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燕
[摘要]共享經濟已然成為商業發展的新模式,基于共享經濟發展起來的共享單車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方便了市民出行。然而由于共享單車尚屬新生事物,缺乏相應監管,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例如私人侵占共享單車、故意毀損車輛、違規停放車輛、共享單車押金兌付風險等,這些亂象的背后凸顯著制度的不完善、政府執法水平的不足以及觀念的落后。文章認為,面對共享單車的亂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亟需對共享單車這一新生事物從法律層面進行規制。
[關鍵詞]共享經濟;共享單車;法律規制
集綠色、環保、便捷、隨用隨取等優點于一身的共享單車的出現大大方便了城市內短途出行的用戶,完美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但共享單車仍處于初級階段,其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共享單車管理存在的亂象
(一)政府層面
共享單車是基于共享經濟而衍生的新生事物,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先天不足,既無明確的法律規定,也無監管的主體。在政府監管層面,由于監管主體對監管對象的認識需要經歷一段時間,同時政府對新生事物的發展持支持態度,加之互聯網行業帶來的巨大生產力,政府對共享單車的監管基本屬于缺位狀態。不同于傳統的租賃服務,共享單車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屬于金融業這一高危高風險的行業。
另一方面,城市執法管理難度較大。對于亂停亂放、侵占盲道等亂象,共享單車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企業擁有所有權,用戶只有使用權,對其違章行為較難嚴格執法。且共享單車數量龐大,需要出動大部分執法隊伍進行管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二)企業層面
1.押金兌付危機
在共享經濟領域,特定的押金收取都可以產生一定規模的資金池。如果押金資金的使用出現問題,很容易引發押金兌付危機。尤其是當下共享單車處于初級階段,缺乏贏利模式,需要借助外部投資“籠絡”用戶,一旦投資者撤資或者不再投資,共享單車企業的資金鏈便會癱瘓,進而引發押金兌付風險。引爆押金問題的事件是2016年2月10日,卡拉單車投資人在得知單車丟失率、損壞率遠超預估后,當晚告知創始人不再投入后續資金,全額收回之前的投資款,并將公司賬目上部分用戶押金劃走,撤走財務和客服。④這一事件引發業界和用戶的擔憂,這會不會成為卷款潛逃的新“套路”,押金是否成為企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合法外衣”?企業沒有足夠的反擔保車輛,一旦管理不善造成金融風險,極有可能引發糾紛。
2.押金退還時限長
除了共享單車押金兌付的風險問題,對于押金的退還時限也存在弊端。一些主流共享單車企業對于押金的退還渠道并不便利。ofo單車的押金可以秒退,但其他主流品牌共享單車押金則要在1至7個工作日內退還,而余額還需另行聯系客服退還。在這一收一退的時間差里,企業可產生巨大的孳息收入。對于押金的孳息歸屬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但根據一般法學原理,應當通過雙方進行確認歸屬,但是共享單車的經營方在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據為己有,實質是非法占有。
3.共享單車車輛安全存在隱患
ofo、摩拜公司等多家共享單車企業都生產出多種車型以應對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但是在車輛本身的安全問題上還存在安全隱患。除了車輛本身的質量安全外,還有基于互聯網安全的定位技術存在問題。以ofo為例,ofo沒有配置GPS定位系統,互聯網系統并不能識別單車是否損壞影響騎行的真實信息,對ofo的及時維修造成極大阻礙,進而影響共享單車的使用安全。
(三)用戶層面
用戶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可謂是亂象叢生,主要包括私人侵占單車、毀損單車、違規停放等行為。一些投機取巧的人解鎖了單車固定密碼之后,便在共享單車上另加一把鎖,將共享單車據為己有。且不論這種行為構成盜竊抑或是侵占,單單是讓“共享”變為“私有”這一做法就使得共享單車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而車輛毀損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時常能夠看到“缺座短腳蹬”的共享單車停放在路旁無人問津。這一方面是由于共享單車生產技術不過關,但更多的是人為的因素,車輛毀損后不及時報修,毀損的車輛不及時處理很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另外,共享單車亂停亂放,侵占盲道、人行道甚至機動車停車位的現象隨處可見。隨意停放不僅影響市容,更導致公共空間的無序占用,甚至存在因為違章停放被管理部門拖走的情況。
二、共享單車管理存在亂象的原因
(一)制度滯后
制度的滯后是共享單車亂象的根源。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共享經濟的發展需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作為指導和約束,才能逐漸得以實施。在共享單車方面,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完善,個人信用體系、共享單車的行業標準仍不健全,肆意破壞共享單車的行為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同時,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存在較長的時間差,在這期間很多城市的共享單車遭到了較大的破壞,嚴重縮短了共享單車的使用壽命,損害了城市的發展形象,為整個城市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到共享經濟的發展。
