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增++許勝君
著急用錢自己又不湊手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找親朋好友周轉一下。但是,一些人卻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利用“借錢”這一幌子,背后干的卻是骯臟的權錢交易,山東鄒城,就演繹了一起“借錢”背后的7人行受賄窩串案。
買房借款?還是索賄?
“我曾在2008年向江承志行賄了6萬元。” 2015年初冬,山東省鄒城市檢察院在查辦一起案件的過程中,行賄人劉作全無意中透露的一句話引起了辦案檢察官的注意。他們順藤摸瓜,挖窩帶串,一件牽扯出2名正處科、5名科級干部且隱藏已久的煤礦行業行受賄窩串案終于浮出水面。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市場供銷領域中的“潛規則”也逐漸興起,而國有煤礦采購則成為很多人所垂涎的“肥肉”。面對一眾“虎視眈眈”,上至領導干部下至相關崗位員工,均成為“走在鋼絲上的人”,稍有不慎,便會被金錢和欲望吞噬。
而江承志,就是最先倒下的人。
在陳述中,劉作全無意中透露的這句話里,提到了一個當時并沒有為辦案檢察官知曉的名字。
這江承志是何許人也?他當年為什么要向他送錢?現在人在哪里,又在做什么呢?
辦案檢察官隨即展開調查。很快,江承志的身份漸漸清晰。
1964年出生的江承志是個土生土長的山東人,雖然家境普通,但他從小聰明好學,人緣也好,憑借過硬的機電技術,17歲便進入某國有煤礦工作,可謂是少年得志。工作后,本就聰明的江承志為人處世更加老練,很受單位領導的賞識。2008年初秋,44歲的他擔任某地甲醇廠副廠長,分管安全生產工作。同年底,甲醇廠為了解決職工住房問題,組織團購買房。當時,江承志手頭并不寬裕,但他又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怎么辦呢?前思后想,一個人的名字出現在他的腦海。
“江承志就想到了劉作全。當時兩人是有業務往來的,而劉作全想進一步擴大和甲醇廠生意的合作。有了這層關系,江承志認為找劉作全借這筆錢是沒問題的。”鄒城市檢察院反貪局偵查四科副科長宋拓認真分析了當時的情形。
向一個有直接業務往來的供貨商借錢,這樣的意圖再明顯不過。劉作全心里自然也清楚,便心甘情愿地把這筆錢如數奉上。關于利息、歸還時間等都只字未提。
“實際上,他就是不好意思直接開口要錢,借著買房子的名義向我要錢。”劉作全作出了如此的陳述。
隨著手頭的寬裕,起初,江承志也提出過還錢,但都被劉作全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摸爬滾打了多年的江承志看到這種情況立刻心領神會。但從來沒干過這事兒的他,內心十分掙扎:如果不還,這個行為怕就變成了索賄;如果還,這么一大筆錢他又有些不舍得……可如果沒被人發現呢?就這樣,糾結了多日的江承志抱著僥幸心理說服了自己,從此再也不提還錢的事了,只是在后來的業務上格外地關照劉作全。
轉眼7年過去,2015年的一天,江承志像往常一樣到單位上班。無意中,他聽到有人在竊竊私語。仔細一聽,他們口中議論的一個消息頓時讓江承志直冒冷汗,而原本已經淡忘的事情立刻重新浮現出來:“廠里有幾個人因為受賄出了事,還都和劉作全有關系!”
