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傳媒業不斷發展,社會不斷在進步,而對于我們廣播電視編導的專業人才要求也更加嚴格,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和藝術鑒賞能力,同時要具有扎實的社會實踐能力,本文結合河北美術學院特色工作室教學模式與實際編導課程接軌,發展特色課程,培養更富有廣播電視編導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加強了實踐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個性化;數據化;專業化;多元化
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針對我們編導的課程特色,學生需要掌握前期策劃、中期拍攝、后期制作等多個階段的學習與引導,所以我們在尊重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特殊性和電影拍攝的創作規律,改善學生在校的學習環境及學術氣氛,增加學生課程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性。本文以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為例,針對工作室制的特色課程,提出了幾點總結認識。
一、 課程建設的個性化
據了解,現在我國藝術院校主要授課模式和考評機制都是在大學統一管理模式下進行的,并且一刀切的情況,很是普遍,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略顯死板,多以書本課程教學的主要構成,教師理論有余,專業不足的問題也是面臨的一大弊端,以及校企合作較少,造成了社會發展與學校教育脫離,但是我們學校依據現有的社會資源及教學特色,培養學生真正的符合社會的需求,與學校教學真正的聯系起來,凸顯藝術教育的發展特點,由此設立工作室教學,工作室的課程特色建設迫在眉睫,工作室模式教學也必須正確快速地發展。
二、 教學內容開放化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以工作室為載體,將課程、教室與生產實踐融為一體,將傳統的學校封閉式教學變為面向生產實際的開放式教學,以課程知識為基礎,以專業技術的應用為核心,以專業教師為主導,以承接技術項目為主要任務的將生產與教學緊密結合,由教師帶領學生在承接和完成生產技術項目的過程中完成綜合專業技術的訓練,在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對于學生思維的把控,給學生足夠的思想建設與創新。
(一) 學生參與實踐
由教師帶領學生直接參與生產實踐,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轉變為面向符現代實用技術的推廣,講課堂知識更好的課堂的利用發展,課堂不再只是教室,而是延伸到了室外,擴大了教學活動的場景,縮小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變化。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習,變成主觀的。
(二) 教師專業加強
我們實行工作室教學,目的也是為了完善教學,增加實踐能力,所以針對這一特點,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采用的是項目式教學,是以項目為主要內容的,突破了單一課程的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更具有開放性,不依附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并且結合老師的專業素養,使學生鍛煉了自己的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也加強了與學生之間的主觀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師真正地變成了以學生為主的、服務學生,與學生形成合作的、探索性的關系。因而有助于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三、 課程安排專業化
工作室區別于教研室,是以個人負責制和項目負責制為特色的,能夠提高教師的責任感、專業鉆研能力,給予學生更大的發揮空間。
(一) 教學方法
1. 課程講授:由教師講授課程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手段,介紹資料查閱的范圍和專業信息收集的途徑,為項目實踐打下理論基礎,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做好記錄。
2. 布置任務: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把比賽引入教學中,分給各組學生,由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并把任務分工和進度安排計劃交給老師。要求每組能夠按計劃合理分工,團隊共同協作完成任務。
3. 完成調研報告:學生利用各種條件收集專業信息和相關素材,設計出比賽的劇本,拍攝,以及后期的作品,進行專業市場調查,并對收集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要求各組寫出相關的調研報告。教師根據個人的表現記錄平時成績。
4. 教師總結:在學生展開激烈討論之后,教師再對個小組的方案進行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處理意見。
5. 完成作品:學生根據討論建議和老師的處理意見修改方案,完成項目。
6. 考核評價:重點考察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拍攝能力,另外學生的平時表現、實驗情況、作業等都作為成績評定的依據。
(二) 課下輔導
1. 在課外輔導方面是以每個導師負責一個學生小組,或學生小組選擇對應的導師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業輔導、綜合技能訓練,指導參加國內外專業比賽等。
2. 工作室教師以及外聘專家不定期地對學生舉辦講座,進行專業信息傳達、職業認知輔導、就業指導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和上崗準備。
(三) 網課運行方式
在教學計劃中,老師在教學中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教學方式上,從“講授式”到“參與式”;在教學形式上,從普通的說教,變成多媒體教學方式,在教學目標上,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在師生關系上,從主客關系到主主關系,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 課程發展多元化
建設工作室制度,是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學保障,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的積極因素,工作室制度的特點之一就是教學與實踐內容相匹配,作為工作室生命力的體現,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的可操作性是教學內容實現的保障。
課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對的連續性,集中板塊授課,實現多元化教學、教師和企業聯系人員在工作室中直接輔導,講解和直接操作相結合。課程內容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教師主導與教輔相結合,教學內容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傳授方式與啟發式相結合。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使雙方的專業技術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工作室的課程推行,讓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很多教師在實踐的同時不斷地充實自己,專業綜合能力得到較快的提高。學生跟隨工作室老師,提出“以賽代練”,讓學生多結合實際,通過市場調研、組織素材、等直接參與的生產實踐活動,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面對企業和市場,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使學生在校期間更加明確學習目的。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明白藝術類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科目的教學,所以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所以工作室的課程創新,要積極進行教育教學的探索與改革。推出適應工作室發展,以及學生進步的特色課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應用與實踐,實現工作室利用的最大化。
作者簡介:
楊佳迪,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