(二)政府執法能力不足
基于共享經濟模式而興起的共享單車是一種新興事物,現有法律法規往往無從規制,大部分共享經濟形式仍處于“無法可依”的法律灰色地帶。灰色地帶所帶來的就是監管的缺位,政府對于私人侵占共享單車、故意毀損車輛、違規停放車輛、共享單車押金兌付風險這些亂象無從監管。另一方面,政府對于新興產業和公共資源的協調能力不足,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不足亦是共享單車亂象無從監管的重要原因。目前,共享單車市場發展迅猛,共享單車的數量及品牌持續增加,然而目前尚未有相關部門對共享單車進行統一規劃及規范,導致各類亂象層出不窮,政府部門卻又無可奈何。
(三)社會大眾整體觀念淡薄
公民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相對薄弱亦是共享單車亂象存在的重要原因。對于共享單車這一共享經濟下的產物,社會大眾在使用和維護等方面缺乏基本的意識,很多城市的共享單車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這不僅損害了城市的形象,還浪費了社會的資源;給共享單車上私鎖,變共享為私有的行為也使得共享經濟的發展失去了其初衷,使得在全社會全面踐行共享經濟發展模式變得十分困難;隨騎隨停的便利卻被濫用造成盲道、人行道的侵占,不僅影響了市容,更導致公共空間的無序占用。endprint
三、我國共享單車亂象的法律規制
(一)制度層面
建立并完善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一方面,推動企業建立完善嚴格的信用積分系統,規范用戶的騎行行為并鼓勵用戶舉報違規行為,鼓勵更多用戶參與到監管當中。另一方面,將違規用戶納入政府交通違法平臺,對于破壞、違規使用共享單車的市民,可以列入失信“黑名單”,提高其使用共享單車的成本。
建立共享單車行業標準。通過建立行業標準推動相關企業加強互聯網自行車行業自律,做到公平競爭,有序投放車輛,保證車輛投放的進度和規模與企業自身管理能力相適應,防止資源投放過剩,進而影響到城市公共交通。同時,配備與投放規模相匹配的停放秩序管理團隊,保證車輛規范停放,不影響行人、機動車正常通行。另一方面,對于毀損的單車,企業要及時回收處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二)執法層面
政府應出臺相關監管細則對用戶、運營商、破壞單車者進行指導及約束,規范用戶行車及停放秩序,同時明確運營商、人、車之間的權利與責任,促進共享單車市場良性健康發展。
政府應盡快完善城市慢行系統規劃建設,將共享單車納入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從土地、規劃方面對共享單車停放地的選址給予政策扶持,在政策上完善配套措施,加強對共享單車的監管與維護,解決城市慢行系統中行人、單車路權的分配,明確單車停放區域、行駛規則等,為共享單車創造更好的運行環境,為市民創造更好的騎車出行環境和社會氛圍。
政府應當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對共享單車進行監管。首先要著力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對新興產業和公共資源的協調能力。其次要提高執法隊伍素質,一方面要從源頭上對執法隊伍進行嚴格把控,另一方面要加強執法人員學習、運用和執行法律能力的培養。
(三)觀念層面
應當加強公民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提高公民的素質。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要正確認識秩序與自由之間相互辯證的關系,公民應當認識到自由是法律框架允許范圍內的自由,而不是肆無忌憚的權利濫用。應加強樹立公民法律意識,加強法律知識的普及,側重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共享單車能否在城市暢行無阻,其根本性保障就是國民自身的法治素養。
應當加強政府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共享”本身就是一種自律性理念,這種經濟理念根植于良好的法治環境之中,這要求政府部門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為共享型經濟模式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更要求共享的參與者具有良好的道德法律素養,通過自律實現“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四、結語
共享單車是共享經濟下的產物,共享單車亂象的出現,既是對國民素質的考驗,也是對相關企業反應能力、執行能力的考驗,同時還是對地方政府責任意識、響應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我國已有制度的考驗。面對高速的經濟發展,我們需要抓住機會,迎接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保證共享經濟的安全性。因此,從制度層面,要建立并完善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建立共享單車行業標準,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證共享經濟得以長久發展;從政府執法層面,應出臺相關監管細則、盡快完善城市慢行系統規劃建設、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在提升政府城市管理水平和執法人員素質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管理;從觀念層面,一方面要加強公民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大力提升公民的個人素質和整體素質,另一方面要提高政府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為共享經濟模式提供優質公共服務。
[責任編輯:岳文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