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初中語文又作為一個學生成長的基礎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時期。所以通過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進而提出一些問題所在和相應的解決方案,為新課改要求下培養創新型人才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創新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大力進行,初中語文的教改也被提上了日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老師必須樹立創新思維,改變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創新能力。所以要有科學的策略和方法幫助完成教學。下面就著初中語文教學現狀,談一談應對策略。
一、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在新課改的要求中,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一項重要任務。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基礎階段,這一過程中老師起到的夯實基礎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學效果還是不那么盡如人意。學生的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被否決,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減少,加上學生剛剛開始接觸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一開始就對學習語文產生厭惡甚至是畏懼,長此以往,對于語文的學習就會變成被動的接受和記憶。這對于新課改要求下,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育來說,無疑是一種背道而馳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那么有哪些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完成新課改的目標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些新時代背景下的新興教學模式。
二、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方法
1.老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能一切教育只為了應付考試
只有自身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才能夠教育出相類似的人。傳統的應試教育不注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只為了應付考試和升學,這樣會阻礙學生的茁壯成長,磨滅他們的個性特點,就像是工廠里的流水線毫無特色可言。相比之下,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容易接受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再輔以正確的引導方法,就像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過程加了一些催化劑,加速了他們的成長。因此,老師要樹立培養創新能力的教學思想,并以此為先導,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已全面進入信息時代
大部分學校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多媒體設備的引進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將本來書本上枯燥無味的文字轉換成圖片、視頻、音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更好地為學生展現了中華文化。當學生主動地對語文、文字產生興趣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在利用多媒體介紹課文時,適當地增加一些沒有固定答案的題目,讓學生搶答。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組織能力、發散性思維。對于學生的回答,老師一定要以鼓勵為主,每一個回答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來的,也就是所謂的原創,老師首先要分辨好壞,除非是原則上的問題否則都是以引導鼓勵為主,讓學生不再畏懼回答,敢于回答。這樣學生踴躍發言的課堂,才算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新時代教學模式。
3.要營造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思維碰撞的氛圍
老師將不再是課堂的核心,學生應該自發地研究問題。老師所要做的應該是引導和技術上的支持。當學生不再一味地記憶老師所講的內容,而是自己去探索發現問題的答案時,得到的東西將更加珍貴而且記憶深刻。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相互詢問,就是他們的思維在碰撞,擦出火花時的靈光一閃,就是所謂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老師要對給出的答案做正確地點評和改進,鼓勵學生自發地回答問題,課堂的氣氛會活躍輕快,學生也不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對于讓老師都耳目一新的答案,一定要更加積極地表揚,并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這樣,就能夠讓整個班級的學風變成主動思考、思維跳躍的活力性的學風。對于學生來說,培養什么樣的能力與身處什么樣的環境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總之,語文的學習不應該是死氣沉沉的,課堂上學生都踴躍發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相互辯論,相互進步,這樣充滿活力的課堂才應該是最正常的。做學問從來都做不得假,見不得固守成規,尤其是語文這一門自由度很高的學科,老師上課教授一些文學性的知識,賞析和學習前輩的文化作品是為學生打基礎,讓學生增長文化知識,積累文學素養,一切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將來能夠創作出超越前人的文學作品。文化就是在一代人超越一代人中進步和發揚光大的,所以,現在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老師要不斷地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探索,讓初中語文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楊.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對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7):25.
[2]郝道煒.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成功(教育版),2012(7):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