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茵

摘要:娛樂性是文藝功能價值多元語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維。正確處理好正統嚴肅的文化價值與娛樂化文化價值的關系,把握好度是在未來減弱乃至消解泛娛樂化負面影響的關鍵準則。
關鍵詞:文藝娛樂化;泛娛樂化
一、文藝娛樂化是什么?
在眾多的文藝功能定義中,“藝術的娛樂品性”始終是文藝功能價值多元語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維,區別于政治、經濟、法律等其他社會文化語域的重要特質。娛樂通常是指人的心理和社會外界相互交織作用產生的一種體驗,是一個綜合性的難以度量和精確表達的概念,其時代性特征明顯。幾十年前,文藝的娛樂還基本不可能脫離教育民眾的義務,文藝的娛樂功能通常是教育、認識等功能之外的附屬物。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經濟社會體制,特別是市場化的改革的大眾文化語境下,政治壓抑性娛樂話語和娛樂化的范圍和程度都有了擴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物質產品不斷豐富,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國文藝在精神內涵與價值取向、藝術選擇、審美功能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創作正在或已經成為一種產業①。人民對娛樂的態度轉向多元并存,這也是時代進步的一種表現。因此,有人稱文藝娛樂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解構了既有的政治等級的文化層位,逐漸形成了一個包含不同層次的多元娛樂體系。”
娛樂作為商業社會的一種文化形態,順應其所帶來的社會發展要求,已經走進了“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時代。②但時代之下的文藝作品開始去迎合市場需求并實現了工業化批量生產和快餐式生產。為滿足不同人群的品位和消費需求,文藝作品的藝術深度、廣度和教育價值、道德思想傾向減弱。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使各類事物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內容生產者和讀者、接收者之間更注重互動與參與,因此娛樂性的需求更加強烈,甚至似乎有娛樂性過頭的傾向③。
在影視、綜藝、網絡中,娛樂化泛濫的問題更是值得關注,一些歷史劇、抗戰劇作品粗糙拼湊、漏洞百出,通俗開始走向粗俗,娛樂大眾甚至有了愚弄大眾之嫌。④對于廣大讀者與消費者來說,具備一個良好思辨能力的頭腦并非易事,在享受娛樂的同時不被過度娛樂所牽引才是理智的做法。西塞羅曾說,“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擺脫現實的奴役,而現在的年輕人正竭力做著相反的努力——為了適應現實而改變自己。”人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擔憂,正是因為文藝娛樂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們要求加大社會對于文藝娛樂的把控力度以減輕人們的判斷負擔。
二、泛娛樂化時代是什么?
現在所講的泛娛樂化強調將一切文化理念、文化形式、文化產品置于“娛樂”的維度和標準來衡量和評判,是否具有娛樂性是文化能否傳承、能否具有再生生命力的重要標準⑤,成為獲得文化話語權的重要元素。早在2014年,“泛娛樂”一詞就被文化部等中央部委的行業報告收錄并重點提及,很多大企業都將“泛娛樂”作為公司未來戰略加以大力推進開發。2015年,“泛娛樂”已經被業界公認為“互聯網發展八大趨勢之一”,通常指以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為根基的一種多領域共生模式,它的核心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為知識產權。IP的開發可以圍繞一個作品、一個意見領袖、一個演藝明星等等內容發散,由此輻射形成一個廣泛面的娛樂圈。”
泛娛樂化強調一個“泛”字,即在打造一個泛化的傳播鏈條。
娛樂與受眾的需求、資本的結合,使泛娛樂化有了更肥沃的土壤和更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催生了全民化的娛樂狂歡。在這個變異途中,它的藝術和價格之間有了更多勾連,傳播和調性也會有一些沖突。現在“泛娛樂化”被用來使用時總帶有一種負面色彩,加之現代傳媒和網絡的盛行,為了起到一些爆炸式的娛樂效應而進行炒作。此外,一些原本嚴肅的政治,不適合被娛樂的事物也被跟著娛樂化了,如新聞要事、法制裁決等等。它們沒有正確傳達真實的信息,是對人們認知的一種蒙蔽,令人們逐漸失去判斷什么是真實信息的能力,不再嚴肅對待應該嚴肅對待的事情,個體容易失去對價值和意義的追求,是非觀、價值觀可能會被消解、淡化甚至扭曲,形成對主流文化價值的侵蝕。
三、小結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泛娛樂化的現象和問題還將繼續存在,但是我們不應只看到泛娛樂化的弊端,要綜合我國的國情、經濟、文化與文藝發展歷史看待泛娛樂化的本質,要積極發現其積極的方面。當前,我國的大眾傳媒,已經迎來了開放、開闊的平臺。為配合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與消費水平,如果“泛娛樂”的進化與探索過程中可以找到一個既適用于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又能積極推動文藝創新的道路,正確處理好正統嚴肅的文化價值與娛樂化文化價值的關系,積極探尋主體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多元、視角多元條件下的最大共性文化價值并培育壯大之,堅守文化自覺、自信與歷史責任,堅守娛樂化的道德和倫理底線,使娛樂回歸主流價值下的創新創意,那么“泛娛樂化”就有望將在未來減弱乃至消解其負面的陰影。“泛娛樂化”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就不會真的對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因為大家都會更喜歡一個自由的時代,而不是壓抑和拘謹,一味嚴肅的環境,把握好度是最關鍵的。
注釋:
①何楊.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與當下文藝創作娛樂化現狀[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16(4):107-108.
②喬相軍,王會.現時中國文學的“泛娛樂化”問題[J].邯鄲學院學報,2008,18(2):55-57.
③譚運長.文藝作品的娛樂性問題[J].粵海風,2016(2):3-3.
④黃小琴,趙雪波.網絡神曲與文化傳播的娛樂化走向[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7(3):94-99.
⑤劉迅,楊曉軒."泛娛樂化":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挑戰與應對[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7(3):38-43.
參考文獻:
[1]臧娜.當代文藝娛樂化問題研究[D].遼寧大學,2012.
[2]何楊.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與當下文藝創作娛樂化現狀[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16(4):107-108.
[3]喬相軍,王會.現時中國文學的“泛娛樂化”問題[J].邯鄲學院學報,2008,18(2):55-57.
[4]譚運長.文藝作品的娛樂性問題[J].粵海風,2016(2):3-3.
[5]黃小琴,趙雪波.網絡神曲與文化傳播的娛樂化走向[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7(3):94-99.
[6]劉迅,楊曉軒."泛娛樂化":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挑戰與應對[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7(3):38-43.
[7]張九海,邢少花.狂歡與靜思——“泛娛樂化”情境下大眾十種心態分析[J].學習論壇,2013(11):63-66.
[8]李妮.對當下文藝“泛娛樂化”傾向的淺顯思考[J].東方藝術,2015(z1):102-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