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權
摘要:利用班班通資源對教師進行校本培訓,在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科研能力提高的前提下,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教研質量,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
關鍵詞:班班通;教師專業成長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以及課程取向的轉變,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研究者”已成為農村小學教師的迫切需要。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地處偏遠,信息閉塞,資源匱乏,西部農村小學所開展的教學研究,還停留在“單打獨斗式”或者以“上—聽—評”為主要形式的簡單模式上。這樣的教研,既抑制了老師的創新精神,又缺乏理論上的引領,既乏味,又流于形式,很難真正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隨著農村中小學班班通項目工程的實施,優秀的教學資源直接傳輸到學校,給西部農村小學校本教研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那么,農村小學如何利用班班通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打開教研工作新局面,以研促教,使教育教學更上一層樓呢?
一、示范與培訓相結合,引導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在班班通工程實施以前,大多數農村教師對新信息技術下的教育教學在思想和知識上都準備不足。教師的問題不解決,這項工作就搞不好,即使設備有了,也只是閑置。因此,教師的培訓是最關鍵性的工作。
校本培訓,根據“工作、學習兩不誤”的原則,每周業務學習時間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教師了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和學校教學資源在學校局域網中的訪問方法,遠教分類資源的使用,具備獲取、處理和應用教育資源的基本技術,能夠熟練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育教學,使接受培訓的教師掌握信息化網絡初步知識,能夠訪問其他學校接收的“遠教資源”在互聯網上的鏈接;具備下載所需素材的基本技能,使接受培訓的教師掌握利用Microsoft Office辦工軟件中的“Powerpoint”和“Frontpage”在教學中的應用等等。
同時利用示范課的示范性教學活動,教師從教學結構、方法、手段和內容的各個角度去學習,在相互交流中去提高教師運用班班通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培訓和實踐,使廣大老師充分認識到信息資源的價值所在,對運用班班通資源輔助教學充滿信心并熱情投入。
二、觀摩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師運用信息資源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會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課堂教學,對大部分教師而言,無異于思想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班班通給教學提供了開展教學活動的各種素材,包括視頻、動畫、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體資料、教學習題精選等內容,為教師自己組織教學活動和制作課件做了教育可用資源上的良好補充,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用其輔導上課的話,課堂教學一定比傳統教學的效果好十倍。
讓教師聽、看遠程教育的《示范課》,在觀摩中學習新的教學觀念、方法,在觀摩中培養教師的創新思想。從觀摩中教師目睹名師的教學風采,汲取他人的先進經驗,領會專家學者、名師超前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潛移默化的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同時,要鼓勵教師積極大膽使用,在班班通應用中,逐漸形成、建立、完善自己新的教學方式,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獨特的教學風格。通過不斷的培訓和示范、觀摩與實踐,不斷的由理性認識到實踐操作,使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三、活動與科研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首先,要積極提煉遠教資源,策劃組織課堂觀摩、說課評課、主題沙龍、課題研究、觀點展示、熱點評說、讀書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改變過去單一、乏味的教研形式,引領教師在活動中感受新課程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課程整合能力。
其次,以主題教研的形式引領教師運用班班通教育資源開展教研活動。在教研實際中,要以“同課異構”的教研模式開展,積極整合挖掘資源,同一課題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手段開展課堂教學。大家一起總結、反思其課堂教學中的成敗,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再次,要根據學校實際積極申報課題,引導教師以課題研究為主要突破口,根據課題需要組織開展相應的教研活動。同時,學校各學科教師,也要精選小型、實用的校本課題,以教師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開展研究,有效地促進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長足發展。
總之,利用班班通教育資源開展校本教研,能改變學校過去單一的教研模式,拉近農村小學與外面世界的距離,激活師生的思想,提高師生的素質,提高教學教研質量,也能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由“教書匠”迅速成長為“研究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