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特殊性,順應經濟新常態下金融法治建設的總體要求,分析農發行風險防控在金融法治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于立法以及農發行內部外部防線防控方面都面臨挑戰,因此,對農發行風險防控提出新思路十分必要,農發行的抵御風險能力的提高勢在必行。
【關鍵詞】農發行 金融法治建設 風險防控
金融法治建設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體現,是指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文件等來規范和調整金融行政行為、金融個體行為等一切金融活動以及隨之而產生的各種關系。農發行作為直屬國務院領導的中國唯一一家政策性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更是承擔著推進農業發展的硬件建設和生產力能力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的任務,因此,在金融法治建設大環境下,農發行更應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的作用,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于農村金融需求、服務于農業經濟發展。
一、金融法治建設對農發行的風險防控提出的新要求
金融法治建設包括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狹義的金融法治建設指金融法律體系的完善,具體指法律、法規到其他規范性文件各層級都有相關金融立法。廣義的金融法治是通過金融經濟運行法律化來促進其發展,其特征在于法治下的金融發展和改革的規則、程序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經濟模式法律化。
農發行是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是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僅僅有銀行的職能,更兼具服務政府的作用。因此,農發行的整體安全直接關系到其能否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的作用,能否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促進我國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農發行抵御風險的能力是其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軍”在金融法治要求下農發行的提高自身防風控風能力勢在必行。
二、農發行風險防控在金融法治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
農發行區別于其他性質的金融機構最明顯的特征是政策性,其非營利性和非競爭性的表現形式突出體現了農發行是嚴格規范的執行國家政策,緊隨政府腳步的定位。但是,這也不可避免的導致農發行尤其是在風險防控這一恒重的課題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金融立法滯后,政策性金融立法不健全
自1995年以來,我國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調整金融法律關系的法律文件,如《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票據法》《證券法》《保險法》《信托法》及《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這一時期,如此豐富的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在金融法治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引、評價、預測之功能,但是這些極具包容性和原則性的法律條文難以應對現實存在的金融風險防控問題。農發行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是一個國家金融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抵御風險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國家的整體金融安全,因此沒有法律作為強大的后盾來保護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安全性不僅不符合經濟新常態下金融法治建設的要求,也阻礙了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揮其功能,阻礙了其運行的透明性和規范性。
(二)內控機制薄弱,系統內部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
農發行不斷完善的職能和不斷擴大的業務范圍導致內部風險防控出現新問題,一方面由單一的糧棉油儲購銷業務發展為對整個大農業的整體扶持,另一方面貸款風險也由單一的政策性貸款風險向商業性貸款風險轉移,風險防控機制和信貸管理制度也沒有隨之完善,一些規章制度存在重復交叉甚至相互矛盾,亟需進一步整合。
(三)對外聯絡頻繁,與外部風險監控手段不先進
在農發行的日常經營活動中,與外部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不可避免的產生風險問題。例如我行采購物資過程中簽訂的買賣合同、租賃合同、與金融服務機構簽訂的技術合同,此類的法律關系經常可見,但是我行目前的做法僅限于對合同文本的具體審查,避免法律風險的程度并不高,除對合同文本之外的例如資格審查、履行合同能力的審查缺失。
三、金融法治建設常態下對農發行風險防控提出的新思路
國務院明確提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要在農村金融中發揮骨干和支柱作用,彌補其他商業性金融不愿或不能涉足的農業領域的缺口,更好地解決農村金融需求普遍得不到滿足與資金加速外流形成的尖銳矛盾。因此,農發行必須嚴格依照國家政策,在政策性業務范圍內經營,但這并不是一味的做好單一的業務,不懂創新,而是應該利用農業政策性金融的身份和優勢積極突破,支持農業新型項目例如加大對糧棉油主產區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為國家三農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在金融新常態下,農發行的發展必須有配套的風險防控能力,無論是銀行傳統的金融風險還是與外界的其他法律風險都是應該加強重視和重點防范的。因此,依照金融法治建設的要求,必須提出新的防范風險的新思路,來順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趨勢。
(一)加強政策性金融立法支持,保障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展
農業政策性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有高層次的立法作為后盾予以保護,目前雖然有一些調整政策性金融法律關系的文件,但僅限于一些位階較低的法律文件,沒有很高的約束力。在經濟新常態要求下的金融法治建設過程中,立法是至關重要的,是其他問題的前提條件,但是立法在我國的成本大,條件高,不可能短時間的完善,因此,應制定部門規章層級的法律規范來具體調整某類型的法律問題,防控法律風險,讓農發行的經營活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快內部改革,提高整體效率和活力
內部控制是否靈活有力直接影響農發行整體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強化總行權威,進行資金計劃、發展規劃、業務戰略和管理模式的宏觀設計、配置和指導;同時按業務流程科學配置分支機構業務、資金、財務和人事等權是金融法治在農發行具體應用管理中的應有之義。完善內控機制和信貸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信貸資產質量監測機制,規范貸款業務操作規程,加強系統內業務審計稽核、行政監察和紀律檢查。加快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管理與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完善對外法律審查,全面防控風險
我認為在對外的法律事務中,完善的法律審查不應該把法律當做“消防員”更應該將法律作為“審查員”和“巡查員”,農發行與外部形成某些法律關系或者法律事實,應該全面運用法律武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審查,不能以總行格式合同與外部簽訂后不再予以審查,或者審查了合同文本后就認為已經沒有了法律風險。法律內控在日常的法律活動中可以對某項敏感的或大型的問題事前出具法律風險提示書,在發現問題苗頭或存在風險時出具法律意見書,真正做到保護農發行的合法權益、保護國家財產和聲譽安全。
參考文獻
[1]吳佩邦.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與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2012(6).
[2]李長健,徐麗峰.完善我國金融法律體系研究[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
[3]胡濱.金融法治:金融業發展的基石[J].中國金融家.2010(4).
[4]胡濱,尹振濤.基于發與金融學視角下的中國金融法治建設 [J].西部金融.2008(9).
[5]武秀英.完善我國金融法律責任制度的幾點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05(8).
作者簡介:遲辰悅(1988-),女,漢族,遼寧丹東人,就職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支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