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鑫鑫
[摘要]在《專利法》的第四次修改草案中,針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專利侵權中的責任以及義務進行了相應的增加,即《專利法草案》的第七十一條。這一條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專利侵權中的責任與義務,明確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的注意義務以及增加了“通知-刪除”規則的適用。但是基于專利的技術性以及專利侵權的特殊性,網絡服務提供者相關的注意義務的程度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在第二款的“通知-刪除”規則中,針對專利侵權的條件沒有具體規定。文章認為明確在專利侵權中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程度以及在“通知-刪除”規則中具體的使用條件是很必要的,這對于理清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專利侵權中的地位以及義務有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專利侵權;注意義務;“通知-刪除”規則
在當今社會中,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將更多的信息以及產品傳遞給相應的接受者,但是相應的各種侵權產品或者信息也都在網絡上大量傳播。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可能侵權的信息以及產品負有一定的義務和責任,我國的《侵權責任法》以及《著作權法》《商標法》中都有了一些相應的規定。在《專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中的第七十一條規定了在專利侵權中的的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專利侵權的注意義務以及由此帶來的連帶責任,并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通知-刪除”規則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專利侵權認定涉及比對和認定問題,這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既要熟悉各種專利法律法規,還必須掌握專業技術知識。網絡服務提供者在侵權認定過程之中應當負何種注意義務以及適用通知-刪除規則的條件與其他網絡侵權的條件是否相同或者是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這些都需要予以厘清。
一、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專利侵權中的注意義務
在《專利法》修改草案的第七十一條中的第一款中規定-了網絡服務的提供者應當對于網絡用戶的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一定的注意義務,否則應當承擔連帶責任。這一款中提到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其網絡侵權,但是專利權侵權的特殊性以及侵權認定的復雜性使得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應當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變成了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網絡服務提供者認定網絡用戶專利侵權是否應當與著作權侵權或者是商標權侵權中的注意義務程度相同,抑或是應當有專利權侵權自身的特殊性。
(一)網絡環境中專利侵權的認定
對于專利侵權認定以及專利侵權行為的認定,我國的專利法規定了相應的原則以及方法。而在判斷發明和實用新型是否侵犯專利權的過程之中,首先應當判定被訴侵權專利的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其次就是運用全面覆蓋原則以及等同原則來認定被控侵權的專利的技術特征被專利的技術特征所覆蓋或者是兩者的技術特征具有等同的特征。對于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認定應當根據外觀設計產品的用途,認定產品種類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確定產品的用途,可以參考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產品的功能以及產品銷售、實際使用的情況等因素。而認定是否屬于專利侵權行為中的判斷方法則是這個行為是一個明確的具有違法性的實施行為且針對有效的專利權,而這種違法行為造成了專利權人的損害。
(二)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專利權侵權注意義務的程度
專利侵權的判斷具有一定難度,對于一般的網絡服務的提供者更是如此。《專利法》修改草案中規定了在專利侵權過程之中對于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專利侵權行為進行制止,否則的話則與侵權人共同承擔責任,這就是對網絡服務提供者注意義務的規定。注意義務是各國的侵權責任法中必然會規定的內容,是對于侵權責任構成要件的完善,是過錯客觀化以及過錯判斷標準客觀化的必然要求。注意義務乃指行為人在特定情形下所必需遵循的行為準則以及依該準則而采取的合理防免措施,它包括注意義務的確立和注意義務的違反兩方面的內容。注意義務是對于當前侵權責任的補充,對于利益的平衡以及侵權責任擴大化的適應。注意義務在適用上具有主動的注意義務以及被動的注意義務之分,對于已經知道的侵權行為的主動通知的義務以及對于應當知道的侵權行為的被動的注意義務。但是對于注意義務的適用還應當明確注意義務的程度,這是將注意義務用于侵權中的前提之一。
對于網絡服務的提供者應當知道的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話那么就必須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對于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應當知道的程度需要明確的界限。網絡服務提供者應該作為理性人或者善良管理人來管理其用戶所發布的信息和內容,但是對于專利具有的特殊性,網絡服務提供者作為理性人或者是善良管理人對于用戶的產品和信息的管理程度應當是低水平的。網絡服務的提供者在審查網絡用戶的信息以及產品之時,對于這些產品或者是信息僅需要滿足對于表面上是否侵犯專利權或者是利用他人的專利產品作為宣傳的程度,而不需要對于這些行為或者是產品是否侵犯專利權進行實質的審查,畢竟網絡服務提供者不可能對于每種專利產品都有較高的認識水平。
二、網絡服務提供者與網絡專利侵權“通知-刪除”規則
(一)網絡侵權中的“通知-刪除”規則
我國的《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這是對于“通知-刪除”規則的比較原則性的規定,而有關于“通知-刪除”規則具體的規定的則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之中。但是無論是《侵權責任法》還是對于《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都沒有適用于網絡專利侵權的要件。而且網絡環境中的專利侵權具有特殊性,平臺方在應對專利投訴時,根本沒有能力作出侵權與否的判斷,平臺方只能履行相應的注意義務,比如事前簽訂知識產權責任協議,要求提供權利證明,提供在先銷售記錄或其他資料。當權利人起訴直接侵權人時,需提供直接侵權人的相關信息,等等。對于在網絡環境中專利侵權的“通知-刪除”規則的構建應當具有全面性以及其特殊性。
(二)網絡專利侵權“通知-刪除”規則的具體化以及特殊化
針對于網絡環境中專利權侵權的“通知-刪除”規則應具體化和特殊化,主要是因為現行的《侵權責任法》雖然可以適用于網絡環境中的專利侵權,但是具體的要件還是需要進行明確并且貼合專利權的規定。對于通知要件的具體化以及特殊化,結合有關規定,主要應該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1.應當包括權利人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和地址;2.要求刪除或者斷開鏈接的侵權產品、方法、行為等;3.應當有專利權有效的證明,這是因為有的專利在實質上是無效的;4.應當是專利權人對于侵犯專利權的產品等的具體的證明材料,包括相應技術信息的比對以及行為性質的說明等,這是因為專利技術性的原因所要求的;5.對于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專利權人還應當讓其做出善意的保證,并且對造成的損失應當進行相應的賠償,這是因為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專利的非實質審查使得相關專利的泛濫。
三、結語
《專利法》的修改草案中規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在專利侵權中的相應注意義務以及相應的對于“通知一刪除”規則的義務,這些都是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在網絡環境中專利侵權的比較明確地規定。但是這些條款并沒有對于義務規則進行具體的描述,專利權侵權的特殊性使得其也無法直接照搬著作權網絡侵權的相關的規定,必須對相應的規則進行具體化。針對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注意義務應當考慮專利侵權的特性,不應當要求過高的注意義務,僅僅對于應當知道的侵權狀況進行大致表面的審查即可。對于“通知一刪除”規則,應當考慮相應的情況來具體適用。
[責任編輯:岳文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