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韜欽
摘要:文章介紹了航空指向型經濟的內涵,分析了國內外一些成熟空港的發展層次和特征,提出了中西部內陸城市發展航空指向型經濟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產業底子薄、產業涵蓋面不廣對發展航空指向型經濟的限制,最后提出了發展航空指向型經濟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中西部;內陸城市;發展;航空指向型經濟
一、航空指向型經濟的內涵
大部分成熟的航空經濟區都有明確的產業方向,那就是以航空客流和物流為傳送紐帶的關聯性經濟,主要包括航空指向型產業。航空指向型產業在學術界尚無定論,在現代社會全球經濟高度融合,任何行業都存在航空指向性,只是強度不同。本文所研究的航空指向性產業主要是指依托航空口岸特別優勢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相關產業,通常是指與航空業密切相關上中下游產業,既可以是整個產業鏈,也可以是產業鏈中的某一個環節,一般具有不可替代性。比較有代表性的航空指向型產業包括航空食品加工、機場酒店住宿、機場商業服務以及航班地面服務、飛機的修理與維護、航材供給、航空物流等。航空指向性產業具有較強集聚效應,一個產業的航空指向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該產業需要利用航空密集運輸通道將資源運往各地,且這種運輸成本方面具有較強優勢;二是該產業的人員和貨物具有時間敏感性,航空運輸和物流的便利性對于該產業具有決定性作用;三是該產業所產出的貨物具有較高的經濟附加值,且重量、體積符合航空業的要求。
二、國內外航空指向型經濟的層次和特征分析
(一)國內外航空口岸航空指向型經濟發展層次
從三亞、孟菲斯、仁川、樟宜等國內外較為成熟的航空口岸的發展來看,該區域的航空指向型產業發展一般有三個層次,一是機場附近通常有大量餐飲、娛樂、零售、休閑等主打臨時性旅客消費市場的產業,免稅商場購物模式通常能大量吸引散客有意識地前往,從而大大增長機場人氣及旅客停留時間;二是基于大量的人流量,航空物流業、航空地面服務、飛機維修保養、航空食品加工等產業逐漸呈現一定規模,甚至部分公司將總部型機構搬遷至這些機場附近,以便降低生產成本;三是當這些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一些研發機構也會被吸引過來,機場的獨特優勢成為吸引一些跨國公司落戶的強磁場,使得這些航空經濟產業鏈上各環節的經濟附加值得到進一步提升。德國慕尼黑機場附近31%的公司表示,機場是讓他們作出投資區域選擇的最重要因素;愛爾蘭頂級公司中的93%都選擇柏林機場作為商務旅行的出發地。此外,機場便捷的交通,發達的商務配套,促使會展以及一些國際活動也選擇在該區域布局。同時機場、航空公司也會選擇居住在這個周圍,如三亞的海航城,大小型零售商、購物中心、醫療及社區服務機構圍繞海航集團內部住宅區應運而生,形成了一個局部的機場商業地帶。
(二)國內外航空口岸航空指向型經濟特征
航空指向型經濟可以橫跨一、二、三產業,不論是歸屬哪類產業,都有幾個顯著的共同特征,一是高端化。從三亞等地了解的情況來看,一般把航空運輸成本控制在商品總價值的10%~15%左右才有可觀的盈利。因此走航空物流途徑商品通常都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即使是初級農產品貿易一般也選擇價值較高的品種,如百合、楊梅、紅心火龍果、石榴等;二是時效性。農產品如楊梅、芒果對于時效有較高要求,也不易保存,百合則相對容易保存,可以用其他物流途徑代替,所以同樣是農產品,百合的航空物流偏好不如楊梅、芒果等不易保存的品種。另外商務活動如會展等也會對時效性提出較高要求,同樣也是屬于航空偏好型產業;三是可持續性。是指該行業本身依托航空經濟區相應配套可以可持續發展。如航空食品加工業,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通常就地取材。此外,其他一些產業也不能獨立存在,這是因為航空經濟區就是一個小型經濟生態圈,各種行業相互交織,互為存在前提;四是適當性或者說關聯性。這是指產業要與航空物流相適應,如汽車整車出口產業就不適合在機場附近設立倉庫,但機場附近比較適合入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三、中西部內陸城市發展航空指向型經濟問題和路徑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中西部內陸城市發展航空指向型經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業底子薄,不利于航空指向型經濟的建立。