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東
(甘肅省臨洮縣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站,甘肅 臨洮 730500)
家庭農場發展的困境與適度規模經營分析
張建東
(甘肅省臨洮縣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站,甘肅 臨洮 730500)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土地面積約為全球的7.3%,需要養活約占世界人口的1/5,對于我國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從2013年開始國家推行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困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擴大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價值。適度規模經營在該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當前家庭農場尋求自身發展的一種經營模式。
家庭農場經營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經營主體,仍處在摸索前進的過程中。在基礎農業設施、產品銷售以及土地流轉等配套體系中缺乏統一標準,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碰到一些阻礙。主要表現為政府缺乏對家庭農場的認定標準,因此在政策扶持、資金扶持等方面并不到位,家庭農場發展得不到有利扶持。為保證農業發展能夠有充足的資金支持,通常的做法是金融貸款。但是現實情況是,現行政策給予農戶貸款前提要求農戶有抵押物,而有可能進行抵押農戶房產并不能作為抵押物,農戶貸款之路受阻。此外由于農業波動性大,風險較高,商業保險也并不樂意參與農業投資。再加上即使農戶有抵押物進行抵押,但是往往手續繁瑣,從而耽誤農時。
農業除了資金的支持之外,機械、水利等配套的農業服務設施也尤為重要。家庭農場在機械的更新換代方面存在阻礙,首先是農業機械配置不完善,其次是機械性能普遍落后。再加上地域的問題,縣、鄉鎮的農業機械維修中心相對較少,再加上維修人員的技術有限,機械維修通常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且維修成本也相對較高。此外,與之相適應的水利工程尚未建立,導致家庭農場在經營的過程中發展不暢。
家庭農場的經營者通常為農民,在文化程度方面而言相對較低,因此在接受先進的經營理念、生產技術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額困難。當前農業發展逐漸從勞動性向集約型、技術型發展,但是農民由于缺乏良好的文化基礎,對于新理念、新技術的吸收能力相對較差。導致家庭農場在管理、發展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問題。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規模與風險成正比,要在控制風險的同時實現農業的發展,就要開戰適度規模經營。針對于當前家庭農場發展存在的缺少政策扶植、金融保障等問題,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惠農政策,保障農業發展。如在農戶購買成產工具、化肥等給予補貼;對于農戶用于擴大農業生產的行為給予金融支持,適當降低貸款的門欄,給予優惠的貸款利息等。此外,針對于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率低的情況,可通過建立農民生活保障體系等,保障農民的生活,從而降低農民對于土地的依賴性,進而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率,為家庭農場適度規模化經營提供更多的土地資源。
農業發展離不開配套的農業設施,也離不開先進的技術。針對于當前生產工具、技術薄弱的家庭農場發展狀況,政府應該加強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開展水利工程,解決農業飲水難、灌溉難的問題。其次,加強技術扶植,根據地域、農作物及經營規模等開展滴灌、噴霧等先進的灌溉方式;同時對耕種、播種、撒農藥及收獲等方式進行創新,提高勞動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最后,建立農業服務體系,為農戶融資、生產以及后期的農產品銷售建立相應的服務體系,保障農戶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技術開展農業生產的同時也有良好的銷售渠道。此外,還可通過建立家庭農場示范基地的方式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示范基地可為周邊的農戶提供大型農機合作、產品加工、產品銷售的服務,進一步帶動周邊家庭農場的發展。
為提高當前家庭農戶的經營水平,針對于農戶的技能培訓尤為重要。因此,可建立農戶技能培訓中心對農戶進行經營理念、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強化農戶農業經營水平。可采取定期組織農戶集中培訓或者深入農戶種植地進行現場技術培訓的方式,為農戶農業成產提供技術支持。此外,還應對農戶進行先進的農業機械化生產培訓,幫助農戶掌握現代機械化生產的操作技能,提高生產的技術水平,實現機械化生產。
當前家庭農產發展存在困境,但是在困境中也存在機遇。家庭農場要實現質的飛躍,需要政府加強政策引導的同時也需要開展基礎農業設施服務建設、加強農戶技能培訓,用先進的技術武裝農業,提高農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