具有象征意義。開辟了后世所謂“寄情于物”、“托物以諷”之類的表現手法。
《楚辭》的浪漫主義文學世界,不僅形成了遒勁雄渾的個性,奇特的想象,瑰麗的語句,深刻的比喻,廣闊的聯想,而且造就了處在“蠻夷”文化氛圍中的屈原的藝術特色,由于其文化環境的作用,向后人展示了一個浪漫主義世界的海闊天空,五彩繽紛。它那樣古拙與浪漫,獰厲而神幻的藝術世界,向人們展示了另外一種美,那就是原始藝術的美。
注釋:
[1]班固,《漢書·地理志》.
參考文獻:
[1]周建忠. 楚辭考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湯炳正. 屈賦新探[M]. 濟南:齊魯書社,1984.
[3]游國恩. 楚辭概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34.
[4]李澤厚. 美的歷程[M]. 北京:三聯書店,2009.
[5]洪興祖撰;白化文點校. 楚辭補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