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陜西西安 710032
探究人性化護理在神經科臨床護理中的作用
張潔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陜西西安 710032
目的:探討在神經科臨床護理中使用人性化護理的臨床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神經科2015年10月ˉ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采用雙盲法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n=60)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觀察組(n=60)采用人性化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6.7%,高于對照組80.0%(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7%,低于對照組10.0%(P<0.05)。結論:在神經科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臨床作用明顯,可提升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事件,值得推廣。
人性化護理;神經科;作用
神經科為臨床主要科室,其特點在于風險大、綜合技術強、護士工作量大及危重患者數量多等。近年來人們健康觀念不斷增強,社會文明程度也逐漸提升,人們對護理安全、醫療質量也提出更高要求,而臨床實施優質護理的關鍵在于確保護理安全,這在護理管理中也屬于重點內容。人性化護理為臨床新型護理模式,近年來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各個科室,研究稱[1]該護理模式可對護理行為予以有效規范,將護理服務質量有效提升。在護理管理中引入人性化護理即將患者作為一切護理服務的中心點,將人性化理念充分體現,且注重細節,對護理工作中個環節安全防范予以強化,對醫療風險予以避免,最大限度減少護理不良事件,促進護理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因人性化護理模式優勢獨特,故而臨床逐漸在神經科臨床護理中使用,為探討其作用,現選取患者120例,詳述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神經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 120例,采用雙盲法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n=60)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觀察組(n=60)采用人性化護理。對照組中3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為37~69歲,平均(48.5±6.3)歲;觀察組中33例為男性,27例為女性,年齡為39~67歲,平均(47.2 ±5.8)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均衡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即常規健康宣教、病情觀察及遵醫囑治療等,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 人性化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環境陌生,親朋好友不在身邊,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故而易產生悲傷、焦慮或孤獨等情緒,形成心理應激后易加重病情,為此需開展人性化心理護理。護士接待患者應熱情、主動,詳細介紹病房設施與環境,同時鼓勵患者傾訴,用柔和的語言安慰患者并表示體諒,對其合理需求予以盡量滿足,防止患者自尊心受損,獲得精神慰藉后在醫護操作中依從性更高。此外,護士還需溝通于患者家屬,指導常規護理技巧,叮囑多陪伴患者,給予心理支撐,同時與醫護人員配合開展各項操作。研究稱[2]心理護理可明顯提升神經科患者承壓能力,將負性情緒消除,提升并發癥預防效果及術后康復效果。
1.2.2 強化護患溝通,尊重知情權 護士在護理期間需全面了解與掌握患者全身機能及病情,對于病情嚴重者需嚴密監護,及時將護理問題找出并積極干預。同時強化護患溝通,提供主動服務,這是將患者滿意度提升的主要途徑。護士在各項護理操作中均要融入護患溝通,利用一切操作、巡視機會溝通于患者及其家屬,操作時耐心解釋,將患者疑慮消除,操作后多安慰,交接班時多問候,將責任心及人性化理念充分體現。尊重患者知情權,護士要履行告知義務,同時采取保護性醫療操作,告知真實情況,病情穩定后也要及時告知好消息,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屬內心的陰霾。若護理治療中出現問題也要耐心解釋,獲取患者及家屬諒解。
1.2.3 營造人性化病房環境 確保病房環境干凈整潔及安靜是人性化護理的基礎內容,護士需嚴格執行神經科衛生管理制度,使患者在舒適且溫馨的環境中接受治療,保持優良情緒與狀態。
1.2.4 人性化細節護理 神經科患者臥床時間較長,易出現壓瘡并發癥,因此在護理期間一定要嚴格預防壓瘡。患者入院后行Branden評分,若在12分以上需向壓瘡管理委員會上報,將防壓瘡標識掛好,引起護士關注。確保床單平整、清潔及干燥,每日清潔皮膚,保持干燥,每間隔2h翻身且扣背。若老年患者比較瘦弱可將泡沫敷料貼在受壓處,在骨隆突處亦可墊上軟枕,予以保護性預防。患者病情出現改變后再次評分,結合潛在風險開展個體化護理。此外,神經科患者還易跌倒,因患者多為老年人,體質差且智能降低,故而跌倒意外事件較多。患者入院后2h內責任護士需評估患者墜床或跌倒的危險性,若總分不低于 4分需將防跌倒告知書發放至患者手中,反復開展健康宣教,讓家屬簽字。同時指導合理飲食、休息、用藥、院外急救等方法,將患者自護能力提升,減少復發率。
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90分以上代表非常滿意,80~90分代表滿意,80分以下代表不滿意。同時統計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如跌倒、墜床、壓瘡等。
統計學處理上述數據,計數資料表示方法為 n(%),卡方檢驗行組間對比,比較有統計學差異用P<0.05表示。
兩組護理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研究稱[3]神經科護理管理中引入人性化護理可將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和諧護患關系,將護士心理壓力減輕,保持積極心態,將因緊張或壓力過大導致的護理失誤事件減少,提升護理質量。人性化護理核心理念為以人為本,高度關注人的人格、需求、生命、健康及權利,因護理中若人文性主題缺乏無論儀器設備如何現代化、護理操作如何專業及病歷檔案如何完善均具備機械化與形式化。滿足患者身心合理所需為人性化護理基本目標,醫院要適當引導、關心與鼓勵護士,營造輕松的工作環境,激發護士工作潛能,將其服務態度轉變,培養主動意識才能實現上述目標。護士在護理期間需注重心理護理,把握一切機會與患者溝通交流,拉近護患距離;營造舒適住院環境,保持患者身心舒適;尊重患者知情權,誠實告知病情進展或好轉情況;注重細節護理,預防壓瘡、墜床及跌倒等不良事件。本組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報道一致[4],說明人性化護理在神經科使用效果較高,有推廣價值。
[1]陳智穎.探究腦梗塞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6(24):216-217.
[2]張林瓊.人性化護理在腦出血偏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07(16):2226-2227,2228.
[3]張愛萍.人性化護理理念在神經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8):213-214.
[4]崔艷波,楊宏鑫.人性化管理模式在神經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88-90.
R859.82
A
1672-5018(2017)02-204-1
1979年8月17日出生,本科學歷,籍貫是貴州省黃平縣,苗族,現是主管護師、中級職稱,主要從事內兒科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