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
摘要: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是維持現狀還是擴大經營,以便增加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企業的資金資源是有限的,企業應當統籌管理好資金鏈,避免因為多元化而造成資金鏈斷裂,文章討論資金鏈斷裂的類型,斷裂的成因以及如何解決資金鏈斷裂的方案。
關鍵詞:資金鏈斷裂;控制成本;壓縮庫存;利用信用政策;拓寬融資渠道
資金鏈是維持企業正常生產運行所需的最基本的血液,良好的資金鏈是保持企業良性循環的基礎。“資金鏈”斷裂不但會對微觀經濟實體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對國家的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產生消極影響。企業想要健康安全的發展,就要防微杜漸,企業主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分析影響企業資金鏈斷裂的潛在因素,研究各個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鍛造一層屬于企業資金鏈的銅墻鐵壁。
一、當前“資金鏈”斷裂的主要類型
資金是企業經營的根本,資金鏈斷裂意味著企業處于假死狀態,基本的業務難以維持。當前企業資金鏈的斷裂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庫存增加型資金鏈斷裂
對于單一企業而言,隨著企業產品庫存的增加,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也在升高,此時,如果企業的資金鏈得不到及時的補充,企業就會因此停產。隨著企業的停產,上游企業因為收不回貨款,導致自身資金鏈受到影響,結果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不良影響將會一級級的傳遞下去。
(二)價值泡沫性資金鏈斷裂
當今世界,人們的投機行為導致許多物品供不應求,價格一度虛高,形成價值泡沫。企業價值被炒作的越高,商品的邊際價值越難以實現,而承接最后一棒的人因為缺少下家來實現他所期望的高價時,價格泡沫破裂,這些投機者便會遭受到致命的打擊。
(三)資金擔保型資金鏈斷裂
擔保是為了給市場中的受信方提供信用支持,同時對授信方提供信用保證,從而為本來不可能實現的市場交易牽線搭橋,實現雙方的共贏,同時為擔保公司帶來客觀的收入。當擔保人過度擔保,超過自己的保證能力時,就等同于在資本市場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一旦受信方出現危機,無法承擔責任,擔保人就會卷入債權債務關系中。這樣的悲劇在我國的資本市場很為常見。
(四)關聯方占用型資金鏈斷裂
互聯網時代,由于信息的快速共享,企業的業務共享緊密聯系。企業為了增加彼此的聯系,便于控制一些重要的資源,于是便采取關聯控股方式,所以關聯方之間形成一種債權債務“資金鏈”網絡。通常情況下,企業往來的資金業務可以及時結算,這樣的業務會帶來關聯企業的雙贏結果,一旦一方出現資金問題,無法正常結算關聯方的資金,就會導致整個“資金鏈”網絡緊張甚至斷裂。
二、導致資金鏈斷裂的因素
資金鏈風險能否降低到可控的范圍與政府的重視程度、金融市場的正規化,企業生產經營的方針政策等因素密切相關。
(一)企業資金鏈斷裂的外因分析
1.宏觀經濟形勢周期性變化的影響
在經濟生活中,特定的地區宏觀經濟環境與資金鏈斷裂緊密相連。經濟總是呈現出長期、周期性的波動狀態。經濟波動分為擴張期和收縮期,如同正弦函數一般,從低谷到高潮,再由高潮轉到低谷。所以不同的企業應根據不同階段的宏觀經濟環境,清晰的判斷經濟趨勢,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趨利避害,做出正確的決策。
2.經濟金融體制不健全的影響
由于我國的金融機制還不完善,特別是銀行信貸業務審批程序復雜,信用評估體系不完善,風險識別能力低下,金融機構缺乏有效服務,種種不利條件下,如同在企業健康的資金鏈上蒙上了一層陰影。
3.融資機制不公平的影響
大企業因為資產規模龐大,信用等級較高,因而成為銀行大力投資的對象,銀行給與大企業各種優惠信貸政策,使企業有足夠的資金去擴張經營。一旦出現經濟危機,金融杠桿降低,企業難以短時間內償還銀行借款,企業資金緊張,甚至“失血”破產。中小民營企業經營規模小,信用等級偏低,難以獲得銀行的資金,當企業缺乏周轉資金時,只能采用高利貸,引發一系列悲劇。
(二)企業資金鏈斷裂的內因分析
資金鏈危機是否能夠獲得有用的掌控和當局的關心程度、外部融資氛圍的好壞、企業成長環境等金融要素密切相關,以下是幾類較為常見的內部原因。
1.企業盲目多元化經營
企業對大數據環境的消費者需求沒有足夠的敏感性時,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明確時,盲目進入不同的領域,只會導致企業資金分散,風險增強,資金鏈薄弱,容易發生斷裂。
