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銳
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醫學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醫療在基礎研究、診斷工具和藥物研發方面的革命性新技術突飛猛進。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創造出無創影像技術,改善了診斷的技術手段。基因技術、干細胞、靶向治療、微波技術、電磁診斷等創新性技術的不斷涌現,醫療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不斷顛覆以往的診療技術和方法;不斷突破原有的診療禁區;不斷開拓新的治療領域。隨著投入的增加,技術創新推動醫療呈現加速度式的發展,醫學模式也發生了從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重要轉變。醫學的不斷變化 ,帶來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重要改變,技術、管理、多學科等因素的加入,快速推動著醫療的發展,逐步形成了醫療自身多元的發展趨勢,這些趨勢反過來重塑醫療整體格局,影響人們的生活。
當前醫療發展呈現的幾個主要趨勢:
1、從精確診斷、設備應用、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來看:明顯存在經驗醫學—實證醫學—薈萃循證的趨勢。
這一趨勢的存在就意味著個人診療時代已經結束了!實證是當下醫療的主體——經驗醫學正在逐步消退。未來對于個性化的診療實現,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經驗,需要多種檢驗檢測方法及各種儀器檢查結果的確認,需要大數據分析作為基礎,這樣的診療方式,需要專業的不斷細化、多學科的融合、多部門的支持以及醫療設備的智能化普及才能實現。在這種趨勢下,臨床型醫院和普通綜合小醫院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專業化專病診所依然存在空間,大醫院的發展無論是規模還是學科都會越來越大。
2、從手術方式、設備輔助和制藥工藝的發展來看:明顯存在有創—微創—無創的趨勢。
現代的生物醫藥的發展,人體工程學的深度研究,電子工程突飛猛進,人工智能設備的應用,使得當前的醫療設備和手術器械日新月異,小型化、智能化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儀器設備層出不窮,正是這種快速發展的態勢,帶動了手術方式的變革。現在,絕大多數手術都可以通過微創的方式實現,而不需要在身體上開出大口子,微創是對過去傳統手術方式的顛覆!可以想象,未來若干年,幾乎所有的手術都可能是微創方式實現的,在普及微創的同時,各種創新性無創治療方式也將得到大力的發展,比如:各種射線治療、微波治療、熱治療、外敷滲入、創新藥物、食物治療、分子定向靶細胞治療、單克隆抗體藥物、基因編輯修補、免疫治療等一系列無創的手段也將隨著研究的深入,不斷涌現出來,并逐步占據主導地位!這種趨勢,需要對人體更加深入的了解,需要對治療方法更加精準的評估。
3、從診療的研究深度來看,明顯存在:組織器官—細胞分子—蛋白基因發展的趨勢。
組織器官的研究闡明了人體生理結構的功能作用,奠定了依據器官功能作用的生物醫療模式的發展,也奠定了一級醫療學科的基礎。隨著細胞分子學的發展,醫學進入了人體的微觀世界,隨之也帶來了醫學的更高層面的飛速發展,使得各分類學科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分類學科不管是在生理功能、病理失調狀態、治療方法、手段、都得到了揭示。這種研究促進了二、三級醫療學科的快速衍生并發展壯大。現在的研究則向更加微觀的領域發展,可以預知,免疫治療、干細胞、細胞膜脂、蛋白性狀表達、基因編輯治療等一系列更深層次的研究將會帶來下一場醫療學科的革命性改變。未來,專病或者專領域的醫療實體將會不斷涌現!
4、從診斷治療的過程和結果看:存在醫療診斷治療的同質化和個性化診療深化并存的趨勢。
隨著儀器設備的升級換代和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獲取醫學知識越來越快,診療技術變得越來越易得,質量標準控制得到統一,標準化診療方案推廣、臨床指南普及和應用,診療的同質化現象日益明顯。同時,設備的小型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植入性醫療器械和芯片技術的提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使得對個體的連續監測成為現實,個體疾病精細的數據支撐保證了診療個性化的實施。同質化表明以專家主導模式的就診方式將會逐步走向滅亡!個性化的基于健康主導的醫學診療模式將興起!同質化催生的是醫療小個體的發展,個性化則需要大機構多種資源的有效銜接。
5、醫療行業人才培養和發展需求正在逐漸形成:從臨床診療--醫學研究--臨床科研教學一體化的方向轉化的趨勢。
這種趨勢在近幾年尤為突出,擁有人才聚集、占領學術高地的醫院,擁有強大教學背景的醫院,參與重大研究的醫院往往取得了超額的病人依賴度、信任度。這樣的趨勢形成以后,就使得一部分單純臨床型診療活動的醫院逐步被甩在后面,不管這個醫院的硬件設備多么好。最為典型的就是企業醫院的逐步沒落,大學附屬醫院的崛起!在這樣的趨勢下,不管是什么樣的醫院,都脫離不了當前的趨勢影響,如果要成為優秀的醫院,就必須科研為先導、教學為輔助、臨床為基礎才能實現這樣的基本愿景。那么,對于那些醫療相關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簡單從事臨床醫療的機構,劣勢地位決定其發展難度很大,尤其是小機構未來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這些機構將呈現逐步萎縮的態勢。反之,大型醫療機構的資源聚集優勢將會吸引更多的優質人才加盟,大型醫院的發展將呈現不斷膨脹的態勢。
6、從科技發展、儀器設備小型化和人工智能的應用看:正在逐步形成醫生現場診斷—遠程控制診斷—人工智能輔助自我診治的趨勢。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開發突飛猛進,一方面得益于計算機技術的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得益于電子產品的小型化普及應用,電子通訊、計算機、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催生了遠程診療的誕生和壯大,人工智能的加入,一定會逐步替代醫生診斷,包括對于癥狀的判斷、影像的診斷、檢驗檢測結果的判定、治療方法的選擇等諸多方面,未來的人工智能不管在學習能力還是在疾病的追蹤等方面完全會超越人類。因此,從醫生現場診斷—遠程控制診斷—人工智能輔助自我診治的趨勢勢不可擋!而且呈現加速度的發展態勢。當這樣的趨勢形成,未來的醫院形態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7、從醫學系統理論看:明顯存在疾病診治—慢病防治—無病預防的趨勢。
對于疾病的診治,人類通過幾百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了“無所不能”的成就。一般意義的疾病,現代醫療都可以解決。但是人類在解決一般性疾病之后依然臨傳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困擾,很多慢性疾病至今仍然病因不明,比方腫瘤;有些傳染性疾病難以治愈,比如艾滋病。即便存在某些疾病的困擾,但是人們對生命高質量的追求、對長壽的追求,伴隨醫療技術的進步似乎變得觸手可及,這就促使人類更加堅定一方面攻克未知的疾病,另一方面極力做到無病預防,也就形成了疾病診治—慢病防治—無病預防的醫學發展趨勢。隨著媒體傳播和健康宣教的推廣,這種趨勢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認可,并且被當作真理一樣進行擴散。實現這樣的趨勢,一定是海量的研究和實驗,一定是龐大的團隊分工協作完成。這樣的趨勢也決定了研究的深度才是行業地位的標尺,研究越深,行業地位越高;反之亦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