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
[摘 要]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加大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除此之外,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企事業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在這種就業困境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育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诖耍疚膶撔戮竦幕緝群M行了闡述,探討了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結合筆者個人的經驗,對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4.130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4-0-02
一方面,由于大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多,就業壓力不斷加大,我國政府越來越倡導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另一方面,伴隨著大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同樣希望自己能夠在畢業后進行創業,以創造屬于自己的事業。但由于創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且它存在著較大的困難性,許多大學生會在實際創業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打擊了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我國一些高校所推行的創新創業教育多半流于形式,因此,對于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并沒有真正起到什么實質性的作用。
1 創業精神的基本內涵
“創業精神”,通俗來講就是指這樣一種理念:創業者有遠大的夢想,敢闖敢干,能夠在艱苦的條件下奮發堅持,能夠在未知的環境中積極探索,能夠與人進行良好合作。
哈佛大學商學院認為“創業精神”就是一種創業者為突破現有資源控制,超越現實情況,通過創新為個體創造機會而實行的一種行為。包括以下6方面:第一,創業者能夠面對現實,實事求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全新的事業開拓;第二,創業者要善于分析個體所處的大環境,以及大環境下自己所面臨的各種機遇與挑戰,并在此基礎上具有對夢想的執著;第三,創業者應善于與人合作,并具有強烈的團隊精神;第四,創業者要具有吃苦耐勞的能力,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下自強不息,努力拼搏;第五,創業者不僅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還具有刻苦鉆研學習的精神,并能通過學習進行有效的經驗借鑒;最后,創業者能夠體現出較強的適應性,這里的適應主要是針對創業環境而言的。創業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過程充滿艱辛,大學生如果缺乏創業精神則很難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2 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2.1 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人們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越來越注重以科學技術進步,促進整體發展水平的進步。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鼓勵大學生依據個人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自主創業,不僅有利于實現大學生個人價值,而且有利于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2.2 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是促進教育改革深化的動力
隨著大學擴招力度加大,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多,就業壓力逐年加大。同時,也因為大學擴招,導致大學教學質量下降,因此,所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水平相對較差,實踐能力相對較低,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不僅為大學生就業進一步增加了難度,也嚴重阻礙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這種情況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能夠在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就業問題的基礎上,實現教育體制的改革,滿足高等教育改革的創新需求。
2.3 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是緩解就業壓力的必要措施
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鼓勵大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創業,能夠為大學生個人開創更為廣闊的就業空間,提供更多的職業選擇。除此之外,大學生創業還能為其他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就業崗位,這對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4 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有助于塑造未來企業家群體
雖然當前我國的個體企業數量非常多,但研究發現,我國具有較高專業素質以及道德素質的企業家卻非常少,這導致那部分素質較低的經營者在進行決策或者制定企業未來發展戰略時,僅僅依靠經營經驗而無法運用自身的知識結構。這樣一來,不僅會對企業自身發展帶來巨大的經營風險,還會對我國未來企業家群體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如果高校能夠在大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必要的創業教育,傳授大學生一些與創業有關的知識,那么就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專業知識以及創新創業水平,這對培養我國未來企業家群體具有重要作用。
3 當前高校創業精神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3.1 對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在制訂招生計劃時都是與學生就業率掛鉤的,在這種招生計劃下,學校實質上是默認將大學生就業率放在第一位的。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都是將創業能力培訓課程作為選修課進行講授,而選修課本身是不納入教師教學計劃與高校科研計劃中的,因此它很難受到學生和領導的重視。在這種學校教育環境下,大學生就會逐漸忽視個人的創業價值,在選擇就業時直接將創業這一選項排除在外。
3.2 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尤其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相比,我國高校的創新教育師資力量非常有限。首先,由于受種種條件限制,高校難以引進一些具有較多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其次,由于受地方高校自身發展認知限制,導致其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大學校人才的招聘范圍;最后,在人才引進后,高校不注重利用線上、線下資源,對教師進行必要培訓。這幾方面的因素,導致目前我國的師資力量非常薄弱。
3.3 創業課程內容陳舊且缺少科學的評價體系
創業課程的內容要適應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這樣才能實現與社會的接軌。但反觀當下,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創業精神與能力教育課程依然在沿用傳統的教育內容,即使有些課程內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但不難發現,其創新力度依然不足,依然無法實現對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培養。尤其是一些選修課程,本身就不受學生重視,如果課程內容不加以創新,那么創業課程的開設與否,對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意義不大。endprint
此外,由于高校對大學生創業教育不重視,因此很多學校簡單地將學生的創業行為看作是其自身的自由行為,沒有把創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必要環節執行,所以更談不上對創業課程進行科學評價。而科學評價體系的缺失,一方面會導致大學生創業能力被遏制、創新精神被扼殺;另一方面導致大學生即使開展創業活動,但在遇到困難時也無法得到學校積極有效的指導,最終導致學生創業活動被迫停止,不了了之。
4 關于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幾點建議
4.1 提升學生、學校、教師對大學生創業精神的重視程度
針對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高??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解決:首先,可以在高校中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協會,以充分引起學校對這一創業群體的重視;其次,大學生創業團體可以通過組織各種各樣的創業實踐活動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最后,教師應當走在創業教育的前列,在課堂上可以通過給學生講述創業故事的方式,開展創業課程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同步提升學生、學校、教師對大學生創業精神的重視程度。
4.2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完善創業課程評價體系
針對高校創業課程內容陳舊、評價體系不完善的這一問題,學校首先應當增加創業課程的課時,使教師能夠有更充分的時間來講授內容,使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與創業有關的知識;其次,學校應當結合社會發展實際,積極更新創業課程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就業形勢,獲得最新的創業理論知識;最后,學校應當在完善創業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完善創業課程評價體系,使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獲得積極有效的指導。
4.3 高校應當建立創業培訓基地,從實踐層面增強學生創新精神
學校要想建立創業培訓基地,一方面應當加強對企業的交流與溝通,以了解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另一方面要付諸實踐,積極組織學生加入創業活動中,讓學生對創業過程有一個真實的感知,從實踐層面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
4.4 引進高素質教育人才,加快教師資源整合
首先,學校應當善于利用網絡技術擴大招聘范圍,使招聘對象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其次,學校在進行教師招聘時應該有明確的方向性,積極引進一些具有較高專業知識和較多實踐經驗的人才進行講授新課,這樣才能從師資力量方面給予學生保障。最后,為了保障創業教育高效開展,學校應當著力培養現有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
5 結 語
在大學時期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對學生本人、高校、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認識到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的重要性,為切實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不斷努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蘇曉純.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體制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0).
[2]龐飛.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之我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