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藏申
摘要: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點,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佳化,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增長能力,發展智力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以全面提高新一代的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素質教育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模式,注重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所謂素質教育就是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教育。每一位教師必須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學生將來更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結合教學內容,滲透素質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數學的特點,說明事物的內涵,闡明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外的關系。充分挖掘數學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結合數學知識,介紹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如結合數學《圓的周長》教學,介紹祖沖之關于圓周率的準確計算,對學生進行祖國燦爛文明史的教育。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數學教學是以教學數學知識為主,結合教學過程抓住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一例一題、一表一圖,適時適量、自然地進行滲透。例如,在教學統計時,有這樣一道練習:“我國運動健兒在第24—26這三屆奧運會上各獲得獎牌數為20塊、36塊、52塊,要求制成獎牌的統計表。”對于這道題,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解題,而是讓學生仔細讀題,接著讓學生說說想到了什么,許多學生都想到了我國的體育成績進步飛速,緊接著我就說我國的體育事業飛速發展,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祖國爭得了榮譽,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感到無比的自豪,你們也應該努力學習,像運動員那樣為國爭光。結果,所有學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做起題來也是十分認真仔細。又如,在教學“時、分、秒”的時候,教師在學生初步建立了時、分、秒的概念后,通過讓學生讀書、寫字、數心跳等形式,讓學生切實感受1分、1秒到底有多長,可以做多少事情,那么一節課 40分鐘有40個1分鐘,究竟應該怎樣使用這個時間,從而適時地教育學生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責任意識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有一定探索和討論的價值,要有一定的開放性,還要探究恰當的合作時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在教學中出現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組織學生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等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參與討論。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立的觀點,學生出現“吞吞吐吐”現象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打斷學生的發言,要讓學生擁有充足的發言、補充、訂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盡情的闡述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智慧得以發揮。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把三角形能否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然后,讓學生匯報。學生怎樣做的都有,如何形成共同的認識。此時,學生自覺地說與他人合作。這時,我讓小組合作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經過推理,得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小組合作學習就恰到好處,在交流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進一步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反思、學會接納、學會欣賞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社會技能。例如,將組內成員明確分工,運用“手勢”發揮管理作用,使學生參與管理過程,如何傾聽別人的發言,養成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自己認真思考,大膽發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發現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如何“提建議”;如何說服別人。評價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它們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小組里學到更多東西,同時對同學與家人和朋友和睦相處以及未來事業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聯系生活,進行德育教育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學習目的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學中,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如注意力的培養、長期反復思考同一問題的意志品質的培養、獨立思考精神的培養等。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聯系實際,闡明所學知識的用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入淺出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例如,一年級教學元、角、分的知識,可以介紹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產建設中的作用,教育學生要愛護人民幣,合理支配人民幣,節約用錢;二年級教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要使學生知道已學過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不能滿足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這部分知識在今后的學習以及工作和生活中要經常用到;三年級教學《三步計算式題》時可以介紹“小括號”在實際中的應用和運算順序中的作用;四年級教學《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時可以介紹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中的應用;五年級教學《比例尺》時可以介紹按“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以及按“比例尺”繪制圖紙,介紹其在建筑、科研、軍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過教師簡明扼要的介紹使學生把所學新知識同現實生活、今后的學習和國家的建設逐步聯系起來,明確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可以借助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提供的材料,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開闊視野,產生學好新知識的欲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動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