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6月11日,一則消息引起了各媒體關注:貴州省從江縣雍里鄉原黨委副書記王某通過購買虛假住院發票的方式,在短短兩年間詐騙了當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費共計1723335.01元。
日前,王某被數罪并罰獲刑十四年零七個月。
——中國青年網
醫保被冒領事件層出不窮
近年來,醫保資金被騙取或冒領的消息層出不窮。
如2012年,廣東被曝5800萬社保資金遭騙保;
2013年,湖南省耒陽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監審三室原主任及職員三人,被曝冒領醫保資金7.5萬余元;
2014年,佛山被爆142起欺詐冒領醫保案,金額達45.55萬元;
2015年,蘄春一男子被曝開假憑證虛報冒領,3年騙醫保12萬;
2016年,江西吉安市一女子毫不知情,身份卻被盜用辦理醫保卡并使用半年......
至2017年5月25日,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12~2016五年來,全國冒領社會保險待遇金額達7.6億元。而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主要形式,包括冒領養老保險金、將社保卡轉借他人就醫、偽造醫療費票據等,醫療領域已成騙保重災區。
美國醫保冒領也很嚴重
剛剛成為歷史的美國奧巴馬醫改項目,也存在弄虛作假者冒領醫保的漏洞。
2011年,美國政府宣布了91名騙取聯邦政府“醫療保健”(Medicare)項目資金的嫌疑人,他們總計從“醫療保健”項目騙保2.95億美元。
2015年,美政府問責局對HealthCare.gov網站展開“釣魚式調查”,派人假冒身份登記領取醫保資金,結果他們遞交的偽造材料均未被識破。
美國國會兩院經濟委員會主席丹·科茨表示,這還只是冰山之一角,醫保項目漏洞較多,亟待整改。
然而尚未見整改政策出臺,奧巴馬醫改項目已成為歷史。
打擊騙保 各地怎么做?
雖然對于社保欺詐行為,2011年7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及2014年4月24日通過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六六條的解釋》,都有相關條文明令禁止,但在追繳和懲處欺詐行為時,效果卻大打折扣。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教授、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員胡繼曄稱,由于追繳程序麻煩,金額又不大,社保經辦部門也就沒有動力去核查。而對醫院來說,社保消費能為醫院增加收入,特殊情況下親人代辦醫保又很常見,就更沒有動力去甄別是不是違法借用了。
胡繼曄曾建議盡快起草《社會保險基金反欺詐管理辦法》,以統一全國的社會保險反欺詐工作,但并未被采納。
雖然沒有系統的反欺詐辦法,各地相關部門也早意識到醫保冒領問題,曾采取措施阻攔這一行為:
2007年,北京營利性醫療機構陸續換用新版條形碼發票,通過掃描條形碼即可調出定點醫療機構上傳的門診費用明細,方便調查每筆門診費用并有效防止了多報、冒領醫療保險;
2014年,佛山啟用醫保基金審核平臺,加強對參保人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醫療費用的監管;
2016年,昆明市人社局就《昆明市醫療保險基金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舉行聽證會,提出禁止參保人使用社保卡套取現金或其他非醫療品,且社保卡借給他人獲取醫保待遇最高被罰10萬元。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消息,至2017年底,中國將實現全國醫保聯網,相信不僅有助于異地就醫者醫保直接結算,也會為相關核查工作帶來便利。
來源:綜編自法制晚報、財新網、北青網、新華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