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13-01
隨班就讀是指特殊兒童在普通教育機構中和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種形式,抓好特殊學生的教學質量是隨班就讀的重要工作。因此對隨班就讀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還要針對隨讀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務,努力使他們和其他正常學生一樣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創造等等,讓他們今后自立、平等的參與社會生活。
一、輔導策略研究
我們班的陽陽同學因視力嚴重缺陷,不能參加各種活動,平時沉默寡言,總是默默坐在教室里無所事事。我發現后特別留心觀察并深思:在小學這個自我意識產生的漸強階段,孩子特別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環境對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好比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而孩子想博取教師和父母的關愛與認同是他們的天性。教師應多利用這一點,對學生,特別是對不自覺帶有自卑感的特殊學生,適時適度施加影響,就可巧妙地修正他們的行進軌道,不論是教書還是育人,都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輔導過程
1.運用手機或qq的錄音,彌補缺陷,我能行
在低年級時陽陽靠耳朵的靈敏性,數學還算跟得上,可是到了中高年級隨著知識的難度加大,他學習明顯的吃力了。于是我經常把課前將要學習的內容和課后作業錄音,然后通過qq發給家長讓他提前自學,在他自學時也可運用qq的對講功能隨時與我交流;或通過qq語音搬家把做好的作業發給我,也可通過聽錄音寫在本子上。當然錄音盡可能做到內容語言簡潔,提出的問題針對性強。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在課堂上陽陽總能對一些問題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令同學刮目相看,教室里也常常是一片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贊嘆聲,這贊嘆聲對他來說是來之不易的,這贊嘆聲讓他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溫暖和愛,讓他參與到了課堂教學并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的教學做到了語言表達與態度相結合,使隨班就讀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沉默寡言、不再茫然,學習也不再是老師和家長強加給他的一種負擔,對學習也充滿了興趣。也讓他在不經意間忘記了自己的缺陷,讓他感受到真正的我能行!
2.應用多媒體綜合技術,健殘互促,我自信
針對陽陽視覺缺陷,我還將一些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現在他面前,播放時把錄音放到較大,讓他用耳朵去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在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我播放了這樣一段視頻:媽媽對妙想說,今晚有客人來她們家吃飯,讓她用最快的時間燒水、泡茶、摘大蒜、擺碗筷。妙想想:燒水7分鐘,泡茶3分鐘,摘大蒜2分鐘,擺碗筷7分鐘,怎樣才能用最快的時間做完這些事情呢?視頻剛一停,陽陽立刻舉手并回答:先把水燒上,再擺碗筷,接著泡茶,最后摘大蒜。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這時同學給他豎起了大拇指,并說道:陽陽,你真了不起,向你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還運用白板的放大鏡功能,在普通生看完思考時,拖動放大鏡特意留時間讓陽陽看清要求或圖片等,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課堂上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擺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操作時,我發現陽陽在摸著擺,這時我利用一體機上的數學資源庫,放大了多個梯形,特意讓小組長和陽陽合作,完成時他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樣人機互動,生生互動,用同學的合作使優勢互補,健殘互促,讓陽陽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對他的尊重和理解,使陽陽原來在課堂教學中不專注聽講的現象明顯減少,參與度也大大提高,也培養了陽陽的動手操作能力,有效處理了課堂中整體與個別的關系,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三、結果與思考
1.結果
經過長期的輔導,無論是在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方面,還是在日常行為方面,陽陽都有了很大的進步。作業按時完成,上課積極發言,膽子變大了,在班級還交了好朋友。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說明自信與快樂正一點一點回到她的身上。這些都是我們老師與家長所樂見的。也希望他能更好地走下去,走出一片自己的精彩人生。
2.思考
這個案例使我體會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作為一個隨班就讀學生,在他們的思想中,認為上課與他們無關,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教師再放棄他們,他們的世界將會是一片灰暗。作為教師就應該給他們更多一點鼓勵和愛。在教學中備課注重備隨讀生,明確課堂中隨讀生的教學內容。輔導注重聯系隨讀生實際,做到有的放矢。課堂中多留機會給他們。如何能更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提高隨讀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還需要我們逐漸摸索總結經驗。
為了學生,我們要盡可能地給他們贊揚與鼓勵,為他們打造一個堅實的自信平臺。只要學生有優點、有進步就應該進行表揚,讓其因為受到贊揚而增強自信,由此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感受集體的溫暖,融洽師生關系,逐漸形成開朗自信的性格。“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只要有一顆慈愛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轉化。我認為一個老師必須熱愛學生才能教好他們,沒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學生。讓我們帶著愛不斷滋潤每一個孩子幼小、純潔的心靈,讓他們的人生健康、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