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寧
新技術作為哈爾濱市科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不僅能夠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更能推動城市發展模式的創新。哈爾濱市要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對于新技術的發展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哈爾濱市抓住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機遇期,加快推進新技術發展,提高城市發展的后發優勢,對于哈爾濱市城市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哈爾濱市新技術發展現狀
目前,哈爾濱市將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航空、新能源等新技術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民用航空產業:借助哈飛集團、東安集團、東輕公司等龍頭企業的輻射作用,以及中國空氣動力研究所、玻璃鋼研究所、中電集團49所等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持,通過民用直升機研發和制造、通用飛機研制維修和營銷、航空發動機及傳動系統研制、航空用鋁鎂合金復合材料等方面發展,促進哈爾濱市民用航空產業轉型升級。生物產業: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為依托,以生物技術研發為重點,初步形成了以獸用生物制品和北藥開發為特色,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環保為基礎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新材料產業:借助哈爾濱電碳廠新廠項目、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鈦合金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以及玻璃鋼研究院復合材料生產基地等五大新材料項目的建成投產。目前哈爾濱市已初步形成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光伏新材料等比較完整的新材料產業體系。新能源裝備產業:以哈爾濱市傳統裝備制造業為基礎,以水電、核電及風電為發展重點,以太陽能、生物能、地熱能及潮流能為輔,借助哈電集團發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哈爾濱工程大學、玻璃鋼研究所、703研究所及焊接研究所的科技優勢,不斷促進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借助打造中國云谷的契機,依托“互聯網+”行動計劃為著力點,哈爾濱市將電子制造業和軟件業作為發展重點,將汽車電子、電力電子、航空電子、LED產業以及云技術打造成為電子新興產業的支柱產業。
二、哈爾濱市新技術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新技術發展的環境不佳
近年來,哈爾濱市雖然一直將改善發展環境作為工作重點,并收到一定成效,但與國內發達城市相比,新技術發展環境還存在很多問題,鼓勵和支持新技術發展的社會大環境剛剛形成,尚不完善。就目前哈爾濱市的現實情況來看,新技術發展的硬環境還存在著經濟實力不強、科研投入不足、科技研究機構規模小、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等問題。同時,由于創新意識薄弱、管理體制落后以及發展觀念相對保守,哈爾濱市新技術發展的軟環境也存在諸多問題。在新技術立項、研發與轉化過程中,還存在著政策不夠用、審批手續繁復、服務效率不高以及行政成本過高等問題。
(二)新技術發展的體系不健全
哈爾濱市由于觀念落后以及宏觀管理、運行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原因,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科技宏觀管理、決策與調控體系。在科技決策機制上,部門協同能力差;在科技管理方面,責權不清;在科技資源配置上,過剩與貧瘠同時存在;在科技政策導向上,相關體制機制銜接不暢。同時,哈爾濱市還存在著現行科研體系滯后于經濟發展的不協調現象。目前,哈爾濱市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到30%,高新技術在經濟增長中所占比重不足10%,這都是由于現有的科技管理、決策以及運行機制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經濟需求造成的。
(三)新技術研發投入不足
目前,哈爾濱市對于新技術的R&D投入不足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2015年,哈爾濱市R&D經費支出98.7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1.8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26個百分點,低于北京4.11個百分點,低于天津1.12個百分點,低于上海1.84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哈爾濱市科技投入滯后于經濟發展。在發達國家或地區,企業作為科技活動的主體R&D經費投入強度應達到60%以上,而各大研究機構作為基礎研究的主體R&D經費投入強度不超過30%。而目前在哈爾濱市科技活動中占主體地位的科研院所是R&D經費投入的主要對象,其R&D經費投入強度高于企業20%左右。不難看出哈爾濱市不僅在投入結構、投入比重、投入者地位都存在著不均衡現象。
(四)新技術成果轉化率不高