2.內部財務管理不善
企業內部缺乏嚴格的財務內控制度,權責不分明,致使企業在遇到債務困難時,最終引發資金鏈斷裂,具體表現為財務風險問題,隨意擔保,受關聯方擔保的問題,或者企業的管理人員的腐敗等均有可能導致決策機制失衡,導致資金流失,引發資金鏈崩潰。
3.違規運作非法獲取資金
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為謀取不當利益而違規操作,使得企業聲譽受損,形象大跌,影響其正常的經營活動,資金鏈收縮。一方面,一些老客戶因為外界的輿論的壓力和出于自身利益的擔心,減少與企業的往來,新客戶的業務更難以進行,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受到極大影響,現金流減少,甚至斷裂;另一方面銀行由于害怕無法到期收回貸款,對企業采取各自防范措施,甚至提前收回貸款,導致企業“雪上加霜”,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
三、防范資金鏈斷裂的對策
(一)提高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
企業資金鏈斷裂只是企業危機的“外衣”,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還是因為競爭力低下,創新能力差,產品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要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擁有知識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實施集約化經營,增加市場調研,給與一線員工足夠的能動性自由,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客戶的需求;建立企業獨特的文化,使之適應企業的戰略規劃,才能鍛造堅固的資金鏈,滿足企業正常生產的資金需求。
(二)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要充分發揮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作用,完善金融監督協調機制。當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危機時,由政府出面,協調銀行對危機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轉危為安,通過“輸血”恢復企業的“再造血”功能,實現政銀企多方共贏;對于個別大型企業面臨的資金鏈斷裂可能引起的區域性金融風險,當地政府要勇于當擔,有組織、有紀律的解決當前的危機,在保證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的前提下,采用適當的傾斜政策解決危機并且建立經濟風險預警機制和應急計劃;政府還要積極地發揮監督機制,對于少數企業,借資金鏈斷裂來逃避銀行等債務的不法行為,一旦發現,絕不留情,維護銀行等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三)提高對資金鏈風險的識別能力
銀行應當選擇優質的客戶進行投資,但是由于經濟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公司的資金鏈難以準確評估,所以從根本上還是需要不斷提高銀行對風險隱患的識別能力,增強風險控制,時刻關注宏觀環境變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加強貸前盡職調查,貸后管理。對有借新還舊需求的客戶要堅持實還實貸,不做資金空轉交易,有效控制風險蔓延。對于企業的行業環境,發展前景做好分析預判,對行業、企業、銀行進行一體化研究,從行業角度把握企業風險,避免由于企業資金鏈的斷裂給銀行帶來不良貸款增加的風險。
參考文獻:
[1]王江.“資金鏈”斷裂:理論解析與啟示[J].山東社會科學,2005(7):38-42.
[2]席曉輝.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規避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13(13):164-165.
[3]李平霞.企業發展中的資金鏈問題研究[J].科學之友,2009(8):151-153.
[4]吳羽佳.企業并購失敗因素之我鑒[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7):31-32.
[5]秦志敏.王璞.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整對銀行的風險傳導[J].銀行家,2008 (12):52-55.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