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于小梅?肖健?倪睿
摘要:創新型會計人才是21世紀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保障。本文從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出發,對目前我國高職校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視角提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建議,旨在整體推進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江蘇高職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當今世界,經濟高速發展,全球化經濟不斷深入,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迫切需要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然而,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滿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如何培養會計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目前高校會計教育的重要任務。
一、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從國家層面看,早在十五屆五中全會上,黨中央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以看出未來國家間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人才的競爭。從經濟角度看,21世紀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企業業務范圍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新理論、新領域層出不窮。會計作為一門商務語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關鍵性作用更加凸顯。會計人才的競爭已經成為國家、地區和單位間競爭的焦點之一。從行業角度看,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職能由傳統的核算、監督職能,慢慢發展到成本控制、經營決策、戰略預測、績效考核等職能,會計涉及的領域范圍越來越廣泛。傳統低層次的會計人才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創新型會計人才成為新經濟時代的寵兒。
二、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
(一)創新教育理念不夠明確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仍以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為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從就業的最低要求出發,重點關注學生未來崗位能力,忽視了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以書本為主,注重完成教學任務,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這樣的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中往往只會照葫蘆畫瓢,成為一個按部就班的操作工,無法應對沒見過的業務,缺乏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缺乏深度融合
創新型人才培養應建立在合理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之上,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會計創新型人才不僅需要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熟悉前沿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還需要熟悉企業實踐運作流程,更需要具有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卓越的決策能力。但目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并沒有完全涵蓋這些課程,即使有少部分學校已經開設這些課程,其內容的更新速度明顯滯后于相關內容的更新變化,跟不上社會發展變化,滿足不了會計創新人才知識需求。在教學模式上主要以理論課時為主,實踐課程較少,雖然也有部分學校開設了會計實務和會計實驗課程,但仍以教師講解,學生模仿為主,學生缺乏主導性,且其教材內容陳舊,與現實中企業財務現狀有很大差別。這導致學生的能力無法得到鍛煉,主動性也受到嚴重制約,無法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三)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
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國家、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首先,國家缺乏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激勵制度。光有口號和要求,國家沒有針對高職校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或保障措施,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經費不足,以致高職校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動力不足。其次,學校缺乏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努力和共同配合。目前,高職校對教師和學生的考核評價仍采用傳統的定量方式,這樣的考核評價機制有礙于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創新主動性。最后,社會缺乏對參加校企合作企業的保護機制。由于財務工作涉及商業機密,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校企合作中企業往往不會把財務核心的工作安排給實習學生,學生只能接觸到一些最基礎的工作,所謂的校企合作也就未能發揮想象中應有的作用。
三、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下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建議
(一)確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南針,它為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等構建指明方向、提供依據。創新型人才最根本的品質是具有自覺地創新意識、具有縝密的創新思維和具有堅強的創新能力。目前,教師創新教育理念不強、學生創新意識淡薄是培養會計創新型人才的主要阻礙因素。因此,各高職校應樹立創新教育觀,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在基礎上,根據本校實際情況來科學的制定適合本校會計學生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
(二)優化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培養高職會計創新型人才,需要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優化專業課程體系不需要打破傳統的課程設置,只需增設和融入創新教育的內容。
1.增設創新教育理念課程
為將創新教育理念貫穿于始終,高職校應每學期都增設創新教育理念課程。低年級安排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指導等課程,讓學生設想規劃職業生涯;二年級開展文獻搜索等工具技能教育,為學生創新學習提供支持;三年級開設專業理論探討課程,探討專業前言理論知識,倡導自主性、開放性,不設標準答案,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2.拓寬專業實踐課程范圍
會計具有嚴謹客觀、謹慎負責的職業特征,然而,相當一部分學生把這個理解為缺乏創新、古板守舊,認為會計不能創新,否則就容易違法違規。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學生對企業經營的會計政策選擇沒有真實的體會。高職校應開設企業經營模擬實訓課程,讓學生了解企業經營,還應開設會計與經濟法模擬實訓課程,除此之外,如稅收、金融、證券等課程也應根據其自身的特點開展不同的實踐課程,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如何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行會計創新。
3.創新教學模式
會計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改革傳統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確定學生主導地位,增加課堂的開放性、互動性、自主性,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實踐、自主探究和自主創新的積極性。教學中可以運用案例教學、實務操作、模擬演練等教學方法,還可以進行社會調查、輪崗實習。高職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會計實習基地,為會計專業人才提供深入企業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對企業會計運行的認識,讓他們學會如何甄別、運用、創新會計知識。
(三)建立創新教育師資隊伍
會計創新型人才培養首先需要一支創新教育師資隊伍,也就是說高職校教師要培養出創新型人才,首先自己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能將自己的創新能力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因此,高職校應鼓勵教師通過掛職鍛煉、開展課題研究、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等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教學能力。高職校還可以聘請企業專家擔任會計專業兼職教師,邀請會計界資深學者定期開展專題講座,以彌補本校專職教師的不足,拉升本校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此外,高職校之間、會計教師之間應加強交流,知識共享,在相互交流探討中激發創新靈感,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
(四)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
會計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單位的事,它是全社會的事,需要國家、學校和社會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不斷完善相關制度保障。首先,國家應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針對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出臺相關鼓勵政策,并具體落實到位。其次,學校應努力轉變對教師和學生的考評機制,不以分數為唯一標準,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在考核體系中增加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考核。最后,社會應建立對參加校企合作企業的保護機制,比如,作為會計實習基地的企業在同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優先獲得一些訂單,以此抵消企業對安排會計實習生的顧慮。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19號.
[2黃楠森.創新人才的培養與人學[J].南昌高專學報,2000,03:5-7.
[3]洪連鴻.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0,02:38-40.
[4]唐青玉,張淑靜.高職會計專業技能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方法與途徑研究[J].科技咨詢2014(36):176-177.
(作者單位:石磊 江蘇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于小梅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肖健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倪睿 中國人民銀行泰州分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