哈爾濱市主要科技研發力量集中在大學和科研院所,由于其重心在于基礎理論知識研究,研發成果過于專業。科技成果雖然成熟卻落不了地,其主要原因是科技研發者缺少對市場供需關系的實地調研,導致成果難于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難以實現轉化。還有好的科研成果需要在實踐中反復測試與調整,在實驗室里研發出的成果僅僅是科技成果的初期成果尚不成熟,這也是成果轉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時,科技企業大部分研發人員專業知識過硬,但缺少理論支撐,對于新技術成果的研發往往缺少前沿科技理論知識的支撐,研發出的成果因不具備創新性難以轉化。因此,普遍存在著科研院所及高校新技術成果的研發由于對于生產企業要求高難以用于生產,無法得到企業的吸收與轉化;而企業研發部門對于新技術的研發缺乏創新性,沒有轉化的意義。
三、加快哈爾濱市新技術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新技術發展環境
哈爾濱市要建立一個有利于創新的發展環境,不僅完善硬環境,更要優化軟環境。通過不斷的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推進產業機構優化升級、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和科技服務體系,為科技創新提供生存的土壤。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城市品位、加強市民素質、注重文化積淀和營造創新氛圍,為創新活動提供良好的成長空間。各級政府部門要在培育優良的創新環境方面下功夫,要不斷創新管理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效率、增強管理部門工作效能,并積極推進信息服務、技術咨詢、資產評估、產權交易等中介機構建設,為企業搭建橫向對接、縱向合作的科技平臺。還要通過電視、廣播以及網絡等媒介,大力宣傳科技創新,提高市民創新意識、增強企業創新信心、吸引高技術人才、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以輿論為導向積極營造全面創新的社會環境,讓創新成為全社會的主流觀念,讓科技成為企業自覺追求終極目標,促成以創新為驅動、以科技為引領的城市理念。endprint
(二)完善新技術支撐體系
哈爾濱市還要在不斷完善新技術的支撐體系上下功夫。首先要建立健全科技宏觀管理機制。哈爾濱市要建立政府層面的科技領導小組,旨在落實各級政府確定的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方針和政策、組織重大科技項目、統一協調科技資源的配置等宏觀管理職責,包括推進戰略實施,部署科技規劃,制定法規、政策,組織協調、規范、監督和指導科技活動,以及推進國際合作、科學普及、科技評價、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等宏觀工作。其次要將基礎科學研究和產業科技分開管理,基礎科學研究由科技局統籌負責管理,由政府應對基礎科學在人力、資源以及資金上予以充分的保障,使其能夠遵循基礎研究的規律。產業科技管理,由工信部門負責。政府對產業科技創新經費的投入,應當主要投向企業,由企業自行與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核心技術、產品更新或技術改進、市場營銷等。工信部對于產業科技計劃,包括重大科技項目、技術成果轉移、組織協調等內容,要經科技領導小組審批方可納入哈爾濱市年度科技計劃。最后周邊縣市科技管理應由地方政府部門負責。相關部門針對周邊縣市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人民生產生活中的科學技術需求,選擇重點科技項目,組織企業、大學與科研院所開展科技合作,解決周邊縣市的科技難題。同樣,周邊縣市的科技規劃也要經科技領導小組審批后納入年度科技計劃。同時,還要建立市級科技咨詢機構。該機構的人員組成為哈爾濱市乃至全國著名的戰略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等,對哈爾濱市的科技戰略規劃進行調查研究并提出反饋意見。
(三)提高新技術研發水平
哈爾濱市要提高新技術研發水平,首先要從完善教育體制與培育人才機制上著手。人作為科技的研發主體,其知識水平的高低、創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新技術的研發水平。哈爾濱市要積極推進技術教育發展,不僅注重實際操作,更要加強高水平知識的傳授,使受教者不僅是技術能手,更是研發高手。同時還要注重高技術水平人才的引進及激勵機制的建立。通過對外的技術合作,以高薪和未來發展吸引國際級專家進駐,借助其強大的研發能力提高哈爾濱市整體技術研發水平。其次,企業、大學和科研院所要積極世界接軌,掌握領先的科技研發方向,在積極學習先進科學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合作交流等手段不斷提高科技人員的研發水平。哈爾濱市借助哈爾濱市機器人集團在機器人方面的優勢,吸引國際級專家進駐,從而通過合作提高哈爾濱市的整體科技水平。最后,加大對于國際領先科技項目的研發扶持力度,政府不僅在人力、資金、資源配置上予以傾斜,積極申報國家乃至國際的基金項目,還要由政府出面招攬國內外知名專家進駐研究項目,確??萍佳邪l項目的領先地位。
(四)促進新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哈爾濱市要借助國家實施“中國制作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這一契機,積極推進互聯網與制造業的完美融合,加快產業智能化和生產體系提質增效升級。當前哈爾濱市制造業正處于發展的提檔升級階段,急需引進新技術、新產業以及新業態,促進制造業的突破性升級,而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實現哈爾濱市制造業提檔升級的主要途徑。哈爾濱市應借助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產業推進傳統制造業生產模式數字化轉變、經營體系及模式的網絡化轉變、營銷模式的多元化轉變,推進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完美融合。當哈爾濱市的制造業與互聯網真正實現融合發展以后,其后發優勢逐步顯現,產品生產將以市場需求為主,服務對象將針對目標用戶、決策將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科學決策、產品將以消費方式引導、產品價值將以用戶價值為主體,真正將制造業推向智能化。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