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榮
摘要:本文以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為例,經過研究多種成因產生的大量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問題,揭示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規律和內在機制,并從政府、社會、學校、家庭、自我教育等多方面挖掘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健康干預措施。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問題解決對策
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秦皇島市所轄范圍內,青龍滿族自治縣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人員龐大,因之造成的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也比較大。本文以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為例,探討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問題和求解之策。
一、國家層面,盡快改革目前中國的不合理的戶籍管理制度,打破就業、醫療、住房、留守兒童教育等在內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1];另外,改善流動兒童在城市就學的社會政策環境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首先,要從根本上杜絕城市學校對流動兒童的歧視性待遇和收費,確保流動兒童教育政策的實施,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大對接收流動兒童學校的督導,確保流動兒童的教育政策的落實。
其次,政府要加大對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扶持力度,農民工子弟學校一直存在著教學質量低、師資水平差和缺乏管理經驗等問題。國家和政府一方面要通過對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定期培訓的方式,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要對打工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行定期檢查和督導!幫助他們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最后要實行以流入地政府為主的財政供給制度,合理分攤流動兒童的教育成本,避免流入地因地方財政問題而將流動兒童拒之門外而成為留守兒童。立足當前,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之一,是教育公平、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
二、家庭、學校和社會層面,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需要三方的全力配合。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確保家庭的基礎功效家庭要承擔監護責任,樹立科學教育觀,合理引導孩子的消費觀,妥善安排好留守兒童學習與生活,父母應盡量避免雙親同時外出打工,外出家長要通過電話、書信等方式經常與孩子聯系溝通,同時還要經常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及時了解其思想動向。提醒監護人不要溺愛孩子,要加強對孩子的管教。加強與子女的親情交流和家庭教育;其它監護人要轉變重養輕教的傳統觀念,努力營造近似結構完整家庭的心理氛圍和健康家庭環境。提高家庭功效意識,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很多方面既不能溺愛無度,也不能放縱不管,更不能輕易地把職責轉移他人,因為他人是無法取代父母的。發揮學校的主干教育功能學校要承擔主要的教育責任,充分發揮主渠道的教育、管理功效,除了傳道和授業外,還要給予更多的心靈關懷和慰籍;努力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監護條件,保障留守兒童在校人身安全;實施形式多樣的心靈關愛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農村留守兒童積極向上,讓留守兒童體驗到“家”的溫暖。加強針對性教育管理:學校要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制定針對性強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兒童的校內外管理列入學校管理的目標,有專門的管理計劃方案,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2]。要積極努力盡量為留守兒童提供住宿的條件,讓他們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營造和諧大家庭的氛圍,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可以使家庭教育缺失的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其次,要充分發揮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監護作用。學校要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學生健康檔案,通過留守學生健康檔案,一方面加強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特別幫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及其監護人聯系和溝通,真正形成臨時監護人、學校和家長共同管理留守兒童的教育網絡體系,幫助留守學生健康成長[3];同時,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另外,應采取特別的措施開設心理教育課,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著重培養其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及獨立生活能力二、教師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學習輔導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況下,學校成為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場所。對于一部分學習有困難,又缺少輔導或在家無人指導的留守兒童,教師要利用課間或放學后等課余時間多輔導,對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非常有效。另外,對于一部分存在嚴重自卑心理,并因此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的留守兒童,教師的關愛和鼓勵,可以調動留守兒童的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提高其學習成績。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一是拉近與留守兒童的心理距離,主動了解留守兒童方方面面的困惑,生活上多關心、學習上多輔導、課余時間多交流、平時多觀察、遇到困難多幫助、發現問題早解決,做留守兒童的貼心人;二是提供或創設機會讓留守兒童去表現,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三是教師加強對留守兒童的課外輔導,利用課間、中午、放學后等課余時間對留守兒童的學習進行額外輔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實踐證明,教師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與幫助,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他們家庭教育上的缺憾,改善“留守兒童”行為不良的狀況,提高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
最后,要整合社會資源形成教育保護合力,流出地政府應該進一步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資,特別是加大對小學階段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投資力度,建立起小學和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學校,讓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可以一日三餐合理膳食,補充營養。加強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對不良思想要及時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樹立面對現實的信心和勇氣,更好地面對人生。
參考文獻:
[1]梁瑩.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機制的政策:缺失、完善與探索——《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的解讀與修正[J].理論探討.2016(06)
[2]譚深.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研究述評[J].中國社會科學.2011(01)
[3]劉佰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研究評述[J].繼續教育研究.2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