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春玲
(江蘇省盱眙縣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211700)
探討飲食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倪春玲
(江蘇省盱眙縣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211700)
目的 分析飲食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15例。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聯合飲食護理干預,對比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護理前,對比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干預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并發癥情況,干預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胃癌患者,術后加強飲食干預,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飲食護理;胃癌;生活質量;影響
胃癌,屬于消化系統疾病,臨床上,以吞咽困難、消瘦、全身乏力等為主要表現,常見于50歲以上年齡段人群。目前,手術是治療胃癌的常用方式,而臨床護理,是手術治療效果的保障,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1]。基于此,本院以3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飲食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診斷標準,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12例,女3例,年齡39~78歲,平均年齡(50.3 10.07)歲。干預組男13例,女2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1.8 10.0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術后接受常規護理,例如,并發癥護理、疼痛護理、病情監測以及傷口護理等。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加強飲食干預,具體而言,如下所示:(1)制定飲食計劃:護士增加與患者間的交流、溝通,掌握患者飲食習慣與嗜好,以患者手術情況與實際病情,制定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飲食方案。(2)認知干預:綜合分析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借助媒體、圖片或文字等,分時段有計劃的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飲食護理對術后康復的重要性,引起患者及家屬對飲食護理的重視,增加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術后康復治療。(3)飲食護理:營養師綜合分析患者飲食習慣、體重、經濟狀況和體力活動等,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因素,給予患者飲食指導,例如,烹飪方法、食物選擇、運動方法和進食時間等。受化療藥物及手術的影響,術后,患者可能出現嘔吐、噯氣等現象,因此,術后,患者應慢慢由流質飲食過渡至普通飲食,堅持“少食多餐”的基本進食原則,多攝取富含營養、蛋白質且易消化的食物,以清淡為主,禁止攝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合理搭配每日膳食結構,確保每日所需營養達到標準,增加機體抵抗能力,增加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
1.3 觀察指標
采用生活質量調查表(Quality of life qucstionnairc of stomach22, QLQ-STO22)[2],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其中,共涉及9個指標,即飲食受限、味覺問題、上腹部不適、呃逆、食物反流、胃部疼痛、進食后飽脹、焦慮以及體重,100分為總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生活質量越低。與此同時,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在EXCEL表格中,錄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QLQ-STO22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QLQ-STO22評分比較,(P>0.05),護理后,干預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QLQ-STO22評分
2.2 并發癥情況
干預組15例患者,2例并發癥,1例為反流,1例為腹脹,發生率為13.4%,對照組15例患者,5例并發癥,3例反流,1例腹脹,1例梗阻,發生率為33.3%,干預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1.063,P=0.001)。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常見于5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其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癌前病變、飲食習慣、環境因素、遺傳和基因等原因均可能誘發胃癌[3]。早期,患者無典型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嘔吐、惡心等癥狀。進展期,大部分患者可表現出疼痛、體重下降等癥狀,且伴隨有明顯的上消化道癥狀,例如,進食后飽脹、上腹部不適等,隨著病情的發展、演變,癥狀有所加重,部分患者伴有乏力、食欲下降等癥狀。晚期,患者主要表現為貧血、營養不良、消瘦等,甚至出現惡病質[4]。目前,關于胃癌的轉移與擴散,主要包括4個途徑,第一,直接浸潤,第二,血行轉移,第三,腹膜種植轉移,第四,淋巴轉移[5]。
近些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隨之進步,人們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發生著變化,導致胃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增加患者身心負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手術是治療胃癌的有效方法,然而,手術,仍是一種應激源,存在一定創傷。因此,術后,加強臨床護理干預,對患者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飲食干預,是術后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輔助患者承受腫瘤帶來的壓力,激發機體潛能,增強機體抗癌能力,改善生活質量,預防癌癥復發。本次研究中,以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為對象,以入院先后順序為依據,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15例。其中常規護理用于對照組,干預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同時,加強飲食護理干預。結果,經護理,干預組QLQ-STO22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胃癌術后,以患者飲食習慣為出發點,綜合分析患者實際病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飲食干預方案,科學選擇日常食物,堅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則,且養成細嚼慢咽的進食習慣,達到增強機體抵抗力的目的,減少并發癥。本次研究中,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4%,對照組為33.3%,(P<0.05)。
綜上所述,胃癌患者,術后,加強飲食干預,不僅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而且可減少并發癥,效果顯著,具有推廣價值。
[1] 慈玉瑩,陳紅麗,韓 巍,等.飲食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0):8-9.
[2] 趙勝男.胃癌術后患者施行飲食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6,22(34):152-152,153.
[3] 蔣 璇.中醫飲食調護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4,18(1):157-159.
[4] 王 艷.護理干預對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7):4201-4202.
[5] 楊宏輝,王喜華,馮春古,等.中醫飲食調護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23):132-133.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54.1
B
ISSN.2096-2479.2017.13.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