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文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成為當前語文教師探討的主要問題。主要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一套頗為可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導入,激發興趣;自主學習,感知內容;合作探究,深化理解;指導點撥,答疑解惑;總結反思,查漏補缺。希望可以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并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形式,以期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新課程的教學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也要遵循新的教學理念來設計教學,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學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不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俗語說“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方式可以讓學生眼前一亮,充分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使得接下來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通過巧妙的導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
針對不同的教學題材與內容,教師要相應地選取導入方式,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課文《春》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學習過的古詩來導入,讓學生融入其中,體會“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意境,體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堅韌,從而將學生對春天的感悟充分地激發出來,使其滿懷熱情地學習課文。再如,在教學課文“看云識天氣”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各種各樣的云的圖片,讓學生在視覺的啟發下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自主學習,感知內容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與學習,使其對所學的內容有基本的理解,感知文章的整體框架結構,從而為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提供
機會。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教師也要給學生布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有針對性、有目標地進行閱讀學習,以便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思考:“紫藤蘿瀑布指的是什么?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有重點地閱讀,也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初次閱讀效果。
三、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會有自己的理解,也會有所疑問,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討論,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將課文中的學習重點與難點內容提出來,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從而更好地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其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如,在《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有了什么樣的變化,對生命有了什么感悟?這對你有什么啟示?”要真正地解答出這個問題,學生就要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認真的思考,而在分析與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逐漸發展,經過小組成員的交流與討論,學生對課文中所表達的情感的認識也會更深入、更全面,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四、指導點撥,答疑解惑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與引導者,在學生進行了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后,教師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引導與有效的點撥,從而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有效的整合,進而構建出高效的語文課堂。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也可以讓班級內的學生互相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將小組討論中沒有解決的問題解決,在師生的互相交流中營造出平等而熱烈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參與課堂的樂趣,從而促使其認真地進行思考探究學習,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效性。
五、總結反思,查漏補缺
總結與反思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教師既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與反思,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并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又要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使用等進行自我總結與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導接下來的語文教學,使得語文教學的效果得到保證。
在新課標的教學視野下,創新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手段之一。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按照新的教學理念開展課堂教學,通過精心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明煊.基于教學反思角度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與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4).
[2]劉心強.構建“樂學模式”,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趣味性[J].快樂閱讀,2015(20).
[3]翟利芹.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