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麗
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在中國,素來優勢明顯。但是這并不表示,一紙案牘即可使江河改道,新城崛起。
以珠江流域發展為例,南方人務實,在這片流域的土地上躬耕細作了祖祖輩輩,從輝煌到式微,從低谷到崛起,倔強地守候著祖宗留下的基業,即使這份祖業在某個時期略顯單薄。這期間,政府的推手雖未撤離,水運經濟卻依然免不了周期的低迷和沒落。
珠江,南國母親河,流經云貴兩廣,延伸至湘贛,一路奔流入海。流域全長2320千米,流域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徑流量第二大河流,流域總人口8700多萬人(未計入香港、澳門)。流域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因河川徑流豐沛,上游水落差集中,成為水電“富戶”。
也正因為如此,蓬勃發展的水電,以及攔河截斷的閘壩,成為水運發展的最大阻隔。水電的粗放式發展導致珠江水運的多條河流殘忍斷航。然而,近年來建設珠江黃金水道的呼聲漸盛,珠江水運發展迎來春天。
2016年,珠江沿江四省區政府開啟合力建設珠江黃金水道的大幕:廣東省啟動了西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了“一干七支”航道建設,貴州省開展了水運建設大會戰,云南省努力推動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建設……沿江四省區發展水運的誠意滿滿。
2017年6月,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部長李小鵬先后調研珠江,集中協調解決珠江上下游、流域經濟發展的棘手問題。迎來建設中國第二條黃金水道最好時機。
關于珠江的未來,珠江航務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建華有過這樣的設想:到2025年,基本建成暢通、安全、綠色、高效的珠江黃金水道。建成干支銜接區域成網的高等級航道體系,形成江海聯動功能互補的港口服務體系,形成功能完善優質高效的現代航運體系,建成生態優先示范帶動的綠色發展體系,形成責任清晰保障有力的安全預控體系。努力打造珠江黃金水道,為促進流域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提供有力支撐。
在達成以上目標的同時,接下來,珠江水運發展還將面臨各種困難,這并不比水運的式微來得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珠江流域的人們選擇了發展這條路,他們釋放的誠意,對這條江,及其未來至關重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