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喻音
摘要:目前,多數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缺乏互動性,教學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與素質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加強對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研究,尤其是互動設計研究,對于推進素質教育,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學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音樂;互動設計
一、前言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周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理和生理的發展尚不成熟,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育,,對于推進素質教育,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學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大多數地區的小學音樂教育得不到重視,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缺乏互動性,教學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與素質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加強對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研究,尤其是互動設計研究,對于推進素質教育,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學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互動的特點
1、以學為中心
學既指的是學生,也指學習。以學生和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是教學的依據,也是教育的本真。只有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中心位置,課堂互動才不會流于形式,課堂教學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學生積極性才能得到調動和發揮。
2、重建課堂角色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傳播者,學生的角色是接收者,彼此之間沒有互動或者互動很少,形成了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教學觀。在現代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互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愈加豐富,比如,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也參與學生的活動,擔任積極的參與者、論證者、協調者等多種角色。在這種互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次數逐漸增多,內容逐漸變得豐富,課堂角色得以重建,逐漸也變得豐富。
3、促進對話與理解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設計主要包括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互動的過程也是會話的過程,但會話不是簡單的“提問與回答”的模式,而是以尊重差異、尊重個性為前提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互動不一定非得有雙方的對話,互動是基于理解、基于雙方的共鳴,可以是動作、手勢等肢體語言。所以說,互動不是單純的教學形式,也不等同于教學目的,它體現了教學過程中,各個教育主體之間的關系,涉及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學內容,以及教師與教學內容等方面。
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互動的策略
1、轉變教學思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傳統的填鴨式的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維。以學生的特點、接受能力等為出發點,考量制定適宜的教學策略與教學內容,緊跟學生實際,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符合學生特點、便于學生使用的話語體系,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才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2、備課要充分,注重多樣化教具的使用
充分的備課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比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準備多樣化的教具,利用直觀教具,如笛子、鋼琴、手風琴等音樂教學器材。比如,老師結合本班學生的情況,設計一種或幾種適合本班級學生風格的課堂導入方式。如果班級學生活潑,那么可以選擇吹奏樂器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共鳴,如果班級學生更多的喜歡安靜,教師可以考慮播放演奏的視頻或音樂音頻,引導學生走入課堂。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注意教具的選用,也應該利用多媒體,搜集合適的教學題材,以便在課堂上播放。
3、上課過程中增設互動環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師生互動中,教師要注意提問問題的設計,一個好的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練習和互動中來,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提問學生“你知道這首曲子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嗎?”,“聽了這樣的音樂后,你有什么感想和啟發”等問題,一步一步去引導學生,從而加深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和體會。
在生生互動中,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將學生按性別或座位等標準分成若干組,每組分別進行演唱或練習,既能加強學生集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又可以達到活躍課堂氛圍,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后,學生的情緒會發生變化,或高昂或低沉,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在小組中表現活躍的學生和表現不積極的學生,多使用語言暗示和手勢等激勵學生。
同時,教師還要創設輕松的、愉悅的課堂氛圍。新型的課堂管理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授課模式中,教師要及時的、靈活的根據學生的反饋實時地進行調整。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更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僅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吸收,也利于對學生音樂情操的培養。
4、關注學生的行為,及時予以反饋
學生的課堂行為一方面反映學生對學習任務的理解或完成情況,教師可以據此判斷自身的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提問后,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和舉手情況,大致地知道學生對于問題的掌握情況以及這堂課取得的效果如何。老師的反饋越及時有效,對于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展越有利。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中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發展關鍵點,為因材施教準備素材,確保教學目標符合學生實際,了解學生的發展關鍵點,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達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高校學習。對于學生的不同行為給予不同的反饋,反饋既要及時,又要恰當。反饋的類型有很多,比如,根據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推進教學進度,在學生已有的回答基礎上進一步提示和引導,還可以通過學生的不同回答強調授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結語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既不同于小學課堂中傳統文化課的教學,也不同于專業的音樂教育,它必須充分的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和小學音樂教學目標。只有以小學生作為課堂中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寓教于樂,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
參考文獻:
[1]廖貞.芻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設計[J].新課程導學,2016,33:33.
[2]張紫屏.課堂有效教學的師生互動行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3]周子媛.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互動設計研究[J].華夏教師,2016,02: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