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經濟和金融業已經深入地融入了全球化進程,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中國的金融改革、金融開放以及金融發展,都必須要有更寬、更高的經濟視野與全球視野,不斷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搞活我國的金融業,推進金融改革。
【關鍵詞】金融監管 發展 改革
關于金融改革與金融發展,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中國的金融改革和發展,必須要有全球視野。其次,中國的金融改革發展更要有經濟視野。再次,實現金融穩、金融活,必須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一、金融改革與發展必須具有全球視野
我國的金融業已經高度開放,已經全面、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的進程之中。中國金融與世界金融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在日益緊密和加強,不斷的擴大。中國的金融穩定與世界的金融穩定,已經高度相關。特別是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人民幣匯率和資本賬戶改革的不斷推進,現在中國既是最大的資本輸入國,同時也是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之一,中國的幾大商業銀行已經被列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對全球的金融穩定和全球金融標準的制定,具有更大的影響力。我國必須在以上大背景、大的格局、大的視野之下,要有更大、更寬廣的思維,來思考和推進我國的金融改革和發展,要綜合考量國內外的各種因素,來加強中國金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科學的規劃。
二、我國金融發展改革必須具有經濟視野
中國的金融改革發展不僅要有全球視野,更要有經濟視野。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經濟。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這一原理,作出了“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的精辟論述,強調金融安全,把金融安全視為經濟安全的基石和保障。總書記關于經濟與金融關系的重要論述有著非常深刻和深遠的意義。
第一,經濟是金融的基礎,經濟興衰決定金融的興衰,沒有經濟的健康基礎,金融就難以繁榮發達,如果金融的繁榮離開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最后只能是泡沫,這種泡沫的破滅最后必然是全面的金融危機。
第二,經濟的健康發展是金融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金融改革與創新都應服務于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增強支持實體經濟的動力和能力。不能為改革而改革,為創新而創新。總體來看,相對于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言,我國的金融改革不是過快了,而是相對滯后。我國的金融創新不是過多、過度了,而是相對不足。不能因為出現了一些金融亂象,一些金融風險,就動搖和停止所必須進行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加強金融監管、治理金融亂象,防范金融風險與深化金融改革、推進金融創新并不是矛盾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的。
第三,金融的安全穩定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沒有金融的安全與穩定,就沒有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爆發于2008年的這場全球的金融危機可以說給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和破壞,致使世界經濟近十年還在緩慢蹣跚的恢復之中,代價是沉重的,教訓是慘痛的。因此我們必須把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穩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穩中求進。
當前我國金融業總體是安全穩定的,就銀行業而言,不良貸款比例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同時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是很強的。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仍然在170%以上,這在世界來講都是非常高的,資本充足率在13%以上,也處于較高的水平。同時,銀行業的流動性和盈利性也比較穩定。當然,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業具有較強的親周期或者順周期性,經濟進入調整和下行期,以及經濟進行結構調整過程中,前期所積累的一些金融風險就會不斷的暴露,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新的風險,甚至會出現各種金融風險的疊加,給金融安全穩定帶來了潛在的威脅。所以我們必須高度警惕和有效地加以防范。
第四,正是基于經濟與金融高度的相關和當前經濟金融的形勢判斷,必須把強監管、減杠桿、防風險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很好地結合起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與成功,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完成才可最終實現經濟的健康發展和金融的安全穩定。
三、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政策建議
要真正實現總書記所提出的金融活、金融穩,以金融穩定、安全發展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深化改革。要通過深化改革,通過建立完善體制機制,從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激發金融創新與發展的新的動力和活力,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首先,要通過深化改革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真正構建起高效、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風險管控體系、考核評級體系、激勵約束體系以及業務創新體系。真正建立起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金融戰略和發展模式,真正發揮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防范風險、創新服務支持經濟發展的主體,通過深化改革使銀行業金融機構真正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金融資源配置的主體、金融創新的主體,以及防范風險維護安全穩定的主體。
其次,通過深化改革真正構建起科學有效、具有逆周期、動態調節功能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體系,實現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的有機協調和聯動。實現利率調控、信貸調控、撥備調控、資本調控以及市場流動性調控的,具有逆周期調節的宏觀的金融管理體系,以有效防止各種泡沫的形成,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以及給經濟造成的重創。
再次,通過深化改革真正構建起一個完善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包括金融監管政策和金融監管標準的統一協調體系。機構監管、功能監管、影子銀行監管、市場監管以及金融消費者保護加以相互協調全覆蓋的監管體系。要建立起金融數據、金融信息的集中與共享體系。同時也要真正建立起金融風險的有效化解和處置體系,構建起一個能夠促進公平競爭、有益于金融創新,既借鑒國際監管標準又符合中國實際的激勵相融的監管體系。同時也要努力構建能夠最大程度保護存款人權益和最大程度防范道德風險的金融安全網體系,以及對監管者的履職評價和問責體系。各個監管部門應具有充分的監管資源和手段有效實施監管,要最大限度地防止監管真空和重疊,要完善金融法規、嚴格依法監管、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違法金融業務活動,嚴厲打擊各種逃廢金融債務和金融詐騙犯罪行為,以完善的金融法制和有效的金融監管來維護金融的安全穩定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茉楠.金融改革的路徑[J].商周刊.2015(06).
[2]曲嵐.淺析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趨勢[J].民營科技.2016(02).
作者簡介:周瑞欣(1991-),女,漢,河北省邢臺市,研究生在讀,單位:河北大學研究生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