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桂英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手術室,廣東 廣州 510000)
基于人文關懷分析手術室護理方法與護理效果
熊桂英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手術室,廣東 廣州 510000)
目的 基于人文關懷分析手術室護理方法與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術的患者140例,將其按照手術先后順序分為甲組和乙組,各70例。甲組運用手術室常規護理,乙組基于人文關懷開展手術室護理。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經采用不同手術室護理方法后,甲組和乙組負面情緒均有改善,但乙組改善更加明顯(P<0.05);甲組并發癥率高于乙組(17.1% vs 4.7%,P<0.05);甲組滿意度低于乙組(82.9% vs 92.9%,P<0.05)。結論 基于人文關懷開展手術室護理的護理效果優于手術室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應用。
人文關懷;手術室護理;方法;效果
手術室是醫院中相對特殊的治療場所,手術過程中存在各種風險。為了確保手術順利完成,在手術時必須要給予手術患者有效的護理方法[1]。本文主要基于人文關懷分析手術室護理方法與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術的患者140例,將其按照手術先后順序分為甲組和乙組,各70例。甲組男38例,女32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7.6±2.5)歲。乙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6.9±2.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甲組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做好術前備皮、檢查等工作。根據患者的手術類型告知患者是否禁食禁水[2]。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做好擺放體位的工作,并連接、打開各種設備儀器,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協助醫生完成手術,并護送患者回相應的病室密切觀察。乙組基于人為關懷開展手術室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在手術前,護士收到手術通知單后,應及時查看和掌握患者的相關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疾病類型、手術類型等等。術前1天訪視患者,一對一溝通,掌握患者術前的精神狀況、病情等,正確解答患者的疑問。利用圖片或視頻讓患者事先了解手術室的環境、需要的配合及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對自己的手術過程有個大致的了解。向患者詳細介紹自身對患者所負責的工作、手術醫師的基本情況,向患者展示干練、專業的護士形象,使患者放心接受手術。向患者講解手術風險,并安慰患者,避免其過于憂慮。在交流中,護士要注意語氣和藹、細致耐心,并給予患者鼓勵、安慰,幫助患者增強面對手術治療的勇氣和自信心。
1.2.2 術中護理
在手術前1 h,布置手術室,調節手術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達到最優狀態。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5℃,濕度控制在55%~60%,并在手術中根據患者的情況適當調節手術室溫度[3-4]。將患者護送進手術室后,麻醉前與患者交流,轉移其注意力,避免緊張。避免在麻醉前將患者衣服脫除,保護患者隱私,不過多暴露。在溝通過程時,護士保持溫暖的微笑,語言溫和,語氣適當。手術操作前,協助患者擺放體位,術中清醒患者給予陪伴。手術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準確配合手術醫師的各項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手術低體溫十分常見,要做好保暖措施預防低體溫,除了蓋好被褥以外,還有輸入加溫的液體、沖洗切口使用溫鹽水、使用加溫儀等,要觀察患者有無寒戰,并積極采用保暖措施升高患者的體溫。
1.2.2 術后護理
術畢及時用溫水擦拭殘留消毒、血跡,幫助患者穿好衣服,并安全護送患者回到病室休息。手術結束告知清醒患者手術順利,安心休養。為患者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使患者在手術后得到充足的休息,加快恢復。術后加強各種管道的護理,防止堵塞、感染等情況方法。手術創面感染會導致病情加重,因此要做好預防感染的護理。術后患者尚未恢復前,掌握患者術后生命體征、飲食、二便等情況。術后觀察患者情緒變化情況,對于存在負面情緒的患者,應主動溝通,傾聽患者的傾訴,了解原因并做好疏導,避免患者想不開做出過激的行為。對于術后疼痛患者給予疼痛護理,根據需要可使用自控鎮痛泵止痛。護理中要最大限度降低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減少并發癥,使患者更快地康復出院。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析患者心理狀態,SAS、SDS的分數越高,其負面情緒越嚴重[5];統計手術后出現的并發癥;選用我院的護理滿意調查表格調查患者對我科手術室護理的滿意程度,可分為三個等級即滿意(100~80分)、一般(60~79分)、不滿意(<6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 18.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良心理評分
經不同手術室護理后,甲組和乙組負面情緒均有改善,但乙組改善更加明顯(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率
甲組發生并發癥12例:術后手術創面疼痛5例,手術創面感染4例,血腫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7.1%;乙組發生并發癥4例:術后手術創面疼痛2例,手術創面感染1例,血腫1例,術后并發癥率為4.7%。甲組和乙組并發癥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甲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SAS SDS甲組 護理前 64.7±4.2 52.3±2.1護理后 56.9±6.4* 47.2±1.8*乙組 護理前 65.5±4.3 51.7±2.2護理后 47.4±4.9*# 40.4±1.3*#
2.3 護理滿意度
甲組護理滿意度為82.9%,乙組護理滿意度為92.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手術治療作為一種有創性治療方法,治療時有較高的風險,并給患者帶來各種不適感。雖然我們對患者詳細講解手術方法、風險等,但患者依然會緊張、焦慮。基于人文關懷開展護理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開展護理工作。患者在手術時心理比較脆弱,希望醫護人員給予更多的關愛。因此,在手術室護理中,需要圍繞患者來開展護理工作,處處為患者著想,給予細心、體貼的人文關懷,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緊張心理。在生病的情況下,患者多少會有些想不開,覺得不公平等,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基于人文關懷來開展護理工作,要給予患者心理上、生理上的細致護理,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懷,消除抑郁情緒,進而以積極心態配合治療,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從本次研究來看,基于人文關懷的手術室護理在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方面優于常規手術室護理,而且并發癥率較低,護理滿意度高。說明給予人文關懷開展手術室護理能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加快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另外,基于人文關懷來開展手術室護理工作,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更好,使護患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綜上所述,基于人文關懷開展手術室護理的護理效果優于手術室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應用。
[1]張澤玲.人文關懷護理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22):284-285.
[2] 張文娟,宋厚斌.加強人文關懷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運用及效果評價[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5,26(6):138-139.
[3] 李可艷,馮 丹,王 茜.人文關懷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4):12-13.
[4] 衣 娜.探討護理人文關懷在手術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8):234-235.
[5] 趙亞琴,牟秀麗,劉麗芳.人文關懷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6):411-412.
本文編輯:張 鈺
R47
B
ISSN.2096-2479.2017.13.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