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陽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各種形式的新興企業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相應的,也有大量的企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瀕臨破產或破產。近幾年來,中小型的企業發展尤為迅速,并已逐步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規模上受制約、財務制度不完善,有很大一部分商業銀行不愿意冒風險將資金注入給此類企業,嚴重制衡著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本文旨在提示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及應采取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 中小型企業 貸款風險 防范措施
近年來,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我國各種行業的發展也是與日劇新,其中,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然而,相對于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規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資金的投入也相對較少、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很可能直接引發生產供應鏈斷裂,而導致企業破產[1]。此類企業不得不向商業銀行尋求貸款支持。然而,商業銀行在審查中小企業貸款申請,對貸款風險進行評估時,往往因中小企業信譽度不夠或者抗壓能力不符合商業銀行的預期,而謝絕了中小型企業供款申請,導致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資金支持。因此,中小型企業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突破資金瓶頸。本文旨在通過對中小型企業貸款風險的分析,為破解此類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做法。
一、為中小型企業貸款商業銀行需要承擔的風險
(一)企業自身帶來的風險
為中小型企業貸款商業銀行需要承擔的風險有很多,中小型企業自身帶來的風險就是其一,具體表現在:此類企業由于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建制,自身的供銷管理財務制度等內控機制并不完善,財務方面的核算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財務方面的信用度并不具備說服力;企業的法人自身道德素養未能到達一定高度,不符合銀行的預期;此外,此類企業由于規模的局限性,市場競爭能力及抗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現今的很大一部分中小型企業短期行為占據主導,企業缺乏長遠發展規劃,單單為了在預算上節約資金,不尋求專業會計審計事務所的幫助,僅僅通過單位自身報表形式的報告就冒然向商業銀行尋求貸款幫助。銀行在為企業貸款之前,往往會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較為科學化的評估,然而若企業的申請貸款資料特別是財務報表經營數據缺乏說服力時,銀行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發展前景產生質疑,進而不愿為企業注入資金。此外,中小型企業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缺乏較為先進的設備作為輔助,市場競爭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為商業銀行帶去更多顧慮[2]。
(二)商業銀行自身帶來的風險
商業銀行本身需要承擔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一、貸款發放前的評審階段在在盡職調查責任風險。銀行在為企業貸款前,通常會采用一定的測算模型對中小企業有關經營指標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若對企業的整體發展前景評估出現負面結果,商業銀行相關人員若據此繼續開展信貸業務,所需面臨的責任追究風險不言而喻;二、貸款審議和發放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在貸款審議和發放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操作,若此類人員操作出現失誤或者人為有意的違背職業道德,會為銀行帶來經濟巨大損失而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效益;三、貸款發放后的信貸管理面臨的風險。在貸款發放后供款資金使用期內,由于中小企業面臨的宏觀環境或市場環境存在不可預見風險因素較多,商業銀行需要按信貸流程做好貸后管理工作,疏忽任何一個細節,都將錯過回收信貸資金的良好時機。因此,貸后管理仍有一系列較為繁瑣的環節需要整理與規范。現今的商業銀行貸款發放對象主要是較為大型的企業,對中小型企業貸款發放程序涉獵不深,若環節出現失誤,商業銀行需承擔的不確定風險仍很大。
二、針對風險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銀行與企業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
現今,很多商業銀行仍存在信息不對稱這一問題,而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信息不對稱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由是銀行對企業的綜合信息了解的不夠全面造成的,銀行對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認識不夠明確,為了節省財務支出,很多銀行未對企業進行全面、系統的了解,便為企業發放貸款,面臨的風險尤為顯著。綜合國外一些先進經驗可知,與較大型的企業相比,國外的中小型企業多選擇一家銀行設立賬戶,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關系較為簡單,財務經濟狀況也更容易一目了然。而我國的現狀是,很大一部分中小型企業會同時選擇多家銀行設立賬戶,此種形式的賬戶設立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銀行與企業之間信任關系的建立,銀行需要承擔的風險也相應提高。因此,我國中小型企業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與銀行建立一對一、更為穩定的合作關系[3]。
(二)將貸款方案進行更為科學、合理化的規劃
銀行發放貸款需要面臨的風險與企業的信用額度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商業銀行在為企業提供貸款前,通常會對企業的信用額度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同時也會對企業的承貸能力進行更為科學化的評估。一般情況下,銀行采用的是向企業提出對采購訂單進行評估這一方式,進而整理出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數目。評估企業的貸款要求與其實際情況是否相匹配,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內容:一、所要求貸款數目是否與采購訂單中所需材料成本相匹配;二,承貸期限是否與企業實際能力相匹配。以此兩點內容為主要依據,進而設計企業的還款方式。銀行可將企業的還貸方式進行科學化的規劃。一般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來敦促企業還款:月還款及季還款。此兩種還款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銀行的投資風險,而且銀行也可不定期對企業的還貸能力進行評估,再針對評估結果采取有效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銀行損失[4]。
三、結束語
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我國也加大了綠色金融的推廣力度。為了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也應將各種信貸業務及資金項目加入到綠色金融的行列中去,將傳統的銀行管理模式及理念進行改變,以適應現今經濟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軼,陳亮,李進生等.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時代經貿,2014(5):306-306,308.
[2]王家團.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的對策研究[J].海峽科學,2013(8):71-73,90.
[3]楊長富,梁彩艷.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防范策略[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5):54-55.
[4]朱迎萍.淺析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風險防范[J].發展,2013(10):116-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