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松
(沈陽農業大學 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新平縣東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調研報告
安小松
(沈陽農業大學 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規模逐年加大,農業機械保有量大幅度增加,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農機專業合作社也隨之應運而生。農機合作社已成為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重要主體,特別是全國農機合作示范社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對于促進農業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進一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進一步摸清現階段我國農機合作示范社的發展狀況、運作機制和存在問題,探索今后進一步做強做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新路徑,使其在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農機農藝融合,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中發揮更大作用。筆者于1月15~17日,深入到新平縣東圣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采取現場調研、座談訪談、個案分析等方式方法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新平縣東圣農機專業合作社位于云南省新平縣幸福路26號,于2010年9月在工商局首次注冊,注冊資本500萬元,共有社員75人。新平縣東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經營范圍包括:為新平縣各鄉村提供農機機耕機耙深松作業、稻麥聯合收割機收割、設施農業建設、農機操作技術培訓、農機修理、信息技術咨詢、農機新產品引進示范推廣和銷售等服務。
新平縣東圣農機專業合作社是現任理事長傅志堅,原新平縣副縣長個人出資建立。1位理事、1位副理事、會計1人、出納1人、監事1人、成員2人,共7人組成。合作社成立的動機與實際:理事長原為新平縣副縣長,畢業于農業院校,本身專業為農學,退休后發現新平縣農業機械作業程度不高,且沒有專門的農機銷售、維修點。于是于2010年9月成立新平縣東圣農機專業合作社,之后為了拓展業務,又建立了新平福博工貿有限公司,從此社企合一,相輔相成。利用技術、服務、信息等優勢把農機戶組織起來,為當地農戶提供農機機耕機耙深松作業、稻麥聯合收割機收割、設施農業建設、農機操作技術培訓、農機修理、信息技術咨詢、農機新產品引進示范推廣、銷售等服務的專業合作社服務。
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新平縣東圣農機專業合作社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目前,該社入社社員75人,服務農戶近1200戶。合作社占地面積10388平方米,擁有12臺維修設備,其中,機庫面積為6000平方米,維修間面積為1200平方米。2016年作業面積2.5萬平方米;合作社擁有拖拉機20臺,其中大型拖拉機20臺;聯合收割機14臺;合作社總資產達到3800萬元,其中農機固定資產500萬元;農機服務年收入1000萬元。該合作社每季作業服務總面積6000畝,合作社無自營耕地面積,也無任何流轉土地。當地地屬山丘,盛產熱帶水果、煙草、甘蔗等,這為合作社的農機推薦與銷售、溫室大棚與滴灌設備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合作社擁有大中型或專用特色農機具126臺,其中:大中型輪式拖拉機30臺,聯合收割機14臺,烘干機5臺,小型播種機、微耕機、旋耕機、抽水機、收割機、動力噴霧機等配套機具77臺。
合作社有固定的辦公場所,面積10338.5平方米,其中:機庫6000平方米,辦公室、維修室及配件室1250平方米,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安全生產制度、設施設備管理制度、會議制度。
近兩年在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等的扶持帶動下,本社新增了大型久保田PRO0488收割機一臺,東方紅LY1104兩臺,東方紅MF504兩臺,收割機、抽水機、動力噴霧機等配套機具50臺套等先進機具,為機手開展機械作業提供了技術保障。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的農機裝備水平,使合作社作業能力大幅提高。與此同時,積極參與農機規模化作業項目,合作社完成國家農機購置補貼3000多萬元,每年能用國家、市補貼的2/3,通過政府項目實施帶動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
