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杜敏(1992.9-),女,漢族,山西大同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6--01
一.引言
就像解構主義和其它一些文本分析的后現代方法一樣,后殖民主義的研究內容非常寬泛。許多理論家和批評家都對后殖民主義的理論和方法論有所貢獻。在這些人當中,賽義德和霍米巴巴的理論構成了后殖民理論體系的基礎。在賽義德“他者”和“東方”的概念基礎之上,霍米巴巴進一步提出了“文化流浪”的概念。這一概念也被其他后殖民理論家們叫做“雙重意識”。在奧尼爾的戲劇《瓊斯皇》中,主人公瓊斯的身份經歷了從確定身份到雙重意識再到身份迷失,最后到身份重建這個過程。
起初,由于西方傳統的意識形態認為西方人比其他種族在生理上要更高級,黑人瓊斯被看做是一個“他者”。因此,瓊斯照搬照抄了西方人的霸權統治,在一個都是黑人島民的小島上自立為王。他竭盡所能模仿西方人,壓迫當地黑人民眾,逐漸獲得了白人意識。然而,瓊斯的這種白人意識始終混雜著他傳統的黑人身份,這種困惑的心理感受使他產生了雙重意識。作為西方殖民統治的受害者,瓊斯既不被白人世界所接納,也不被黑人社會所認可。兩種文化里的“他者”身份使瓊斯感到沒有歸屬感。這種對身份不確定的心理狀態推動了瓊斯的身份重建。在這部戲劇中,瓊斯最終在逃生的叢林里重建了身份。
二.瓊斯的身份重建
作為后殖民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霍米巴巴提出了“文化流浪”(或雙重意識)的概念,這一概念在理論上解釋了瓊斯的身份困境。“文化流浪”是指被殖民地國家人民在他們的本國文化被顛覆后形成的一種感情。他們既不屬于殖民地國家文化,又不屬于本國文化。這種被兩國文化同時拋棄的感覺使得他們變成了“心靈上的難民”。
在奧尼爾的《瓊斯皇》這部戲劇中,瓊斯是一個遭受著雙重意識侵害的典型形象。在被西方殖民者奴役之前,瓊斯是一位純正的黑人,有著本族的文化傳統。在被奴役壓迫之后,他產生了“文化流浪”的無歸屬感。為了給自己一個定位,他模仿殖民地人民的霸權統治,在一個小島上自立為王,意圖把自己歸屬到西方文化的陣營。從服飾到建筑,從語言到行為,他都極度推崇西方的生活方式。然而,他永遠不可能是一個地道白人,西方人的身份只是一個假象。瓊斯身份危機的顯露只是時間問題。在劇中,島民的反叛加速了這一進程。在瓊斯逃生的路上,他逐漸感受到了自己的雙重意識,失去了歸屬感并重建身份。
隨著劇情的展開,瓊斯皇對當地居民殘暴的統治和壓榨引起了民眾的不滿和反叛。為了擺脫當地人的追捕,瓊斯逃進了叢林之中。在逃亡過程中,瓊斯出現了幻覺:獄卒、對黑人奴隸的拍賣以及鱷魚和巫師。這些幻覺都是瓊斯作為一個黑人的文化意識的浮現。他過去慘痛的經歷,被白人任意奴役和販賣的記憶激起了他的本民族意識。對自己苦心經營的“白人身份”,瓊斯感到越來越不確定。“他既無法將自己定義為一個真正的非裔美國人,又因崇尚白人文化而無法接受自己的黑人性。”這兩者的矛盾導致了他身份地位的動搖,并最終喪失了自我。“既非非洲人,又非美國人。瓊斯被兩種文化邊緣化的心理狀態就是文化流浪最好的體現。”當地人的反叛激起了他對自己真正身份的危機意識感。歸屬感的缺乏迫使瓊斯尋找自己的真實身份并開始重新建構。
瓊斯的身份重建在人民的反叛過程中實現,暴力手段是其催化劑。這一現象可以通過法儂的觀點來闡釋。法儂認為,暴力手段是殖民地人民獲取民族解放的唯一途徑。可以說,暴力推翻了瓊斯的統治,也為瓊斯重建身份提供了契機。
法儂認為殖民化自身永遠無法消失。由于被殖民地的意識形態被殖民地統治者壓制,甚至改變,導致暴力反抗是被殖民地人民與殖民地人民之間唯一可以開展的對話形式。因此,抗爭和暴力是被殖民地人民贏取民族利益與民族解放的唯一方式。在《瓊斯皇》這部戲劇中,本地人民用暴力手段推翻了瓊斯的統治,證明了法儂的觀點。作為殖民地的統治者,本質上也是一個被統治者的瓊斯也在這場反叛中獲益。當地人民的抗爭揭示了瓊斯的身份困境,抗爭的最終勝利也清除了瓊斯白人身份的幻象。抗爭在重塑瓊斯身份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
在奧尼爾的戲劇《瓊斯皇》中,后殖民主義為主人公瓊斯的身份重建提供了理論基礎。瓊斯的身份重建經歷了從純正的黑人到經歷“文化流浪”“雙重意識”的身份不確定階段,最終在被殖民地人民的起義中重建了他黑人的身份。正如法儂所指出的那樣:“通過認識到重建身份就意味著重獲主權,被殖民地人民最終會戰勝殖民主義。”當地人的反抗是瓊斯成功重建身份的關鍵,這也證實了只有被殖民地人民暴力反抗殖民者的統治,他們才能夠獲得民族解放。
參考文獻:
[1]Bressler, Charles E. 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2003.
[2]陳毓珊.“黑與白”的權力話語——《瓊斯皇》后殖民主義淺析.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04).
[3]董梅. 從后殖民角度解讀《瓊斯皇》中瓊斯的身份認同. 懷化學院學報, (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