航空指向型經濟通常具有經濟高附加值,同時高科技保有量也較一般產業更高,而中西部城市還在產業轉型的過渡期,資源依賴型產業仍舊在產業布局中占據主導地位,缺乏航空指向型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原始土壤。這些中西部內陸城市為了建立這些航空指向型經濟通常只能從外部引進產業,盡管客觀上可以刺激本地經濟發展,但不利于航空經濟與本地經濟的融合,外部產業的引進大多也是建立在高額補貼基礎之上。二是產業涵蓋面不廣,特別是服務業跟不上,不利于航空指向型經濟的布局。從國內外成熟的空港來看,航空指向型產業的發展崛起通常伴隨著臨空經濟區的發展,這是因為臨空經濟區產業涵蓋面較廣,相對市區而言其經濟具有相對獨立性,服務其他產業及人員的能力較強,因此具有很強的產業聚集能力,通過建立臨空經濟區來發展航空指向型產業具有本源優勢。通過對三亞、天津等地航空產業進行實證,選取兩地臨空經濟區和航空食品加工、機場商業、機場酒店業近3年以來(2013~2016)均值作相關性分析,表明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好壞往往與航空指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如圖1所示)。而內陸航空口岸政策扶持力度較小,臨空經濟發展程度較低,航空指向型經濟更是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發展較為分散。
(二)內陸航空口岸發展航空指向型經濟的路徑
1. 結合口岸周邊城鎮化完善本地產業布局,支持航空指向型產業發展。2014年,國務院《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頒布,城鎮化有著空前的機遇,臨空經濟區的發展過程就是航空口岸周邊城鎮化的過程,通過在航空口岸周邊實現城鎮化帶動口岸周邊各種產業布局的形成,為進一步發展航空指向型經濟打下基礎。口岸周邊在城鎮化過程中,政府幫助農民工成長為現代產業技術工人,使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民工轉為臨空經濟區的新市民,有利于完善空港產業結構,并增強口岸的產業集聚能力,從而能夠有力的支持航空指向型產業的形成以及與本地經濟的有效融合。
2. 發展通用航空等特色飛行產業。利用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機遇,中西部地區應當大力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產業轉移,引入通用飛機制造業,目前鄭州、南昌等地紛紛建立了通用飛機制造基地,加強教練機、直升機、無人機、通用飛機的整機及零部件制造,大大提升了這些地區航空指向型經濟的發展水平。此外,口岸要打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通道也有必要發展通用航空產業,這將是內陸航空口岸引進新產業的一個趨勢。
3. 建立航空指向型經濟園區。通過制定各種激勵政策,大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物流企業、航空食品加工業以及高端制造業,鼓勵本地企業與境內外先進企業的合資、合作,引進先進的組織形式、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以空港為依托,積極引進保稅倉儲、物流加工、國際配送、國際貿易和國際采購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吸引航空產業關聯度高、擁有市場和貨源的國內外物流龍頭企業進入內陸空港投資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允春,谷蕓蕓,席艷榮.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J].經濟問題探索,2006(12).
[2]高一蘭.三亞臨空經濟創新發展模式研究[J].港口經濟,2017(13).
[3]何蕾,劉敏.臨空經濟與航空產業集群互動發展的效率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1).
[4]張占倉,陳萍,彭俊杰.鄭州航空港臨空經濟發展對區域發展模式的創新[J].中州學刊,2016(03).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