嚴格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依據,合作社的設立登記、章程制定、股金設置、組織結構、民主管理制度建設和盈余分配均須按《合作社法》要求進行規范化建設。具體做法為:(1)按照《合作社法》要求和合作社的實際情況制定可操作性的規范章程,該章程已經通過全體成員表決,并簽名或蓋章。(2)擁有健全崗位責任制和成員管理、生產管理、收購營銷、財務會計、檔案管理等制度,所有規章制度已經墻公示。(3)建立健全內部組織機構,成員大會、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理事會要嚴格按照成員(代表)大會的決議,做好日常工作,確保合作社正常運行;監事會要按照章程規定對理事會執行成員(代表)大會決議和日常工作進行監督。(4)合作社成員(代表)大會、監事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2次,重要事項民主決策,并有會議記錄。根據合作社發展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年終要有工作總結。(5)擁有專職會計人員1 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理事不存在兼任業務性質相同的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理事、監事或者財務會計人員。(6)合作社重大事項應民主決策,實行“一人一票”表決制。合作社投資項目、盈余分配、貸款、變更等重大事項應由成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財政扶持項目建設的資金及用途、建設內容等應向合作社社員公示。(7)合作社檔案管理規范,會議記錄齊全。
近年來,在新平縣東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該地區逐步引進適合該地區的農機具,使得當地農業機械化程度得以增加;用果蔬烘干機等合作社推薦的適合農戶的農機具,帶動了1500農戶收入增加。平均每戶大概每年多增加1000元的收入。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的農機裝備水平,使合作社作業能力大幅提高。
該社已成為農機新技術推廣的主體。在農機機耕機耙深松作業、稻麥聯合收割機收割中,積極承擔推廣任務,促進了當地機耕、機耙、土地深松等技術發展迅速。
近年來合作社采取社企合一,取長補短,揚長避短的發展模式,不斷引進與推廣適合當地作業的農機具,對新農機具的引進花費心思,每年的農機博覽會都會參加,每年至少出去兩次學習查看農機具,并加大對適合當地的中小型農機具的引用;依托當地鄉鎮農機部門,在每個鄉鎮培訓屬于自己的農機手,這樣當地農戶作業和農機維修十分便利;于是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彌補了因農村勞動力轉移勞力不足,耕地閑置荒蕪,不能按時栽種的現實問題。
在接下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合作社還將繼續擴大規模,提高農機的數量和質量,為建設成為一流的、先進的、規范的、現代化、數字化、科技化的合作社而不懈奮斗。此外在市農業局的要求下,合作社將把整個市的農機業爭取過來,輻射整個市,帶動整個玉溪市農機行業,增加合作社的銷售途徑,增加合作社的收入,使合作社成為以農機作業服務為主體、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為補充的生產經營新模式。
由于國家農機扶持的不持續性,不穩定性,合作社在規定計劃項目的時候出現障礙。合作社希望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降低或者改善扶持資金,但不要取消。如當地本是干旱地帶,缺水,合作社的滴灌系統十分適用當地環境,這樣既能減少人力,又能節約資源。然后政府卻取消了滴灌扶持,讓大多農戶望而止步,用不起這樣的設備。又如對合作社場地建設,按國家政策應到給足一定扶持,然而當地并沒有這種扶持政策。合作社希望國家因地制宜,農業發展潛力發展優勢大的地方給予極大支持。
另外,當地農機補貼政策出臺晚,遲遲不能落實,本來今年1月份想要買農機,結果5月份才出臺農機補貼政策,錯過春耕等情況,直接導致合作社發展停滯。如2016年的政策合作社希望不要有所改變,如果2017年有增加的政策直接增加就好,不要讓原來的政策取消,如果在政策出臺之前取消去年政策而新的政策卻還沒有落實到位。這樣合作社農民購買農機的欲望和能力將會大大降低。合作社每年能用國家、市補貼的2/3,希望國家能把資金多用在發展的好的地方,另外,國家評選國家示范性合作社后并沒有實質性的用處,希望國家能加大對國家示范性合作社的支持。
土地流轉,改進農機技術和更新農機裝備都需要大量資金。資金問題是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問題。所需資金量較大,從金融部門貸款很難,融資渠道較窄,不能真正滿足其資金需要。可以以機具、土地、技術作為固定資產入股,從而拓寬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