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商業銀行仍然受到了大量壞賬及不良資產的困擾,如何處理大量的銀行貸款一直是困擾中國銀行業的難題。本文從分析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現狀入手,闡述了產生不良貸款的宏觀原因及微觀原因,并針對導致不良貸款的原因深入探索,重點提出化解不良貸款的可行策略。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 不良貸款 原因 對策
一、引言
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貸款協議按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本息。其本質是銀行經營中的一種潛在損失或者成本。從2002年開始中國開始全面實施貸款五級分類制度,依照貸款的風險程度,將信貸資產分為五類:正常貸款、關注貸款、次級貸款、可疑貸款、損失貸款。不良貸款主要指次級貸款、可疑貸款和損失類貸款。
我國不良貸款數額龐大,結構復雜。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2016年2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744億元,與上季末相比增長了881億元。
二、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一)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銀行資產質量
商業銀行所服務的經濟環境決定了其信貸資產質量,銀行業貸款質量隨著實體經濟利潤空間被擠壓以及行業低迷不振逐漸呈現下行趨勢。我國經濟目前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結構轉型和國家政策消化的階段,經濟發展呈下行趨勢。
(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威逼銀行資產質量
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能過剩行業所產生的去產能困難、集中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問題突出,資源配置效率低浪費了極大的社會資源,嚴重阻礙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三)高危行業成為銀行不良貸款雷區
房地產行業資金鏈短缺,部分房地產商紛紛倒閉,房地產行業整體疲態持續。信貸政策的改變更是使得房地產企業融資難度加大,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被迫無奈轉向高利貸民間借貸,致使民間借貸背后的影子銀行風險加大,銀行的不良貸款急速上升。
(四)銀行的風險防控能力直接決定銀行資產質量
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主要是由銀行的風險防控能力所決定的。第一,降低風險的重中之重是客戶準入。第二,減少風險必須加強貸前調查。第三,加強貸款審批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風險的產生。第四,放貸審核是關鍵。第五,貸款需要加強重視的環節是貸后管理。
三、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形成的危害
(一)體制的局限性導致誤導了部分資金的投資方向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度中,在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調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對銀行的業務進行了過多的干預,從而嚴重影響了銀行自身的判斷與經營,致使投資方向偏離合理的投資方向。
(二)商業銀行產權結構不合理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的多元業務的迅速發展,大量問題開始出現,尤其是貸款管理系統落后,自我約束力不夠完善。近年來,住房貸款增長速度穩步上升,2012年12月末同比增加18.6%,比9月末和6月末分別高0.8%和2.0%,比年初增加25,000億元,同比增加1,071億元。
(三)銀行風險意識薄弱、監控風險能力低下
我國部分銀行風險意識薄弱,對借貸人的信息調查不充分,不重視對公司的財政報表和盈虧狀況的調查,同時不注重信息的真實性和公平性。在發放不同貸款方面國家商業銀行也沒有定量的分類標準,銀行貸款損失加大。
四、處置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方法
(一)從宏觀層面分析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方法
重視發展實體經濟,防止虛擬經濟的超額投資。加強建設實體經濟基礎,適度調整資金流動性管理策略,提高金融政策的適用性,引導社會資金流轉到與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新興產業以及重點項目等方面。政策上鼓勵、引導、激勵民間投資實體經濟,給予民間投資一定的政策條件和地位,打破壟斷,放開民間投資市場,釋放投資空間。
加強監管,促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第一,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各銀行應適應利率市場化,加快轉變經營模式,創新盈利模式,為適應不同市場的需求靈活開發新的產品。第二,加強對金融業的監管。各銀行應完善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政策,確立業務邊界,在滿足電子商務、中小企業和個人融資需求的同時明確法律定位。
以發散思維靈活解決不良貸款。靈活利用市場機制,積極發揮政策的調節作用,準確把握清收化解的處置時機。加強底線思維,防止新生問題貸款轉變為不良貸款。加強底線思維,對于重點行業與重點區域,密切關注這些行業及區域的風險特征,規避對高風險行業提供貸款。
(二)從微觀層面分析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方法
加強完善法人產權制度。第一,加強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形成“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化組織結構。第二,努力完善股權結構。構建多元化股權結構模式,進一步加快向國家相對控股甚至國家不控股的股權結構轉化。
加強建設健康風險管理文化,提高銀行信貸隊伍的素質。在經營過程中堅持“審慎經營”的基本原則不動搖,樹立正確科學的發展觀和業績觀,努力追求資本、速度、風險、效益等各方面的平衡。
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規范信貸人員的行為。商業銀行應嚴格遵循考核標準,客觀、公正地評價信貸人員工作業績和職業道德,并應憑此給予信貸人員相應的激勵。并加大對違規操行為的懲罰力度。
同步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首先,為了從源頭上防控不良貸款風險,貸前調查階段是至關重要的,嚴把貸款準入關口,可以有效避免不良貸款的產生。其次,貸中審查階段中加大對貸款業務的監控力度,確保發放有質有量的貸款。最后,處理不良貸款時,應該落實到相關責任人,并進行責任追究與處罰,使信貸管理工作自始至終存在于整個經營過程。
五、結語
盡管我國商業銀行進行了多次改革,但是不良貸款率及不良貸款余額仍然超出國際警戒線很多。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余額增高,造成了銀行資產質量降低。我國商業銀行應認真研究產生不良貸款的原因,從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著重分析解決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方法,有利于從源頭降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梁秋霞.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財稅金融研究,2012.
[2]陳媛.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財經縱覽_財政金融,2015.
[3]鄭宇芳.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與改革[J].理論研究,2015.
[4]童曉珺.商業銀行貸后管理之我見[J].管理縱橫,2016(03).
作者簡介:張亮(1994-),女,山東泰安,碩士研究生,山東科技大學,研究方向:統計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