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昕
摘要:知識型網紅,也是內容創造者(content marker),能夠制造稀缺內容,傳播高價值的知識。網民對于優質內容、稀缺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種需求便催生了這些擁有扎實知識功底的知識人士。
關鍵詞:知識網;認知盈余;知識變現
1.知識網紅為什么會出現?
對于受眾而言,知識網紅的存在是因為一整代人對于知識的焦慮,表現出無力獲取,尤其是人的惰性在這個通訊發達的時代表現的尤為嚴重,對于知識人士而言,為了迎合碎片化學習的年輕一代人的學習習慣。受過教育、有豐富知識經驗的人,往往會有強烈的分享愿望,這就是所謂的“認知盈余”,而互聯網的出現,徹底的釋放了人們對認知盈余的分享欲望。
他們精通個人IP包裝和運營,能夠準確把握受眾需求興奮點,在風起云涌的互聯網時代匯聚優質用戶資源。
過去,人們只能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來獲取信息,而發表認知盈余只能被動接受傳統媒體的種種限制。而在當今的網絡環境下,人們可以各抒己見,發表見解,充分分享自己的認知盈余。
基于互聯網的認知盈余分享,更多是一種內在動機的驅動,對于分享者而言,興趣要大于金錢。回報并不是大眾進行認知盈余分享的根本動機。這種動機成了知識共享的最強驅動力,正是廣大知識群體的無私付出,對自己認知盈余的分享,才搭建了知識的巴別塔——微博、百度文庫、知乎。
2、知識網紅的變現模式
自媒體時代下的“知識網紅”,他們如何獲取個人經濟呢?目前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廣告。這是網紅變現的最直接的方式。知識網紅是內容的創造者,通過優質內容影響粉絲,讓他們產生共鳴。網紅通過在內容創造中植入廣告,進行軟文宣傳,很容易潛移默化打動粉絲,因此廣告效果極強。同時,知識網紅的粉絲都有很明顯的標簽,很容易選擇針對這一類人所需要的廣告。正因為知識網紅廣告宣傳效果好,針對性強,廣告主也愿意把錢花在知識網紅身上。
第二種,粉絲打賞。粉絲通過平臺給知識網紅送虛擬禮物,或者直接現金打賞。直播視頻的知識網紅主播,其主要收入就是靠粉絲贈送虛擬禮物,如鮮花、蛋糕、跑車、飛機等,不同物品對應價值不同的虛擬貨幣。隨著視頻直播的盛行,只要知識內容足夠吸引并打動粉絲,長期持續的優質內容創作積累的粉絲打賞也不容小覷。
第三種,網紅電商。將粉絲流量導入相的電商平臺,通過其他有形商品銷售來達到變現盈利的目的。這種變現方式逐漸成為主流,即將粉絲流量導向電商平臺,通過商品銷售實現回報。但是如何把粉絲引導到電商平臺上,并真正購買商品或者服務,這是一個很考驗網紅或者網紅團隊能力的事。
第四種,形象代言。為企業或者商品形象代言,這也是很多網紅的奮斗目標。通過形象代言,網紅不僅可以收獲豐厚的回報,而且可以大大幅提高知名度,可謂名利雙收。但是他們成為形象代言人并不容易,因為選擇要代言的對象非常重要,要考慮到粉絲群體類型、自身網紅的風格和特征,只有找到兩者絕佳的匹配,網紅代言才能成功。
第五種,知識產品變現。直接將知識產品化,向粉絲出售,如“每天聽覺吳曉波”
第六種,IP收入。第一,知識網紅必須在某個領域擁有持續的原創內容的產品能力,例如根據知識產品的特性會出現按照問答付費、社群會員年費付費、播看一場多少錢付費。
按照網絡課堂一個系列課程付費、按照語音課程一個系列付費。
第二,必須要有一定影響力。
第七種,自媒體廣告多樣性變現,自平臺的個性化變現之路多樣化變現,比如鳳姐求打賞案例很典型。
3、受眾為什么愿意為知識付費?
1.優質內容的過濾提煉。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即便免費獲取免費信息,也須付出相當的時間成本。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都被潮水般的新聞所包圍,什么是真的?什么是理性的?互聯網讓信息傳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但同時也造成了思想的噪音和咨詢的泛濫化。這個世界不缺信息,缺的是篩選,由行業牛人來篩選,甄別,提煉,整合信息,實現價值最優化,資訊將被理性解讀,知識將成體系的呈現。
2.即時、聚焦的知識分享。相對于傳統信息,知識獲取上的延時、分散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即時消費付費語音知識(比如分答)獲取最前沿的訊息和有價值的的知識內容,其內容出自同一個人可以讓知識更聚焦,更具有連貫性,一脈相承避免了雜亂散漫。例如:每天聽見吳曉波,一年180元,相當于傳統紙質雜志一年的訂閱價格,能為大眾所接受,也因此蠶食了不少傳統紙媒的市場空間。
3.付費壁壘和付費效應。經由大咖之手加工制作的付費知識比免費知識更有價值,付費模式同時也是一道天然屏障,必然將大部分人群阻擋在門外,只有少量付費用戶可以充分享有。正如“書非借不能讀也”
4.社群效應。用戶樂于在得到付費知識的同時,進入一個全新的社交圈子,發現更優秀的人,接受熏陶,開闊視野。
結語:
人物經濟時代的開啟,讓更多的專家、名人、學者、明星借助互聯網思維,打造自媒體,將自身塑造成知識網紅,凸顯個人價值。出售知識產品和周邊產品,獲取經濟效益。而普通知識分子沒有平臺效應和名人推薦,想實現知識變現,依然是可望不可及。所以,知識電商的當務之急是將用戶對明星、對名人的關注點轉移到真正擁有知識的專業人士身上,設法讓普通知識提供者收貨知識變現的紅利。只有讓這些普通知識分子發散源源不斷的動力時,知識分享才有可能聚沙成塔。
參考文獻:
[1]《知識變現 》作者:韓朝賓 中國工信出版集團 電子工業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