這下可讓江承志慌了神,相比過去,無論是身份還是地位,江承志都與7年前大不相同了。如果因為這件事被查,豈不是得不償失?這讓江承志寢食難安。第二天一早,江承志就拿著6萬元錢退還給了劉作全,并對他千叮嚀萬囑咐:“這件事到此為止,以后誰也不要再提”。
事情真的能如他所愿嗎?利益中的朋友可靠嗎?當辦案人員找到劉作全了解情況時,他將向江承志行賄的事說得很詳細,主動交出江承志退還的6萬元贓款、兩家單位交易材料等。
一份借款合同,全面證實了贓款的去向
正式立案后,鄒城市檢察院準備對江承志實施抓捕。沒想到的是,聽到風聲的江承志早已辭職不知所蹤了。找不到江承志,案件的偵查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但是,再狡猾的狐貍也會有露出馬腳的時候!據辦案檢察官調查發現,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江承志有著豐富的人脈,也和一些“地頭蛇”混的很熟。所以,他辭職以后,與這些人相互勾結,在2016年初他們這個煤礦建職工宿舍的過程中,共同向煤礦施壓,索要巨額土地賠償款。果不其然, 2016年春節剛過,就傳來了江承志的消息。而此時,他已經在距離山東800多公里的陜西省榆林市。
“進入江承志家里的時候,他還穿著睡衣,正準備吃飯,看到我們進來,也是十分驚訝。”鄒城市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一科科長張傳慶帶隊抓捕。
江承志到案后,問什么說什么,顯得態度十分端正。江承志穿的很整齊,頭發梳的也很整齊,并沒有很慌亂的感覺。本來已經解開的扣子,他又重新扣好,脫下的外套也重新穿上了。給辦案人員的感覺,他是有所準備的。
果然,江承志只交代、承認了他收受一家潤滑油企業銷售人員5萬元的事。對于其他的事,即便辦案人員拿出證據,他也絕不痛快承認。他的“自信”從哪來呢?會不會他在逃亡的過程中做了什么手腳?多年的辦案經驗讓檢察官有所警惕。
搜查中,他主動提供了一份100萬元的借款合同,想要證明他所得的錢,有一部分是借錢給他人所獲得的利息。
綜合審訊時的表現,江承志在失蹤的這段時間里,除了掙錢,他還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來迷惑、誤導偵查。
“搜查江承志家的時候,發現一個IPAD,正登錄一個炒股軟件,金額有100多萬,但戶主卻是另外一個人。后來我們找到這個人,證實該賬戶一直由江承志操作。同時,我們也調查了那個100萬元的借款合同,根本就是他偽造的。”鄒城市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張德洋讓江承志再也瞞不下去了。
同時,在江承志臥室床頭的一個夾縫里,辦案人員更是發現了一份他手寫的筆記,詳細記錄著他將收到的錢款每一筆都借給了誰。機關算盡的他怎么也不會想到,正是這份真的借款合同,全面證實了贓款的去向、流向,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條。
據江承志供述,他在某礦場任職副礦長期間,曾收受產品供應商企業等人的賄賂100余萬元,為他們在招投標及貨款結算等方面提供幫助。
江承志的坦白讓案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案件并沒有就此結束。順著江承志的供述,檢察官找到了行賄的機電設備供應商——某辦事處主任郝恩光。他的出現,徹底揭開了查獲該煤礦7人行受賄窩串案的黑幕。
郝恩光對于向江承志行賄50萬元的事實供認不諱,行賄費用的來源則是企業報銷的業務提成。
面對如此大的行賄金額,郝恩光以為,檢察院一定會繼續深挖。但在訊問結束后,對他沒有立即采取強制措施,而是讓他回去,放松他的警惕,希望找到突破口。
果然,幾天后,郝恩光主動提供了報銷業務提成,以及機廠與該煤礦交易的資料。通過梳理這些財務單據,辦案檢察官進一步印證了他們的猜想和推測:郝恩光報銷的業務提成在三四百萬,明顯超出正常經費支出;另一方面,江承志分管設備采購,也是采購評審組的組長,同時也分管機電工作,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中間環節,上游下游環節都還有采購評審組的其他人員。
辦案檢察官斷定,還有其他涉案人員:該煤礦籌建期間采購評審組和機電相關工作人員。
但辦案檢察官并沒有輕舉妄動,因為當時該煤礦正在試運行階段,這些人員都處于重要位置,一旦對他們展開調查,一定會影響企業的運轉,同時,尚未掌握十分充足的證據,也不利于案件的調查。
調轉偵查方向,辦案檢察官開展了大量的外圍調查。同時,發現確定的重點調查人員,在第一次詢問完郝恩光后,都與郝恩光有電話聯系。
2016年4月5日,鄒城市檢察院以協助調查江承志受賄案為由,第二次通知郝恩光到檢察院接受調查,并正式就此案立案偵查。
面對辦案人員的訊問,很快,郝恩光就供述了向某煤礦多名管理層行賄的事實。
至此,某煤礦行受賄窩案的涉案人員、犯罪事實全部浮出水面。一個涉及2名正處級干部、5名科級干部的行受賄窩案,全面告破。
2017年7月,經山東省鄒城市檢察院提起公訴,江承志被該市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30萬元,其他6名涉案人員均被判處有期徒刑。
(文中除張德洋、張傳慶、宋拓外均為化名)endprint