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啊滿+陶磊
摘 要:《家》是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作品主要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早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稱頌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以及對新思想的渴望和追求。
關鍵詞:家;精神;斗爭;覺醒
作者簡介:王啊滿(1998-),女,漢,江蘇宿遷人,南京醫科大學本科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衛生事業管理;陶磊(1979-),通訊作者,安徽當涂人,博士,南京醫科大學講師。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6--01
一、《家》創作的社會背景
當時正轟轟烈烈進行的五四運動對巴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像他后來回憶的那樣,當時“我如饑似渴地搶購各種新文化運動的刊物,一句一行地吞下去,到處寫信要求人給我指一條明確的出路,只要能推翻舊的,建設新的,就是赴湯蹈火,我也甘愿……我們是五四運動的產兒,是被五四運動的年輕英雄們所喚醒、所教育的一代人。”可以說,是“五四”讓他對世界產生了新的看法和想法。而恰恰是他自己的家族故事為成為整部小說的取材庫,為小說提供了一個活靈活現的背景。巴金通過“以小見大”的描述方式表達了他作為一個“五四運動的產兒”的不無矛盾的社會文化價值觀。
二、家庭精神困境中“斗爭”與“覺醒”
小說以四川成都的54次浪潮為背景,傳播到被封鎖的大陸,真實地書寫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家族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變革,首先是家族本位社會,然后逐步變革為個人與國家本位,正如“激流”這兩個字所體現的那樣,來得迅猛而又激烈。首先是個人的覺醒,不再蜷縮在休戚相關的大家庭的安樂窩中,掙脫枷鎖的束縛,走出這個巨大的牢籠。巴金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表面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道貌岸然,實則殘忍、專橫、殘忍、荒淫無恥。以高老太爺和克明為代表的老一輩所謂的衛道者,為了個人的利益和貪圖當前的享樂的時光,以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為借口,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壓制一切新的事物。正因如此更加激化了執權者與受控者的沖突,加深了新與舊的矛盾,而新一代的年輕人卻無辜的承受著其所帶來的禁錮與痛苦。小說主要圍繞高氏長房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展開劇情,其他人物作為輔助推動劇情的發展,形象地展現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形態,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致最后崩潰的歷史過程。
作家通過描述《家》中青年女性的種種悲慘遭遇,將批判的鋒芒指向舊禮教,此外,作為封建專制主義的核心點,作者真的目的是讓青年人的意識覺醒,與封建禮教進行斗爭和決裂,掙脫封建的枷鎖。 巴金寫這本小說是為了用他的筆作為武器對這個“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訴”。小說將高家四代人設置為新舊兩大陣營來描寫他們的生活。一面是專橫頑固假倔強的老統治者,其中高老太爺、馮樂山、高克明、周伯濤以及高克安、高克定,他們捍衛宣揚儒家倫理道德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相繼制造出一系列的不幸,另一邊則是叛逆的年輕一代,主要以高覺民、高覺新為代表,他們是追求新思想、自由和幸福的一群人,與父(祖)輩之間構成尖銳對立。家中所表現的矛盾沖突表面上看是高公館內部成員間的矛盾,實際上是新舊思想、新舊勢力的斗爭,其中最為突出的人物是高覺慧,他在封建大家庭里成長,從小接受的思想是“父子君臣”的封建思想,但又在學堂又受到了新生事物和思想的影響。有了自己的主見判斷。他也是第一個看出封建大家庭的腐朽與沒落,并堅定了出走的信念與信心,且勇敢付出行動、最富有時代氣息的人。在新思想的熏陶下,覺慧的意識最早被喚醒意,他看出封建家庭的給年輕人帶來的枷鎖與束縛,“是埋葬青年人青春和幸福的墳墓”,與忍受這一切的懦弱的覺新不同,他要把握自己的人生,掌控自己的命運,走出家庭,勇敢的追求屬于自己的新的人生,踏上追求光明自由的道路。小說的序言說道:盡管“周圍是無邊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獨,并不絕望,我無論正在什么地方總能看見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造它自己的道路。”從很大程度上來看,覺慧這一形象,寄托了作家的全部希望和理想。覺慧對個性解放、婚姻自由和人格尊嚴的追求,并最終擴展到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注,走向革命的道路,這就是中國革命時代時革命者的真實生活寫照。
三、結語
小說名為《家》,實際上所要表達的是:在這樣一個封建大家庭中,因為落后思想所導致的悲劇,它是對封建思想的抨擊與否定,也是在向世人展示一旦封建思想固化,最終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災難。《家》其實在以家庭為窗口來透視社會人生,表達作者自己對人生的思索以及對家庭文化所承載的家族制度文化的重新審視,是為了讓更多的新思想能夠更好地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并逐漸被接受。
毫無疑問,在封建家庭中,對個人的束縛,以所謂的家族的延續和發展來要求個人犧牲,甚至所能犧牲的一切,思想落后而故步自封,貪圖當前的安逸而不愿意嘗試革新,因為害怕失敗。所以,《家》這部作品是要在描述家文化的同時引人深思,讓人們思考什么才是正確的文化秉承。
參考文獻:
[1]張靜.巴金小說《家》中的家文化探究[M].河南:《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
[2]溫倩.試述巴金《家》中的思想內涵與特點[M].南昌:《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