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相通、八門入海”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水運的最大特點。在建設珠江黃金水道的過程里,把握住這一最大的現實,實現珠江門戶“進階”不可或缺。
廣東省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1.22萬公里,居全國第二,其中高等級航道897公里;沿海航道4742公里。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等戰略之下,做好珠江水運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是第一步。
基礎先行
為充分發揮貫通兩廣、連接云貴、通達港澳、輻射東盟、江海聯運的綜合大通道優勢,廣東省一年來大力發展江海聯運,重點推進南沙、高欄港等內河水運中轉碼頭建設和疏港鐵路建設,提升南沙、大鏟、高欄等口門港區的聯運服務能力。中外運廣東公司在東莞石龍建立公-鐵-海-河多式聯運中心,成為珠三角地區通往中亞、俄羅斯和歐洲的主要物流通道。中海五洲、珠江船務等企業開通了覆蓋珠三角及廣西、海南等地的水上駁船支線近150條。為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廣東省目前全省港口共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291條,締結友好港口63對。珠三角港口群2016年集裝箱吞吐量達5360萬標箱,居世界港口群首位。2016年全省完成水路客運量2648萬人、水路貨運量8.56億噸,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8億噸。
基于此,廣東省加強港航規劃,加快水運建設。在全國規劃重點建設的內河航道“兩橫一縱兩網”中,廣東省擁有“一橫”(西江航運干線)和“一網”(珠江三角洲航道網)。目前,廣東省交通廳組織編制了《廣東省航道發展規劃(2016年—2030年)》,正抓緊報部,確定全省內河Ⅰ至Ⅶ級航道發展規劃技術等級里程共6426公里;規劃沿海航道190條,形成以“一橫八主三十七重”為主骨架的航道格局,打造與沿海地區經濟及港口協調發展的沿海航道網。
一年來,廣東省重點推進西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等13個航道項目和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等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進展總體順利,西江(界首至肇慶)、榕江航道等9個項目即將完工。西江、西伶通道項目建成后,可與虎跳門水道共同形成西江干流的兩條3000噸級出海大通道。積極開展港口資源整合、老舊碼頭改造,清理整治簡易碼頭和臨時作業點,并沿西江、北江等水系干線和珠江三角洲航道網,推進集約化程度較高的港口碼頭建設。
規范市場
廣州航運交易所的成立和珠江水系航運交易(船舶、物流)信息平臺的運作,成為推進南沙航運服務集聚區發展的引擎。
目前廣東自貿區及南沙航運集聚區建設成果凸顯,吸引了中遠海運散貨總部落戶,鼓勵粵港澳港航企業開辟粵港、粵澳跨境客、貨水路航線。引進麗星郵輪(香港)有限公司在南沙、前海開通郵輪航線,2016年開航超100個航次,客運量超30萬人次,處于國內領先。廣州航運交易所作為珠江流域唯一的航運交易機構,2016年完成船舶交易459艘,交易額約17.24億元,并組織發布珠江航運指數,接下來將著力推進航運金融等業務。
為建設智慧、綠色航運,廣東省打造了“廣東省內河航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列為“珠江航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廣東省單項工程”,正在開展項目建設。大宗散貨綠色運輸北江示范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北江沿線大宗貨物水路運輸比重由2012年底的19%提高到現在的超過50%。清遠建成1艘LNG動力示范船,珠海在建4艘LNG動力示范船,未來將繼續推進LNG動力船和電力船舶發展。加快海上老舊船舶拆解及內河船型標準化改造工作,2016年完成內河船型標準化拆解改造285條,投資9151萬元,完成老舊海船拆解改造10條,投資1.4億元。深入推進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工作。
盡管如此,廣東的珠江黃金水道建設也面臨困難重重。一是航道發展不夠協調。廣東省除西江主干流和珠三角航道外,其他航道等級普遍較低,干流、支流及小流域河口航道未能實現均衡、協調發展,不利于全省航道網整體效能發揮。加上部分跨河橋梁通航凈空不足和出海口門不暢,影響航道升級改造。二是內河港口相對落后,規模化港區和專業化碼頭偏少,港口集疏運體系不完善。三是水運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增大。目前新建航道項目需進行橋梁和船閘升級改造,項目投資資金成倍增加。受有關飲用水源保護區、漁業保護區等制約,對航道整治和港口規劃優良岸線存在影響。
發展多式聯運
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推進珠江水運發展,多式聯運是重要一環。據悉,下一步,廣東省還將充分利用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高速公路、鐵路干線以及珠江—西江黃金水道等重要通道資源,全面加強廣東與沿線國家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深化粵港澳交通合作,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物流樞紐。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也能更好地建設廣東銜接“一帶一路”的水鐵聯運大通道。廣東擬以中外運石龍物流中心和廣鐵石龍貨運站為基礎,建設水鐵多式聯運中心,開辟珠三角通往中亞、俄羅斯、歐洲的中歐班列。落實《鐵水聯運發展合作協議》,推進沿海港口鐵水聯運發展,建設連接華南、西南鐵水聯運網絡。
與此同時,完善航道港口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筑全省骨干航道網,形成全省“一張網”的航道布局。合力打造西江黃金水道,以西江干流、磨刀門、虎跳門航道以及北江、東江兩通道組成骨干航道網,進一步發揮航運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完善港口規劃建設,構筑珠江-西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形成以西江為主通道連接廣州港、深圳港的“一干兩灣”布局,推進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完善西江(肇慶、佛山)綜合物流港和東莞石龍多式聯運中心,規模化發展大型綜合物流主樞紐內河港區。加強智慧航運建設,實現航運資源合理配置,建設“珠江航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推進全省船閘運行統一調度管理。
另一方面,科學創新管理,促進水運市場發展。推進水運市場監管、誠信體系建設。調整船舶運力結構,促進內河與海運市場融合,推進航運市場一體化。大力發展中高端航運服務業,形成現代航運服務產業集群。推廣廣東自貿試驗區航運創新政策。加大執法力度,狠抓危險貨物安全監管,促進平安珠江建設。加快水運港口綠色發展,落實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區工作,保護珠江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